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支书热情讲解,带领分队实景调研

2023-07-12 16:40 作者:溪_风_  | 我要投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党的二十大更加深入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服务国家战略、响应国家号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心“常州孟河小黄山村乡村振兴小分队”于6月中旬进行活动策划并成功通过立项申请,计划七月暑期正式展开实践调研。

团队成员与党支部相关负责人关于调研内容的讨论会


       7月4日,小分队来到小黄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党总支副书记潘湘蓉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团队负责人向支书表明来意后,支书随即接受了采访,并对小分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采访过程中,村党总支副书记潘湘蓉向团队简单介绍了小黄山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2001年,第一次村级区域优化将山北村与黄山村合并,组合成原黄山村,将山江村与卧龙桥村合并,组合成原卧龙桥村;2013年4月,第二次村级区域优化,为响应党组织号召,原卧龙桥村、原猛将村、原黄山村再次合并成为现在的小黄山村。近年来,小黄山村依托其自然资源优势,秉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群合力的工作思路,顺应形势发展,迈上了以"党建+美丽乡村"为方向的发展之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村党总支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增收成果丰硕。前期小黄山的乡村振兴工作可大致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种植于管理经验引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旅融合”发展链打造、旅游度假核心区建成五大模块。

       7月5日,小黄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潘湘蓉带领团队成员依次沿着稻田、村落、书屋等地进行实景调研,团队成员紧跟其后,认真进行相关记录。

 

村中农田中治理后水渠


▌ 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考察,小黄山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是新北区2021年度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面积3000亩,总投资900万元,新建沟渠10.25公里,田间砼道路8.32公里,渠系建筑物168座。系列基础设施的升级与完善为小黄山村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小黄山村根据其独特的地形和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他们在规划过程中,统筹考虑了田间道路、灌排沟渠、生态节点等工程与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并积极推进农田灌排系统的生态化改造措施。通过进行清淤整治、铺设砌块以及进行水植绿化等改造工作,成功地将原本的排水沟转变为景观沟,有效地净化了农田尾水,从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村中农田


▌ 科学种植与管理经验引进

       潘湘蓉书记告诉来访团队,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村党总支结合全村耕地性质实际,积极整合村内耕地资源约1000亩,引进优秀农业合作社和承包户,由村合作社对承包户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通过规范化发包、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经营,形成高效质优的稻米种植产业,产出的黑米、沪软1212、南粳5055等农产品广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

       村党总支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瞄准对象、突出“精准”,切实推进“支部专家两头带、贫困农户中间干、悉心帮扶全覆盖”的工作措施,在美丽乡村十圩埭建设10亩小菜园,以收取管理费用的方式提供给村内贫困农户,用于菱角、茭白、藕等“水中八仙”水生蔬菜的种植。定期邀请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提高种植户的专业水平,并通过宣传打通蔬菜销售渠道,既扩大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也有效保障了低收入家庭稳定增收不返贫。

 

▌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期待通过缩小管理单位,改良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把村子建设得更美”潘湘蓉书记带领团队来到小微水体整治现场,指着干净整洁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水渠说道。

       2016年起,小黄山村下辖的十圩埭村就启动了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于是,水下种起了睡莲,河岸砌起了整齐的条石,村里的空地拓展了文化广场、健身步道,同时建造了农家书屋等18处村落小景观,2019年启动的二期建设中,道路及排水渠工程、环境景观改造工程持续进行,主干道及主要河道周边绿化更加完善,进一步满足了村民的生活、文化需求。如今,省级“美丽乡村”十圩埭自然环境优美,新农村特色鲜明,村居规划整齐,房屋错落有致,公共服务开展到位,人民生活富足美满。

       潘湘蓉书记说,自去年伊始,该村全面推进小微水体整治工程,正打造水流畅通、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借水增色,势必要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

 

村中书社


▌ “农旅融合”发展链打造

       针对小黄山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村党总支深入研究和调查,全面了解了徐巧德、何正相、何纪顺等本土革命人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留下的珍贵红色遗产。通过这项工作,小黄山村党总支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革命历史的深思,并将其与与“孟河医派”、斧劈石非遗文化、小黄山山水田园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开发出独具魅力的旅游项目。孟河医派是源自江苏常州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清末民初在全国影响很大,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勇于创革新中医教育,为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医界素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在现在的小黄山村,我们还能看到孟河医派的痕迹。

 

孟河医派旧址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小黄山村党总支近些年不断尝试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闲置旧房和宅基地的改造工作,将这些空间转变为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场所。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创新理念,在农田间种植独特的农产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同时,结合景观小品和名人故居等元素,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该计划还包括构筑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以便游客可以更好地领略小黄山地区的红色文化内涵。通过规划和布置,重要的红色遗址和纪念馆将成为该线路的亮点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迹,感受革命时期的艰苦环境,加深对红色历史的认识。

       小黄山村党总支表示,他们将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链的打造,进一步整合当地资源和力量,增加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投入,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通过打造红色文旅品牌,小黄山将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 旅游度假核心区建成

       小黄山是市区少见、新北区唯一的山地和森林资源,占地3800余亩,最高海拔约95米,曾是石灰和景观石的原料开采地。

       山体岩石的采掘,让小黄山的高度下降,还在山谷之间挖出了好几个数米深的大坑,这些大坑被称为宕口。矿石开采被叫停之后,生态逐渐得到修复,经过时间的洗礼,历史的沉积,宕口积蓄了大量雨水和山体渗水,形成了当地人俗称的“九龙潭”和“天池”。

        2017年,小黄山一期规划建设东、中、西三个片区,构成“一心一环八宕”的空间发展格局。“桃花宕、水母宕、碧泉宕、野草宕、彩菊宕”等八个景点目前已经建设完毕,形成四季特色景观。2021年,小黄山中部核心区免费开放,经过生态修复,小黄山森林覆盖率超90%,曾经的采石宕形成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

         潘湘蓉书记向还向队员们介绍到,“等到二期建成后,我们要达到宜居宜种宜游宜生活的环境,才能带动经济循环起来。要不然美丽乡村就没有自己的生命力,要通过农家乐、民宿,还有绿色经济带动我们整个经济,使我们的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从潘书记的介绍中我们可以预想未来几年小黄山0风景区的全方面开发建设,到那时该景区将建设成以小黄山森林景观为核心,重点建设汤巷里、森林文创园、田园综合体、山地运动公园、龙亭颐养村、九龙禅文化园等板块的,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运动健身、农业生产、中医颐养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小黄山风景区内水母宕


        现如今的小黄山风景区仍然对外免费开放,成为了许多登山和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景区内黛水青潭,嵁崖耸峙,崖壁绿木葱茏。与四围森氧源境、水岸花卉、桃林叠溪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该旅游度假区的建成巧妙利用并改造了昔日工业开采的遗迹,保护了当地生物多样性,拓展了原小黄山村民的增收途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黄山村的经济发展。

 

▌ 小结

       经过两日的调查研究,南信大“常州孟河小黄山乡村振兴小分队”更为细致详细了解到小黄山村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其经济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支部的协调管理。同时必须指出,当地发展潜力还很足,旅游业发展商业化不够健全,文化产业还未成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处于此消彼长的阶段,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依旧道阻且长。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小黄山村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大力推进城乡融合与产业融合发展,小黄山村的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

 

编辑:杨国栋、李风怡、吴伊琳

审核:羊寒

复审:冯邵华


支书热情讲解,带领分队实景调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