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逻辑谬误一大堆?来看看数十万粉丝up的视频谬误有多少

语文本身就是个极为拧巴的科目,作为高中语文老师的儿子,我从幼儿园就开始看各个科目各个出版社的高中课本,可以说语文的教科书是最看不出来这门科目想教你什么东西的一本教科书了,所以在应试上面,语文老师也很少使用课本,主要是根据课本里的某些篇目给你讲一些知识点。而语文考试本身也是很拧巴的。语文这个科目,把思想品德,语言使用技巧,世界观理解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拧巴到一起,却把这门课的应试标准只保留语文两个字本身的语言艺术的部分,当初设计这门科目的人多少有点逆天。
回过头来,说语文课本的谬误也是莫名其妙,文学的发展本身就有三个部分,一个是对文学本身物的提升,一个是对文学思想表达的提升,一个是对文学发展这件事情本身进行指导,这三个分别是文学发展的怎么办、为什么、是什么。以三曹为例,曹操主要是对文学承载思想这件事本身上的进步,曹植主要是对文学表达技巧直接的推动,而曹丕则是给文学发展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指引。语文课本对语言艺术的传达也是存在这三个部分的,大部分的课文,都包含曹植和曹操的思想和技巧上面的作用,而正是这些作用,指引着学生们以文以载道的精神,带着文学自觉,对自身语言表达的水平进行提升。语文课本摘录的文章有一些细节上不符合的部分,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