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才奥本海默的「过山车式」人生

2023-09-08 17:30 作者:飞碟说  | 我要投稿


眼下,诺兰执导的人物传记电影《奥本海默》正在国内热映。


《奥本海默》海报


如果你打算去看,那么这篇不涉及剧透的文章将有助于各位更好的了解「美国原子弹之父」,从而提升观影体验。


奥本海默出生于1904年,父亲是厂长母亲是画家。按网民划分的标准,他高低算个富二代。


由于小时候家教很严且被保护得太好,奥本海默逐渐形成了害羞、敏感的性格,以至于在进入青春期后一度成为同龄人霸凌的对象。不过,面对混混的羞辱他从未弯腰屈膝。 


小奥本海默与父亲


1922年,18岁的奥本海默考入哈佛化学系。虽然成绩优秀到足以拿奖学金,但桀骜不驯的富哥不仅拒绝了校方的好意,还给出了「没有钱我也能过得很好」的霸气回应。


哈佛时期的奥本海默


在校期间,被封印在奥本海默体内的物理之魂逐渐觉醒。


三年后,从哈佛毕业的他毅然前往英国深造,方向是实验物理。然而,剑桥大学差点成为这位人类高质量男性的滑铁卢。


正如电影中表现得那样,思维跳跃可手脚不算利索的奥本海默难以适应实验室里的各种任务,因此不受导师待见。残酷的现实表明,他最擅长的领域或许并非一板一眼追求精准的实验物理,而是天马行空一切皆有可能的理论物理



学渣在应对「专业不对,努力白费」的局面时往往生死看淡,直接躺平。但21岁前压根没经历过失败的奥本海默就没那么淡定了。重压之下,他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状况一度很不稳定。


差不多坚持了一年,决定与自己和解的奥本海默离开剑桥,奔赴理论物理界的耶路撒冷——德国哥廷根大学,转投量子力学奠基人马克斯·玻恩门下。


马克斯·玻恩


仅仅一年时间,找对组织的奥本海默便在如鱼得水的大环境下治好了精神内耗,期间还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并最终于1927年拿下博士学位。


两年后的夏天,已经回国的奥本海默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聘任为物理系教授。23岁获得高等教育制度下的至高学位,25岁又成为大学最高级别的教师,男频爽文都不敢这么写~


在象牙塔教书的经历是奥本海默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当时很多学生拜倒在他的人格与学术魅力下,模仿他组织语言时下意识发出的声音、抽他爱抽的烟。奥本海默本人也非常乐于和年轻人讨论课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烟不离手的奥本海默


1937年,老奥本海默去世,留下30万美元遗产。


如果没有后来的珍珠港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历史进程,奥本海默大概率会一辈子窝在学术圈,当个快快乐乐的富二代天才教授。不过很可惜,这条平淡的世界线并没有出现。


在父亲离世前一年,奥本海默结识了女研究生琼·塔特洛克。众所周知,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共党员。通过她,奥本海默观摩了许多左翼人士组织的活动,开始关注起象牙塔外的民间疾苦。


与此同时,越走越近的俩人也从密友变成情侣。然而,沉浸在爱情和左翼光辉中的奥本海默哪里晓得,自己当下的所作所为将在日后成为保守建制派精英控诉他的「通敌罪证」。


1935年的纽约


时间去到1941年底,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大手一挥,批准了原子弹研发项目。1942年6月,「曼哈顿计划」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曼哈顿计划中有位低调却重要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本图右二为吴健雄,右三为奥本海默。


负责人莱斯利·格罗夫斯力排众议,钦定左倾思想严重,但年轻、博学、思维跳跃、人格魅力突出的奥本海默为首席科学家,统筹一切研发工作。


坦率地说,格罗夫斯真的很有魄力。要知道,奥本海默不仅政治信仰存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也都跟共产党走得很近,比如和他藕断丝连的前女友琼(当时已分手,但仍保持不正当关系)、妻子凯蒂(俩人于1940年结婚),以及自己的亲弟弟。按常理这种人绝对过不了政审,因为太容易被策反。可格罗夫斯还是一跺脚把他推上了舞台中央。


接过帅印后,38岁的奥本海默带着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躲进了一个鸟不拉屎的西部小镇。


1943年3月,他筹建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建设中的曼哈顿计划


赶工期间,奥本海默几乎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首先,知识储备宽广的他常常与不同部门的科学家讨论工作,然后给出建议和判断;为营造舒适的研发环境,他又为厚米们设立了酒吧、餐厅、图书馆等休闲场所。


此外,他还给一同前来的同事家属提供工作岗位,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奥本海默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所有人听他调遣,竭尽全力工作。


曼哈顿计划参与人员的子女正在观看电影


工作之余,精力旺盛的奥本海默先后与多名女性保持着混乱的男女关系。由于身份特殊,他最终间接导致了琼的死亡。虽然官方记录是自杀,但种种迹象表明,她的死跟联邦调查局跟有直接关系。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爆炸。


面对眼前升起的巨大蘑菇云,震惊不已的奥本海默嘴里反复念叨着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一段话——「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


之后两周,奥本海默显得异常沉默,与周遭同事的狂喜形成巨大反差。


1945年8月6日及9日,两颗原子弹分别落向广岛和长崎。8月15日,日本投降。



战后,深感双手沾满鲜血的奥本海默陷入了某种「惊慌失措」,开始致力于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并竭力反对政府研发氢弹。当然,这些都彻底断送了他的政治前途。


1953年11月7日,「劣迹斑斑」的奥本海默被指认为「苏联特工」。1954年,一场持续19天的秘密听证会打响了当局对他的总攻。


调查结束后,原子能委员会撤销了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即便他没有通敌行为。自此,奥本海默再无资格接触美国的核武研发机密。更可恨的是,本该保密的听证会文字记录被故意放出,奥本海默的整个人生和所有隐私就这么暴露在公众视野下,任人践踏。



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因喉癌去世,享年62岁


2022年12月16日,美国能源部长宣布废除当年撤销奥本海默安全许可的决定。终于,「原子弹之父」在蒙受68年冤屈后,得到了平反。


爱因斯坦曾在一次交谈中告诉奥本海默:「有一天,当他们对你的惩罚足够多时,他们会给你提供鲑鱼和土豆沙拉,发表演讲,给你一枚奖章。请记住,这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



很显然,这段话预示了奥本海默过山车般的一生。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脏弹

运营/稿新结



参考资料

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


天才奥本海默的「过山车式」人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