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引发的生命健康纠纷,你中招了吗?

小编近日受一朋友邀请,去参加他们组织的聚餐活动。饭桌上大多数人都是不认识的,十几个人一起吃饭、喝酒。小编酒量一般,也不太喜欢喝酒,但坐在身边的人却一直劝酒,尽管明确说了不能再喝了,此人却像苍蝇般缠住不放,极力劝酒,好像不喝就对不住他一样,让人非常讨厌。此种情况,相信不少人也遇到过吧?!

因“劝酒”引发的纠纷频发
酒已经成为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闹时必不可少的东西,“酒文化”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朋友相约聚餐,在桌上小酌几杯乃是人之常情,但过量饮酒却可能引发悲剧。近年来,由此引发的生命健康纠纷以及其他侵权纠纷越发频繁,人们往往会忽略不同人的体质不同问题。因此,“劝酒”行为极其容易导致他人饮酒过量,引发后续的生命健康问题以及衍生出其他“酒后”侵权行为。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
某甲与某乙是多年的好友,两人在赶集回来的途中相遇,大家都从集市上购买了食材,便相约一起到某丁的员工宿舍内聚餐。与某甲一同聚餐的还有某戊、某己等人。期间五人推杯换盏,并互相有劝酒行为。酒后某甲躺在某丁的宿舍休息,下午4点左右,某丁进屋看到某甲在睡觉后便回了家,晚上7点左右,某丁和某己再次回到宿舍发现某甲情况异常,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院诊断证明,某甲因酒精中毒呼吸衰竭而亡。
某甲家人认为对于某甲的死亡,同桌饮酒并劝酒的人员都应该承担责任,于是一纸诉状将同桌饮酒的其余4人告上了法庭。法院经审理后认为,4位同桌人员未尽到劝阻的义务,而且有劝酒行为。综合考虑各方应负的注意义务、过错程度、事发后参与救助等情况,法院判决4人共同承担赔偿款20万余元。

【案例二】
占先生去参加同学聚会,在三个朋友轮流劝酒下喝了不少酒,回家路上猝死。经鉴定,死亡原因为:在原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因饮酒诱发和加重冠心病发作而猝死。法院认定三劝酒人对占某的死负有一定责任,判决赔偿占某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损失共计近10万元。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危害后果,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在劝酒过程中,如果明知他人酒量不行,且他人已声明自己有心血管疾病,身体已有不适,依然实施故意灌酒或者不喝就不依不饶等强迫劝酒行为,且在深度醉酒后未做合理安置,出现死亡后果的,劝酒人可能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从上述案例不难发现,“劝酒”或同行饮酒未尽合理照顾义务而引发的生命健康权纠纷或其他侵权纠纷,“劝酒人”或同行人均可能承担各类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虽然,我们国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劝酒”违法,但“劝酒”行为可能存在因过错造成的侵权行为。

四种劝酒情况,出事要负法律责任
劝酒人被法院判决的案件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酒后驾车事故中的劝酒人被判刑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酒后驾车的行为属于危险驾驶罪,而劝酒人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如果劝酒人的行为导致了酒后驾车事故,他们可能会被判处刑罚。

由于“劝酒”而引发的案件频发,导致有人因过量喝酒而失去了生命。那么如果出事了,在哪些情况下劝酒者要负法律责任呢?律师告诉我们,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不佳,仍劝其饮酒诱发身体疾病等。
三是未安全护送醉酒者。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以上这四种劝酒情况,如果有人出事了的话,劝酒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小妙招:如何应对别人劝酒?
虽然说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但长期饮酒或者过量喝酒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大家适量饮酒,不要过量。
民法典中没有具体规定劝酒的内容,但是根据民法的基本原则,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意愿,不得强迫或者诱导他人进行不愿意的行为。因此,劝酒行为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不得强迫或者诱导他人饮酒。同时,如果劝酒行为导致他人身体或者财产损失,劝酒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换句话说,劝人饮酒,终究是害人害己!

文章最后,小编教大家一些应对别人劝酒的方法:
一、坚定地拒绝: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想喝酒,坚定地拒绝劝酒。
二、借口推脱:可以使用一些借口来推脱,比如说自己正在服用药物,或者是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
三、转移话题:可以转移话题,让对方不再谈论喝酒的事情,比如说聊聊其他的话题。
四、喝饮料代替:可以选择喝一些饮料代替酒,比如说果汁、汽水等。
五、以健康为由:可以告诉对方自己正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想喝酒会影响自己的健康。
六、以开车为由:可以告诉对方自己需要开车,不能喝酒,这样可以避免酒后驾车的危险。

除了上面这些方法,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能更有效拒绝别人的劝酒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