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第七章

2023-07-27 12:56 作者:若有若无的风  | 我要投稿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解】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持久不衰是因为它不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因此能长久。因此圣人(师于天地)使自己在别人身后而被人推举至众人的前面将自己的身体置于身外而能够长久存在,不正是因为它(做什么都)无私,所以才能成就(他自己最大的)理想。(处身后而助众人,是为雄心;处身前而宰众人,是为野心。为政之者,可有雄心而不可有野心。野而滥,滥则成殇;雄而俭,俭则成众。故众人推俭而舍滥,推己而成君,推后而成贤,推众而成圣。(推:使前进))

现在人把君子、贤能、圣人分不清,君子是自进的,贤能自进还可以帮助身边人(选贤举能,贤者必然要能举能的,不能这样做的不足为贤。很多地方我们能看到一个人很厉害,但是他从没有给别人推荐过更优秀的人,这在治国和企业都是弊端),圣人是帮助所有人而能一视同仁的。很多人苛求君子成圣人,纵容小人成君子,于是君子被描述成了小人,小人被描述了君子,还要以己度人代入小人视角去看君子,实在有些是非颠倒。鲁迅的《“题未定”草》之九中就说了这个现象。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刑,井者法也。(非常推荐大家读书常常看看《说文解字》,寻根求源,就能避免很多望文生义而受一些知识分子的骗。)就是古代井田制的一个意义延伸,八户人家共用一口井,但是有人浪费水污染水,其他人当然要给他处罚。意思就是你利己可以,但是不能损害他人。现在常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际上多少人是拿了、占了,还污染了,最后还把一切的过错说成时代的悲哀或者局限为自己开脱。这样的人过去是要受刑罚的,现在却被法律保护了起来,那么法律保护的是什么?是正义还是利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对有上进的人说才有用的,对于那些崇尚“下流”者是不必讲的。要看一个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要看大众在国家权力中的地位。头重脚轻容易摔跤,身体虚胖容易得病,下肢水肿就要赶紧看肝肾。

这一章也是圣人师于道的论述。老子所说的先、存、私是站在圣人的角度和对统治者的要求角度去考虑的,不是为了损人利己,不是圣人为了成就一己之私。更何况老子所说的“成其私”是“天下之私”而非“个人之私”。例如先秦的晏婴,中世纪的范仲淹,近现代的鲁迅。这样的人有很多,虽能力有所不同,但做的事是去往同一个方向,他们一生多数是为了更广大的人考虑,他们本身原本有更好更安逸的选择,但依然选择了真正为大众服务。而有的人目光如豆,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和荣誉,这样的人处在高位于国于民近看似利,远观为愚。这里我们就很容易想到鲁迅先生所说的“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道德经》第七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