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汇编》(2)

2022-12-13 13:1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2)《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关于生产力的定义中,包括了劳动对象,为什么说生产力应该包括劳动对象?


  《政治经济学数科书》第三版,对生产力的定义作了修改:在教科书第一、二版上,认为生产力这一概念是进行生产的人和生产工具两个要素构成的;在第三版上把生产力的概念扩大了,教科书指出:“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以及运用这些资料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构成社会的生产力。”(第2页)这就是说劳动对象也是构成生产力的因素之一。为什么生产力应该包括劳动对象呢?

  我们知道,生产力是表明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它显示着人们利用和控制自然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所以生产力属于生产的范围,考察生产力不能离开生产过程。一般地讲,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条件。马克思说过:“不论生产采取何种社会形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总是生产的要素。”[1]可见,只有劳动的人和生产工具,而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生产过程,也就不能表现出生产力的作用。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对象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譬如,原子能的利用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进一步对自然的控制开辟了新的纪元。又如,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合成纤维、塑料等新的原料的利用,对于生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从一个国家对于原子能利用情况、使用合成纤维和塑料等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再次,自然物作为劳动对象被利用的情况,如上面所举的原子能这种动力资源的利用情况,也表示着人类利用自然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最后,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在计算社会生产力时,也是把劳动对象包括在内的。例如,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时,都是把反映劳动对象的生产量增加的指标,列为重要指标。要计算生产设备能力,必须计算原材料的消耗。

  由此可见,如果把劳动对象排斥在生产力要素之外,就越来越不能正确地解释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飞跃发展的事实,不能完全表示人们利用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应该把劳动对象列入生产力的要素内。

  有人认为生产力不应该包括劳动对象,他们的理由主要是: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不同,它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起消极被动的作用,不能说明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例如,矿山、森林和河流等这类劳动对象,自古以来就有,可是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就不能对它们充分加以利用,只有随着技术的发展才越来越充分地加以利用。当然,生产工具是决定性的生产资料,我们一般都把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看作是人们控制自然界的尺度,是生产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物质因素。但是我们不能根据这一点,就把其他物质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抹煞了。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劳动对象对生产工具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有些劳动对象是制造生产工具的原料,劳动对象的质和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工具的质和量。

  第二,从生产过程的经济效果来看,劳动对象的质量对于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实产品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农业中种子的奸坏,对农业生产就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农业“八字xian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不能说像种子这种劳动对象在农业中只是起着消极作用。

  明确了劳动对象也是构成生产力的因素之一,这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现实意义。譬如,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就不仅要注意生产工具的改良和发明创造,提高劳动者的思想觉悟和劳动技能,而且也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和产量。


注:

[1] 《资本论》,第2卷,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0页。

《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汇编》(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