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500位老人一起生活5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人文篇)
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寻不应因年龄受限。60岁,并非是单纯抽离于忙碌,而是下半场人生的全新起点,是通过身心的安养,更从容、乐观、积极地面对自己与世界,探寻人生不同阶段的价值。
作为北京创新的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恭和家园打造更适合中国家庭的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让长辈住在自己家中,就能享受专业的康养服务。这里包括医生、餐饮、管家、社工、G.O等上百人的服务团队,不仅为长辈提供系统、完善的康养服务,更就能满足情感与精神维度的深层次需求。
在之前发布的「医养篇」与「生活篇」中,我们分享了家园的医养服务团队、生活管家团队与餐饮团队的日常工作为长辈提供的便捷生活与专业保障。本期「人文篇」,我们将带您走进家园的社工团队与G.O团队,共同感受家园的人文生活内容。
01 / LIVE OUT YOUR BEAUTIFUL STYLE
我们和老人之间
是一场彼此的治愈
- 北京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访谈录
谢 谊 通(左二)
恭和家园社工部 副主任
“我是93年的,也是恭和家园最早的一批员工,我刚来的时候,社区还没封顶。干社工这么多年,也有撑不下去的时候,每到这会,我都会上楼去找老人们聊聊,聊完之后,就感觉好多了……"
社工部副主任谢谊通,是恭和家园的一位年轻的“老员工”了,家园的每位长辈都和他很熟,他总是笑眯眯的,是长辈们的“开心果”,长辈们都喜欢和他聊天,亲切地叫他“小谢”。
小谢说,虽然都涉及到活动组织,但社工的主要工作更偏重对长辈心理的关怀,通过举办各样的活动,让老人在家园更有归属感。一般来说,社工活动可以分为娱乐性活动、节庆节日活动、以及偏治疗型与疗愈型的小组活动三类。
每一类活动都有独特的功能,甚至是自带治愈功能,而策划这些活动的灵感正是源于家园的长辈。
“长辈们从原来熟悉的环境刚刚住到家园时,需要一个融入的过程。”他说,“有一些养老家庭,子女、老伴儿要照顾生病的家人,特别是一些患有认知症长辈的家属,很多时候他们内心压力大又孤独。”
年龄是个限制,很多长辈也像年轻人一样喜欢美食、旅游,但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不方便出门,他们内心也是有缺憾的。
△恭和夏日市集 - 拍摄于恭和家园
小谢和他的团队很有心,除了丰富长辈的生活,愉悦他们的心情,举办的活动都有隐藏的疗愈性目的。
比如,社工部发起成立了“新入住适应小组”,邀请一些刚入住家园的长辈加入,通过一些交流活动,让新搬来的住户更快融入家园,度过那段“适应期”。
还比如,恭和家园的传统活动:美食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每年都是人头攒动:“家园的长辈们盼美食节,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盼过年。”
△往年恭和夏日市集 - 拍摄于恭和家园
小谢说,当初做活动的初衷想的很简单,把平时吃不到的地方特色美食、网红美食都搬回社区,让长辈们能够像年轻人一样“逛吃逛吃”。
家园有位长辈,喜欢乐器,还自发组建了一支小乐队。在去年的美食文化节上,小谢邀请他们来驻唱,整个家园活动现场的氛围,就像老年版的嘉年华!美食文化节也一战成名,还吸引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
△往年美食文化节 - 拍摄于恭和家园
1993年出生的小谢,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虽然总是笑眯眯的,和长辈也十分亲近,但在背后,似乎总有些超乎年龄的稳重。
后来,小谢讲起了社工部的一个【哀伤疗愈】故事,大家慢慢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家园里有位阿姨,在老伴儿去世后,不仅在情感上备受打击,生活上也措手不及,为了帮长辈回到生活的正轨,社工小宋联络长辈子女,开始了一场分工合作的【哀伤疗愈】。
女儿在情感上,为母亲提供更多的关照、支持与鼓励。小宋则通过“1对1微信小课堂”为突破,在转移阿姨的注意力的同时,帮她找回生活的自信。
如何微信发送照片,查询电话号码,如何手写发送微信消息,这些在年轻人看来简单的手机操作,却需要长辈们不断地重复练习。每一天,阿姨的生活都被学习、练习与收获新技能填满着。现在,阿姨不仅自己走出了困境,还成为了别人的帮手。
爱都是双向的,长辈们对于这些“孩子们”也格外疼爱。就像小谢所说,做了这么多年的养老服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也难免有辛苦和委屈。每当遇到困难想放弃,他都会跑到楼上和叔叔阿姨们聊会天,聊完了,就好像什么事儿都没了,该干嘛干嘛。
家园的这些长辈们不仅是小谢努力工作的力量,也成为他实打实的支持者……
△往年社区活动 - 拍摄于恭和家园
有一年,公司举办了一个演讲比赛,小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有一个投票算一个吧。”小谢这么想着,随手就把投票页面发到了朋友圈。
接下来,令他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小谢的投票栏炸了!连续14天,叔叔阿姨们自发组织起来,动员家属一起,每人每天五票,给小谢顶上了七十多万票。
每天,他们还和上班打卡一样,跟小谢说:“小谢,我已经拉着我们家十几口人给你投票啦,今天已经投完了,明天我会接着投的。”看着叔叔阿姨们认真又可爱的样子,小谢心里暖乎乎的。
在小谢和长辈之间,我们看到了家园如家人般的关系,社工和长辈间双向的治愈,给予彼此温暖与爱。
02 / LIVE OUT YOUR BEAUTIFUL STYLE
高配的团队
高配的情谊
北京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访谈录
贾 梦 羽
恭和家园 音乐G.O
“我觉得养老事业很伟大,我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我现在为老人们服务,我老了以后,也希望能得到这样的服务与照顾。等我爸妈退休以后,我想把他们接来恭和家园住。”
在家园,有一支特别的服务团队——G.O团队。G.O意为美好生活组织者,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为入口,协助长辈组建兴趣社群,通过不断地策划、组织各类社群活动和课程,在家园建立起友好、活跃、年轻感十足的社区氛围。
恭和家园的此举,在养老行业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份,而G.O团队堪称豪配,老师们个个都来头不小:他们的毕业院校分别是四川音乐学院、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系、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除了学士,硕士、博士在G.O团队里也不稀奇。
△恭和家园G.O团队 - 拍摄于恭和家园
家园的音乐G.O贾梦羽,在长辈中有很强的感染力,而她的感染力源于她专业的音乐素养与课程设计。
每周五、六、日,贾老师会在家园组织线下课——周五教视唱、乐理,搭配红歌与经典老歌;周六合唱团排练俄罗斯歌曲,比如《喀秋莎》、《红莓花儿开》、《山楂树》等;周日则是一对一声乐课。
在一对一声乐课上,除了演唱技巧,贾老师更注重提升长辈们的舞台表现力,比如:如何表演,如何拿话筒,怎么上台,怎么去展现这首歌……
长辈们喜欢贾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的专业教学能够让大家系统地进行学习,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因为拥有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硕博学位,贾老师的课上有一门“独门教学秘籍”:俄语歌。虽然俄语本身很难,但她有“小窍门”——把俄语翻译成中文,再用汉字替代俄语的发音:
红莓花儿开
Ой, цветет калина,
昂一,次卫也jio特 噶里那
В поле, у ручья。夫波裂,屋 路起呀
Парня молодого,巴了Nia 麻辣哆哇
Полюбила я。巴溜必啦 呀
Парня полюбила,罢了Nia 巴溜必啦
На свою беду。那 丝哇优 别读
Не могу открыться ,捏 麻古 啊特可里擦
Слова не найду。丝拉哇 捏 那一杜
几轮下来,长辈们慢慢就找到了感觉。在某一天课后,可能突然就发现自己竟然能完整地唱出一首俄语歌了。当然,长辈们热衷于唱歌,除了获得成就感外,还有一个更直观的好处——养生。
据牛津大学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唱歌对于改善呼吸、肌肉紧张、调节心率、改善慢性病、改善记忆力、维持免疫系统等都有助益。
△2022年恭和春晚 - 拍摄于恭和家园
而且,无论是听音乐还是唱歌,都可以促进人体释放一种神经化学物质,能够舒缓人们的情绪与压力。通过参加音乐社群活动,长辈不仅调养了健康,更愉悦了心情。
现在,恭和家园音乐社群,从最初的三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每次上课都是爆满。究其魅力,可以说是起始于音乐,又远超于音乐……
去年,社群里有位阿姨有时心情不好,吃饭没有胃口。于是贾老师趁每天微信上指导阿姨弹琴、唱歌的同时,陪她聊聊天,进行心理疏导。
一天,贾老师休息在家,做午饭时灵感突发,给阿姨做一份自己拿手的蛋炒饭。说干就干,她火速备菜、炒饭、打包,将一碗热腾腾的炒饭闪送到了阿姨家。不一会儿,贾老师接到阿姨打来的电话,她像往常一样开口就叫声“阿姨”,结果,电话那头的阿姨早已经泣不成声:
“小贾,做我的干女儿吧!”
“行,阿姨,您别哭哈……”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贾老师送给长辈们的“小礼物”里,除了有自己做的菜,还有染发膏、水果、衣服、桶装水、垃圾袋等生活用品,她就像长辈们的“小棉袄”。
爱与心意都是相互的,长辈们对G.O团队的这些孩子们也是相当的“宠溺”……
去年,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端午节、中秋节,G.O团队都不能回家,家园长辈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包饺子、包粽子,还亲自送到办公室,送给这些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孩子们。
还有段时间,贾老师在家园做活动到很晚,长辈们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给她置办了一张单人床,还铺上好看的床单,摆满了她喜欢的娃娃。
今年六一,贾老师过生日,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无法外出堂食,一向喜欢热闹的她很是失落。一位阿姨知道后,打电话请她去家里吃饭,不仅有她最爱的红油火锅,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公主蛋糕。
以兴趣为媒,遇见更美好的生活。——或许这就是每天发生在恭和家园和G.O团队之间的故事。但愿,这样的日子就像美好旋律一样萦萦绕绕,绵延在家园生活的每一天。
—
在恭和家园,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的创新模式,品质康养与人文生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重新定义居家养老新时代。
在这里,养老已不仅仅是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而是在此基础上,能够老有所享、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愿更多长辈都能在此自在、优雅地度过晚年生活。
感谢时间与岁月的沉淀
家园的康养、情感与精神生活不断丰盛
让“以美好的方式生活”成为可能
也能凝聚成独特的恭和“家”文化
期待与更多家人一起,共筑家园美好
创造更美人生
©本篇(图文)版权归“恭和家园”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