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捷报频传”,廖耀湘却向杜聿明告状:我手下师长跑了!
作者:铁锤杰克
1946年4月下旬,东联“二保本溪”胜利后,杜聿明“空降”沈阳,指挥东北蒋军,企图扭转战局。
4月27日,杜聿明命廖耀湘率10万大军,向本溪“攻击前进”。蒋军的部署是:以第52军为左路,从南进攻;以新6军为中路,从东进攻;而第71军下辖的88师则为右路,同样从东进攻。当时,第71军军长陈明仁仍在沈阳,所以88师的指挥权暂由廖耀湘代管。
我军在本溪方向留有第3、第4两个纵队。但在战前,3纵主力奉命北上,仅留有一个9旅配合4纵作战。原本两个纵队防御的任务,就全压在了4纵身上。4纵司令员吴克华在战前的作战会议上,生动地形容:廖耀湘指挥的新6军是头虎;赵公武的第52军则是匹狼;至于陈明仁的88师是只兔子。虎、狼兔子齐聚一方,不可小视。
副司令员韩先楚也认为,不能和正面的蒋军硬拼。吴克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虎”、“狼”、“兔子”要一手抓。只要全纵官兵能够做到首尾兼顾,无论是虎、是狼,都没什么好怕的。
【吴克华】
【伪满时期的本溪城】
根据吴克华的部署,4纵主力前往本溪西面的上平州、虎头崖、响山子进行防御。10旅在大安平集结待命,其30团负责防御松树岭;11旅31团毗邻30团,在大河沿、把什沟防御;32团分散部署在辽阳南响子山、望宝寨防御;33团仍留在海城东南一带,负责牵制留守海城的蒋军184师,并随时阻击援敌;12旅34团则在大安平北的游击沟待命。34团、35团分别在辽阳东之石祖子东北高地、石祖子西的虎头崖防御;纵队警卫团在35团右翼大洼山、上平州、吊水楼一带展开,各旅都在井然有序地部署,毫不慌乱。
这一回,新6军的14师竟抢在4纵前行动了。该师从辽阳沿太子河北岸急进,至4月29日时,该师先头部队就和4纵警卫团在上平州遭遇,随即爆发激战。蒋军疯狂进攻一日,却被警卫团拦住,寸步难行。眼看伤亡不断增多,吴克华于4月29日夜将34团调出,前来接替警卫团,同时要求加强大洼山一线,防止蒋军突破。
5月1日,34团又与敌军激战一日。晚8时,辽东军区电令34团前往本溪增援3纵,其防务由35团接替。另一边,新6军的“虎师”新22师自桦子沟经唐堡子、鸡冠山,向驻守松树岭的4纵30团发起猛攻。在4纵中,30团也是出了名的“老虎团”,“二虎”一遇,立刻打成一团。可蒋军仗着人多,居然还分兵一路前往下虎把什沟、大河沿方向,结果又遭31团阻击,一时间进退两难。
经一夜战斗,蒋军再度发起攻击。这一回,敌人由太子河南岸向桥头西河家堡子发起进攻,遭我阻击后退回北台沟,随后又向东推进,结果在半道上与增援本溪的34团相遇,双方打成一团,伤亡都很大。此时,左路的赵公武部趁机夺取了本溪。“虎师”见状,便更加疯狂地向4纵各部防御阵地发起进攻。眼见本溪已失,吴克华认为没有再阻击的必要,于是在黄昏时下令,要求4纵各部撤出,主动转移。
【在冰天雪地中战斗的东联官兵】
5月2日,是蒋军各部“捷报频传”之日。身为东北“剿总”司令的杜聿明正坐在司令部里高兴,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杜一接,对方是新6军军长廖耀湘。此时,廖还在本溪的前线上。
廖一开口,便是满口怒气:“88师师长胡家骧不听命令!”
一听是告状电话,杜显得有些漫不经心。毕竟这类事在蒋军军中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常态,他问:“怎么个拒服命令?”
“我让他率部经太子河南岸向敌军进攻,可他出击不久,部队就不动弹了,还与我争吵,现在自己丢下部队不管了!”
“怎么个不管法呀?”杜还是悠闲地问。
“他自己直接跑了!把部队丢在原地!”
杜聿明这下火气上来了,他对着廖耀湘吼:“前线如此紧张,一个师长居然丢下部队不管?赶紧把他找回来!”
廖耀湘带着哭腔说:“我上哪找他啊!如今找他回来也来不及,只有赶快调整部署,不然敌军就跑了!”
杜聿明却没有纠结跑没跑的问题,他更担心88师会不会陷入我军包围,反被吃掉!一想到此,他急出了汗,火速命第52军攻击前进,防止88师的“弱点”被我察觉,遭到全歼。杜聿明正提心吊胆,胡家骧不顾卫兵阻拦,只身跑进了司令部。
【杜聿明】
胡一开口,就向他诉苦:“廖耀湘指挥不公,他把所有的作战任务全压到我师身上,新6军的部队还是留在原地,我师已经打的筋疲力尽,无法再继续攻击了!”
杜聿明喊道:“功过是非,打完仗再说,我现在命令你回到师部,将功赎罪!”
谁知胡家骧也是个“愣头青”,公然顶撞说:“我现在回去也没用,88师要拼光了,我的任务也完不成!”
堂堂总司令,连一个师长都喊不动,这让杜聿明很恼怒。他喊着让卫兵把胡拖了下去,随后撤了他的职。
杜聿明余怒未消,趁机将自己妻弟的外甥韩增栋任命为88师的新师长。要知道,88师归陈明仁的第71军指挥,杜聿明的这一“徇私之举”,当军长的竟然不知情。论资历,陈明仁与杜聿明可谓不相上下。也正因为这件事,二人算是结下了梁子。
杜聿明上下闹着“人事纠纷”,廖耀湘部也跟着赵公武的“尾巴”,慢吞吞地进了本溪城。4纵守城各部从容撤出,而吴克华也转至连山关、草河口一带,三保本溪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