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十要之头部
形意拳十要,略谓:“头,身,手,步,梢,精,意,气,力,功。”总此十要,可知形意拳乃是内家功。不独练外形,亦练内功。
练习内功是为了什么?旧时武术前辈们多不识字,但是高手的内功,一定练的好,其涵养不逊于儒者。一个人有些涵养,近了可以影响兄妹,教育儿女。远了可以开宗明义,使薪火相传。
所以从一开始,习武者应当爱惜身体,锻炼身体,明拳理。而后才能明白地练习。下面是一些笔记,有些话是<素问>的,有些话是太极拳拳经的,但其核心意思是车毅斋师傅传弟子们的话,车师傅的传人,我这儿有礼了。
头为一身首,
下颌要微收,
臂力从自然,
护喉护五官。
五行真如五道关,
蔽住五行克他人。
目通肝。
平时锻炼,目宜常运,
久之,威如虎,锐如鹰。
练功时,
目光集中,
人类猿猴,
故取猴相,锐也。
交手时,
审查机宜。
一动皆动,
如虎怒,
如龙惊。
眼无神,
拳无魂。
耳,通肾。
肾主气力,
久卧伤气。
气不足,
则耳鸣。
善待耳,
则增聪。
目光久驻于玩物,
目努而血拥,
肺气滞而不通,
神思倦怠。
耳为烦能。
劳目过度而嗜睡,
此时阳气当升而不升,
所以惰气先至而坏神。
白日长惰气,久之伤志。
形意拳吴师曰,
“悉心用耳,则益增聪矣。
凝神静听,
久之听力敏锐,
可以遇敌先觉,
闻风趋避,
伺机进取。”
口舌之用,
口需闭,
舌上顶,
气息不乱,
津液下行,
行则任脉通,
通则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