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
原文http://t.cn/R7CSAwi袴-113519

日本大百科全书(Nipponica)“袴”的解说
和服的一种,下半身衣。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衣服,由于是下衣,有胯,双腿分穿的衣服叫做“袴”,没有胯的衣服叫做“裳”。日本古坟时代(3世紀中葉から6世紀末葉までの約300年間)男子是“衣褌”,女子是“衣裳”服装。之后,由于服制,从褌变成了袴。从古代到近世,到今天可以看到多种变迁。
女子在公家社会,由于裳的倒退出现了袴,作为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以后的女子服装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以后裳逐渐衰落,宫廷的女子以衣(袿)袴形态为正装。在武家和普通女子中,随着小袖的发展,打挂小袖形态作为正装,不再用袴。今天的女子和服与此有关。[藤本安]

男子
古坟时代的男子的褌是宽松粗裤形式。飞鸟时代(592年-710)的袴根据《天寿国绣帐》中男子的样子,在衣和袴之间穿着褶,之后不再穿褶。这是因为,由于汉族的形式,衣服的长度变长,袴变细了。这袴的形式在前面打开,腰(纽)是用一腰系的。作为男子束带构成要素的大口袴、表袴各自形态不同,大口袴是下袴用共布回做成的袷。襠是角襠,腰是用一腰绑在腋下。表袴是袷,表里的布料和颜色都不同。襠是长方形幅窄丈长,后面是左右一起缝合,前面是左右分别缝在腰上左右展开。腰是用一腰,将前面叠在一起,绑在腋下。684年(天武天皇13年)的服制的常服中有“括绪袴”,指贯是括绪的奴袴,无位男子的袴。这是用于鹰狩的“狩袴”,公家使用时用丝绸织物制成,衣冠、布袴、直衣等普遍穿着。指贯是八幅宽丈长,裾口用纽系起来会变宽,适合坐礼。一般绑在脚踝,不伸出脚,像袋子一样踩着走。武家的指贯是前四幅、后两幅、六幅,比公家的指贯要窄,所以活动起来也容易,而且袴的腰(纽)像今天的袴一样,可以前后分开,系上绳子。这种指贯形式的袴因为起居动作容易,所以一般被使用,也被称作“奴袴”。平民间使用前二幅、后二幅、四幅的细长袴。
正仓院宝物的袴有袷、单、有的有襠、有的没有、以及开股式和闭股式。腰是用一腰系在腋下缝制。这种腰的形式,束带的大口袴、表袴和女子装束的袴等被流传下来。襠的形状,正仓院残留的白麻布袴的襠是方形的。方形的襠两半对折成三角形,缝在前后胯。角襠被用于束带的下袴大口袴、武家狩衣、直垂、大纹、素襖、裃袴。束带的表袴襠,将长方形的丈长2张叠合,后面2张一起缝合,前面是左右分别在腰处打开,垂着的襠丈中央(下方)叠加2张。这种襠的形态只有“表袴”。
平安时代表袴、指贯在上衣内穿着,到了武家时代,上衣之上穿袴的形式开始。狩衣和前者一样在里面穿袴,狩衣系的水干是衣的上面穿袴。把这叫做穿着“上下”,直垂、大纹、素襖、裃都是同样的上下穿着形态。水干在平安时代作为劳动服,镰仓时代幕府出仕时,室町时代作为礼服穿着。狩衣、水干、直垂、大纹的袴腰部使用白绢。素襖、裃袴的腰部使用共布。另外,武家装束的袴和公家装束的袴不同,前后纽分开,使用便于活动的小袴。小袴叫做“指笼”(指袴),是指贯的简称。为了调整小袴的后腰形状,把腰板放进芯里。室町时代末期左右,直垂小袴也逐渐变长,作为殿中用的拉长下摆的长袴之风兴起。
进入江户时代,长袴成为武士的礼服。武家公服中直垂的一种“素襖”,在背部和两袖前后5处染上家纹,在上面加上菊缀。菊缀贴在各布的缝合处。长袴在腰部的中央和两脇相引处3处加上纹,腋下的家纹之上加上菊缀。后腰使用芯凸显腰板,过渡到现在的台形腰板,调整形式,后腰的纽左右分离,腰板的两端与“付菱”一起佩戴。
室町时代出现了无袖的肩衣和袴,过渡到直垂,素襖成为礼服,之后过渡到素襖,肩衣袴成为礼服。随着肩衣袴的礼服化,露出了以前从表面看不到的小袖。江户时代,裃的正装穿着熨斗目小袖,在上面穿着麻长裃。袴的寄襞从宽永(1624~1644)左右开始,正德、享保(1711~1736)以后在袴的中央,形式完备。上和下是肩衣和袴,穿着肩衣长袴的话,叫做“长袴”,穿着肩衣和小袴的话是“半袴”。半袴普遍化后,肩衣和袴的材质不同,简便穿着。这个叫做“继裃”。不久半袴从袴分离独立,穿在小袖之上。这袴叫做“平袴”(常袴)。武家和商人都穿袴,襠低的是町人缝制。起初武士没有穿这种袴,但在天明(1781~1789)以后开始穿。但是如果没有穿这个的话,就不能骑马。宽文(1661~1673)时,江户·芝神明町的松叶屋理右卫门为骑马设计缝制的特有袴,乘马便利获得一致好评被武士使用。这种附有高襠,似乎是由于骑马而存在的,被称为“马乘袴”。马乘袴的背上方放上薄板鞍越,因为是蝉的形状,所以俗称“蝉形”。走路时,袴在马乘袴和平袴之间,襠的高度比马乘袴低,比平袴高。这种叫“半马乘袴”。由于襠的高度不同,相引的高度也不同。襠在高处的相引也高,襠低的平袴相引尺寸少。马乘袴、半袴用缎子、织纹等做成袷,下摆上镶黑色天鹅绒边。除此之外,用唐栈做“袷”。简陋的东西主要使用小仓木棉的竖条纹,这在夏冬也很简便。
在平袴上镶边使用的东西叫做“野袴”。缎子、锦等袷的野袴由前辈使用,后辈用条纹织。幕府御用们的商人平日出仕时穿羽织和条纹野袴。另外,士民一起消火时装束,要穿野袴。踏入袴比野袴稍窄,下摆的边布幅细。这个也叫“裾细”,是元文(1736~1741)出来的,武士穿的。裁着也叫“伊贺袴”、“轻衫”,是由于南蛮人移民受到南蛮风影响而制作的袴,膝关节以下是胫巾风,膝下和下摆用绳子系着,鹿皮、棉、繻子、唐织等制作而成。16世纪,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当时也使用过。
裁着是江户时代初期武士旅行时,番匠、樵夫、猎人等人使用,相扑的行司也用。之后,转向民间。[藤本安]

女子
女子的袴,古时在贵族社会的服装构成上是必不可少的,在室町时代使用小袖、使用腰带后形态就消失了。明治以后,随着欧美文化的引入,颁布了学制,女子也上学。明治中期,改良了女学生上学时使用的和男子一样的有襠的袴,使用了容易穿的没有襠的袴。这种袴在男子中也开始平常使用,这也叫“襠无袴”,又叫“行灯袴”。
现在,日常着装已经西装化了,男子的和服礼服不能缺少“襠有袴”。作为七五三5岁男孩的祝贺服正装,使用“襠有袴”。女子在学校的毕业典礼或演奏琴时穿的程度。在特殊面,日本独特的技艺剑道、弓道、能、仕舞、素舞,以及神官的装束、相扑的呼出、行司等,各自使用传统的袴。[藤本安]
《后藤守一著《服装史概说》(1943·四海书房)》▽《喜田川守贞著《类聚近世风俗志(守贞漫稿)》(1928·文潮书院)》▽《喜多村信节著《修订嬉游笑览》(1927·六合馆)》
[参考项目] |行灯袴 |表袴 |马乘袴 |大口 |裃 |指贯 |裁着
行灯袴的各部名称(男子)
马乘袴的各部名称
袴的穿法
袴的折叠方法

精选版 日本国语大辞典“袴”的解说
袴【袴】
〘名〙
1 下半身穿的衣服的总称。根据衣服的构成,有肌袴、下袴、表袴,根据质地裁缝有四幅袴、六幅袴、八幅袴等。另外,根据形状,有大口袴、小口袴、括袴、指贯袴,根据长短,有长袴、小袴、半袴、切袴等。【慇懃袋】
2 特别是,四宽下摆短的东西。
5 “袴着”的缩写。

百科全书Mypedia“袴”的解说
从和服的腰到下盖住的宽松衣服。在左右分成的筒状中,一边穿进一只脚,腰部系着绳穿着。自古以来就被使用,近世以后发展显著。男袴,有用束带的表袴、大口、指贯、狩衣用的狩袴、指贯切袴的指袴、类似指贯的小袴、到膝盖的四幅袴、作长裃用的长袴、半裃用的半袴、与半袴相同的平袴、襠高的野袴、下摆细的踏入、骑马用的马乘袴、共布带腿绊的伊贺袴,现在也作为仪式服使用的“襠高袴”,简式没有襠的“行灯袴”等。女性的袴可以看到平安时代女子装束红袴、作袿袴用的“绯切袴”,很快衰落,明治以后女学生再次穿着女袴。除此之外,还有轻衫、裁付、条绒裤等山袴。
→相关项目裃|直垂
来源 株式会社平凡社百科全书 关于Mypedia的信息

不列颠国际大百科全书 小项目辞典“袴”的解说
和服的一种,从腰到下的穿着。西装的裤子,配裙子。代表性的是正方形的襠在胯下,现在的并宽(约36cm)左右的布是前后左右附着的褌,从古代到江户时代末期为止一直穿着到明治以后。之后的山袴是裤子的形状,前后的股上绑成弧形。条绒裤,轻衫有菱形的襠。马乘袴在明治时代以后,从平时穿到礼服都广泛地被男性穿戴。这种袴使用条纹小仓、缎子、仙台平、博多平等织布,成为学生用、礼装用,明治初期女学生也使用。从大正后期开始,随着西装的普及,袴逐渐衰落,现在没有襠的行灯袴除了艺能人和特殊职业人之外,婚礼(男子)和毕业典礼(女子)中可以看到。

数字大辞泉“袴”的解说
袴【×袴】
《“穿裳”的意思》
1 和服,从上面开始穿着的和服,从腰到下覆盖宽松的衣服。用绳子绑在腰上。行灯袴、马乘袴、近世作为礼服使用的长袴等种类很多。

日本文化色叶事典“袴”的解说
[男性用]袴主要有2种,像裙子一样没有隔断的筒状袴叫做“行灯袴”,像裤子一样一分为二形状的袴叫做“马乘袴”。既婚、未婚、庆弔等无论状态或环境都可以穿,和纹付羽织处于正装、礼服位置。

世界大百科事典 第2版「袴」の解説
像西装的裤子和裙子一样,和服的下半身穿着,从腰到脚覆盖的衣服。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左右分成筒状缝合,这里双脚相通,上部分分别系绳穿着。像山袴一样,布幅少的是裤子状的,像襠高袴一样布幅多的东西非常宽松,也有像行灯袴一样裙子状的。“婆加摩”这个词早在《日本书纪》中可见,另外袴、褌的文字也早在《古事记》《日本书纪》中使用。

世界大百科全书中的袴的提及
【学生服】
...女学生的情况,由于和服表现贞淑、顺从等对妇德的拘泥,西服的采用比男子慢了很多。1872年文部省设立最初的女学校,穿着男袴(袴)波及到了女子师范学校,83年文部省禁止,以“异样之装”被禁止,接着从86年开始男学生采用西装制服并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一部分普通师范学校,西服成了制服。但是这种西装化在短时间内结束,90年代前期回归和服,由于体操的需要而开发出了独特的女袴,从20世纪初开始作为高等女学校、女师范等制服普及。...
【服装】
...同时成为广袖(宽袖)等,宽松长大的衣服。公家男子在上衣之上穿盘领、广袖形式,内穿垂领、广袖形式,公家女性穿上着、内穿垂领、广袖形式长袴,作为贵族的象征穿着,此后持续了很长时间。新阶级中世纪武家,既具备地方、庶民的性格,又保留了古代意识,参考公家文化,作为礼装,利用公家服装,将他们的劳动着“直垂”广袖化作为公服。... http://t.cn/A66YBAAn[/cp]
*个人翻译 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