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刘濞之外,另外六个参加“七国之乱”的诸侯王都是谁?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了。顾名思义,“七国之乱”的参与者是西汉的七个诸侯王(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不过后世一般将注意力集中于领头的吴王刘濞。那么另外六个参加“七国之乱”的诸侯王都是谁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楚王刘戊
西汉刘姓楚国的第一代楚王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楚国也是西汉初年实力最强的诸侯王之一。汉景帝登基时,楚王是刘交的孙子刘戊。此人多行不法,甚至在薄太后国丧期间饮酒不伦,结果被汉景帝以此为由削减了封地。心怀不满的刘戊便与吴王刘濞发起“七国之乱”。
赵王刘遂
刘遂是刘邦第六子、赵幽王刘友之子,诛吕后被封为赵王。汉文帝登基后将赵国分为了赵国和河间国,这当然引起了刘遂的不满。汉景帝登基后又削去了赵国的常山郡,这就更加让刘遂怨恨。刘濞和刘戊起兵造反后,刘遂第一时间响应,还烧死了反对叛乱的赵相和赵内史。
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
在西汉初年的刘姓诸侯王中,刘邦庶长子刘肥的齐国是实力最强的。齐王一系一直都是刘姓诸侯王的首席,在诛吕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强势的齐王一系引起了功臣集团的警惕,支持代王刘恒(汉文帝)为皇帝。汉文帝登基后不久把齐国分为齐、城阳、济北三国。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国嫡系断绝,汉文帝趁机将刘肥的六个儿子全部封为诸侯王,将齐国一分为七(齐、胶东、胶西、济北、菑川、济南、城阳),此举也被视为“推恩令”的雏形。齐国一分为七之后,齐王一系衰落,刘姓诸侯王的首席才变成吴王刘濞。
刘肥的儿子们很清楚汉文帝封他们为诸侯王的目的是削弱齐王一系,对汉朝中央自然非常不满。吴楚造反后,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立刻起兵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