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毫米波雷达-智能驾驶的必选项
交流群 | 进交流群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或添加智子实验室小助手微信sophonlab001,请备注进群 + 真实姓名 + 公司 + 职位
今年,价格和成本一直是汽车圈关注的焦点。 超过30家车企下调汽车终端售价,使得汽车价格战更为激烈。这说明智能汽车的平价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曾经公开宣称“拿掉毫米波雷达”的马斯克曾却在新款特斯拉 HW4.0 上“秘密”地配备了4D毫米波雷达。也陆续有其他新车型上配备了该硬件。那么,问题来了,4D毫米波雷达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在这场价格战中异军突起呢?
本文将深入探讨4D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优势和当前落地现状和市场前景。
01
毫米波雷达介绍
1) 必要性
也许有人会疑惑,智能汽车中已经装备了那么多摄像头,为什么还需要毫米波雷达呢?
这是因为,在雨雪、浓雾或强照明等恶劣天气或光线条件下,摄像头无法捕捉清晰的图像,而毫米波雷达利用波长较长的毫米级别的电磁波,可以穿透雨雪和浓雾,在恶劣的天气中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要知道,等级越高的智能驾驶,对于异构传感器的要求越高,因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高互补性,这也使得很难将其拿掉。
2) 工作原理
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毫米级的电磁波,与周围物体接触后会发生反射,并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反射波的信息,精确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多普勒效应。当物体与车载传感器相对运动的时,反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当物体靠近车辆的时候,频率会增高;物体远离车辆的时候,频率会降低。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差,我们可以得到目标物的速度。

02
4D毫米波雷达的优劣势
1)对比传统毫米波雷达
a. 可感知高度信息,“精准识别静态物体”。
传统毫米波雷达虽然能够探测到静态物体,但由于缺乏高度信息,往往会错误地将井盖、天桥误判为识别为障碍物。出于安全考虑,算法处理时通常会将上述物体滤除,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人误以为传统毫米波雷达只能识别运动物体,无法识别静态物体。
4D毫米波雷达采用多通道天线阵列和相控阵技术,能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实现更精确的探测和定位,通过增加高度信息,4D毫米波雷达成功解决了传统雷达“无法识别静态物体”的问题。这一技术突破大大增强了毫米波雷达在智能驾驶中的作用,为智能驾驶带来更高的安全性。

b.更高的角分辨率
相比传统毫米波雷达在识别多个目标物体时的挑战,4D毫米波雷达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目标分辨能力。传统毫米波雷达的角分辨率一般只有3-4度,而4D毫米波的角分辨率可以达1度。这对于区分多个目标时尤为重要,也因为其从超高的角分辨率,使得4D毫米波雷达的点云数据,具备和视觉和激光雷达点云进行前融合的可能。
相比于传统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的性能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
2) 对比激光雷达
a.更低的价格
在感知环境的点云质量与密度方面,4D毫米波雷达能够与低线束激光雷达媲美,可以捕捉到上千个点云。尽管4D毫米波雷达性能无法与高线束激光雷达竞争,但其价格具有明显优势,特斯拉HW4.0搭载的4D毫米波传感器价格为100美元,而当前半固态激光雷达价格区间为3000-5000元。
b.性能上的优势
对比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除了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外,在环境适应性上也具有更好的表现。
4D毫米波雷达不受环境和光线的影响,可以弥补激光雷达在浓雾、雨天等恶劣天气下性能损失的短板。
另外,4D毫米波雷达虽然测距精度不如激光雷达,但可以直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而激光雷达只能测距,需要对距离进行差分才能得到速度。
此外,由于毫米波雷达的毫米级的波长,在探测时容易绕过物体继续传播(绕射),所以毫米波雷达就像有了穿透能力一样,能看到被遮挡的物体,这也是激光雷达所不具备的。
未来三五年,在感知方案中,4D毫米波雷达在测距精度上无法完全替代激光雷达,但在环境适应性、测速能力和穿透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且价格比激光雷达低得多。
3)技术难点
4D毫米波雷达当前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从硬件还是算法层面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虽然主流的多芯片级联技术在制作工艺和成熟度方面都相对较高,但仅靠硬件堆叠存在物理瓶颈,因为无法通过无限级联来实现感知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产业内普遍希望以更少的芯片、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性能。

首先,目前多片级联方案的4D毫米波雷达尺寸较大,给整车布置和安装带来一些问题。其次,4D毫米波产生的点云数据量较大,对数据传输带宽要求也更高,传统的CAN或CAN_FD接口无法满足要求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只能以车载以太网进行传输。
同时,在算法层面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要想充分利用4D毫米波雷达的点云数据,如何视觉或激光雷达点云做前融合,这对于算法带来不小的挑战性。
随着上述软硬件问题逐渐被解决,4D毫米波雷达将会在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03
行业应用现状
1)前装上车
4D毫米波雷达已经出现在特斯拉最新硬件方案HW4.0中。

据公开资料整理,上汽非凡R7、吉利路斯特Eletre以及长安深蓝SL03均已搭载4D毫米波雷达。

2) 产业链发展趋势
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上游为硬件芯片厂商,包括射频MMIC芯片、PCB及处理芯片等。
中游则是负责集成的4D毫米波雷达供应商。而下游则是主机厂。
目前,4D毫米波雷达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已实现量产的国外厂商有采埃孚,已实现量产或接近量产的国内供应商有福瑞泰克(傲酷提供软件)、森斯泰克和楚航等。
与国外巨头垄断3D毫米波市场相比,在4D毫米波雷达市场上,虽然国外供应商具在技术积累上仍有优势但差距已拉进,且国内厂商会凭借出色的性价比陆续赢得更多定点项目。
随着量产进展的加速和国内厂商的崛起,这个市场有可能像激光雷达一样成为国产厂商的天下。
04
总 结
4D毫米波雷达在性能表现上完全压倒传统毫米波雷达。同时,由于其与摄像头更好的异构互补性(尤其在极端天气下)以及直接测速能力,使得它成为未来智能驾驶必不可少的传感器之一。4D毫米波雷达将凭借其超高的性价比开启智能驾驶的新时代。

交流群 | 进群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智子实验室小助手sophonlab001,请备注进群 + 真实姓名 + 公司 +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