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房企“恶意降价”是一记耳光

2023-05-25 17:45 作者:盐不能当饭吃  | 我要投稿

从恶意涨薪到恶意降价

有些词汇的意思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属实是太快了,我们很难用语文老师所教的逻辑理解明白,比如“恶意降价”、“恶意提高工资待遇”这两个词,虽然构词法上没什么问题,但恶意跟这两组行为结合起来总感觉哪里不对。

“恶意提高工资待遇”说的是特斯拉为首的一众外资企业,在国内办厂开公司的时候,开出了高于市场价的用工待遇,并且尊重劳动法,有加班补偿等等一切合规措施。结果因为“提高了我们的劳动力市场用工成本”被其他企业投诉的事情。一些外国的企业因为遵守我们的劳动法,导致了一些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用工成本为什么能低,是一种自发的真相么?

“恶意降价”则是最近昆山某些开发商的个别楼盘,由于大幅降价让利(最低折扣75折)卖房,被当地有关部门约谈,并给予暂停网签的处罚。通告中指出“擅自大幅降价、扰乱市场秩序”



房子降价就是扰乱市场,工资开得高就是扰乱用工市场。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提高劳动者待遇、降低房价,这两件事有可能是一种恶意。

突然我有点替淄博犯了难,因为淄博烧烤、住宿等旅游业的低价,且没有短斤缺两和涨价宰客行为,扰乱了其他城市的相关行业,是不是也是属于恶意降价的范畴,建议此事交由昆山合并处理。

如果给消费者让利、让劳动者多赚钱,且是买卖双方自愿的事情,是一种“擅自”降价或涨薪,在这一刻,我们会不会突然明白了点什么。

从恶意的出发点、施加恶意的一方、承受恶意的一方来解构一下,降价到底影响了谁。我斗胆估计,如果一个买房人跑到售楼处投诉说:你们这帮无良开发商居然敢卖这么便宜,说好的两万八一平米,现在居然便宜三千块钱,你们这是恶意降价,给我涨回去,少一块钱我都不买。

这种剧情深井冰都编不出来,买家怎么会认为这是恶意,那么是谁会这么认为和定义呢?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管控

放眼各行各业,价格围绕供需关系波动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市场竞争,若企业经营压力大、或者环境不好,降价出货、以价换量是一种很常见的经营策略。先保证现金流回款和正常运营,降价销售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我们说房企它这么做的,不正好是响应了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么,而且亏钱是亏他自己的,为了生存而降价的,为了去库存回款的。

比如前阵子某汽车品牌搞了一波大促销,然后其他乘用车品牌纷纷跟进,最终结果是企业去了库存,消费者得了实惠,这就是市场化的基本准则。

但显然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它从来不是市场化的,首先土地的供应是垄断的,同时出让的土地使用年限而非产权,其次是定价也非市场化;无论是土拍的城投托底还是新房预售价格和备案价格的限制。因此我们的企业和购房人供需两端,并不能“擅自”跳出规则。

假如违背规则降价,开发商降价了,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暂停网签;具体暂停多久看心情,也看开发商的“表现”。总之之前大幅让利的价格是不作数的,买房人不能以那个价格网签和产权过户,都得回到之前的价格才行。

二、收回预售证、停发预售证。收回是指现在拿到预售的房源不允许销售,停发是对后续这个项目开发的楼栋,尚未取得预售的,不予发证。

三、禁止该公司参与此地的土拍和联合开发;不过这一条虽然严厉,但房企有很多马甲,具备开发资质的子公司换一家可以规避。

其实从预售制、价格备案制度上来看,对房价上涨的控制虽严格,但由于一般开发项目是分批次取得预售证的,所以价格上涨空间还是有。比如说一个楼盘20栋楼,第一次取预售证的时候是5栋楼,备案价格给定后,只允许上下浮动一定范围,各城市因城施策,一般浮动范围在10~30%之间,不能突破,但是下一次价格备案+取得预售证的时候,可以上调备案价格,加上浮动,房价上涨是有空间的。


但是降价就非常难,同样属于突破限价,而且一旦有房企进行大幅打折促销,被处理起来相对于涨价而言是非常快的。

其实房企降价销售被约谈处罚,甚至限跌令这种楼市调控手段,几年前就早出现过。

早在2017年就有,后来很多省份和地市出台过类似政策,归根结底就是不允许大幅降价销售。只不过这些出现的都是点状情况,比如某个城市个别楼盘刚降价,马上面临当地的雷霆手段,迅雷不及掩耳的就被处理掉了,摁下去了,就跟昆山这次一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不太清楚记得罢了。

之前各地发的在房住不炒的指导方针下,保持当地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一般楼市价格出现松动的时候,就会有一波稳定的要求,当然这个松动是朝哪个方向你懂的。

还有一种各地常用的稳定价格方式,由于一般监控按月或者按季度(按季度比较常见)对某个城市的房价波动情况进行统计,所以当地控制价格的方式也在网签环节。比如把最近贵的项目和便宜的项目一块网签,作平衡,这样当地网签成交价格波动就不大;当然如果最近成交的房子价格都比较贵,那就等一下先不给这些房源网签,等一到两个月,等有便宜的房源成交后,再放到一起。




所谓恶意降价,主要有两个影响:1、银行资产估值,因为银行的资产相当一部分是跟房地产有关的,而且按揭贷款的抵押物是房子,因此房价如果大幅下降,银行的风向敞口比较大。2、影响市场预期——面包卖不动,面包价格降了,面包店就会减少,对面粉的需求就会减少。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历次周期,从来不是市场周期,而是逆周期调节,哪次房价下来自然会迎来一波救市刺激,一波不行再来一波。

谈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这些年我看的最多的是对财富的仇恨,对微操的放大,而回避了更高更大层面的因素。为房价所困的百姓,宣泄情绪主要是靠骂企业,炒房人,咱们做个最基本的逻辑推演,他们有问题,但为什么他们一直能这么干。

偶尔一次不这么干的时候,是要被约谈的。


房企“恶意降价”是一记耳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