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想是什么——文学理论分析爱乐之城

2021-08-11 09:57 作者:庄米走  | 我要投稿

长文哈哈哈

实际上7.31已经看完了《爱乐之城》,本想接着写影评,趁着印象深刻。但没错,懒惰克服了我。

与其说是影评 不如说是分析整个电影,把自己在看电影时的所思所想,心路历程写下来,感觉是一个比较有意义也是自己比较喜欢做的事情。

当然我很久不写长文了也不存在鸽不鸽哈哈哈之所以不写长文,除了莫名的倾诉欲的减少以外,或许总是在担心别人的看法,说来好笑 我一直认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种行为实在是“傻”,可我却成为了这样的人 。

算了,别人的看法终究会进入时间洪流,我可以尝试回到正轨,是打破所谓的舒适范围吧。

自己的懒几乎可以打败一切,但,我想,人格是打不败的。(过于突然哈哈

写在前面:我看这一部电影时正处在看杨宁老师文学理论课的时期,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文学理论加入进去分析。或许有些话讲的不那么恰当,欢迎批评指正 。当然,我个人是讨厌说话或文字带着拉踩气息的(不论人或事)。

这种拉踩,让人不悦,我相信大家都有共鸣 。所以我尽量措辞不产生歧义,从文学理论及我个人的审美角度讲讲我的看法 。如果不幸产生了歧义的解读是我的表达水平还不够,提前说一声不好意思(求生欲)

总是输入文学理论 ,适当输出一下有益身心健康 ,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涉及剧透,近期打算看这部的就先不用看我写的啦~哈哈哈哈

从音乐和歌舞的开头来看,似乎会觉得这是一个快乐的故事。我放松了警惕,想起中学看的歌舞剧《歌舞青春》,觉得这个舞蹈有些冗长的也还能接受。

(现在在看我当时随手记的东西只能说看不太懂了自由发挥吧)男主和女主的心理世界被放大和细致刻画,当他们两个,人生失利心情郁闷的时候 ,周围的背景逐渐黯淡,变为黑色。乐曲或歌唱,也是悲伤缓慢的风格 。但当两人相遇,相爱,两个人的单独的心理世界 居然打通了,背景由星空代替了黑暗,两人漂浮在星空,欢乐地起舞,这种表达人物心理的方式很新颖,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为环境。倒挺契合情景交融的理论,只不过以往都是以环境衬托人物心情。这一招在影片中则显得更为高妙。

有了 爱情的女主,其他事情有些失利,却仍有快乐,有了盼头。让人觉得编剧或导演确实有功力,且功力深厚,能将常人知道却很少人想到用在影视作品上的细节上刻画,实在是观察生活入微,且留心生活 。当然演员的演技也是刻画的非常真实,可感。

剧中插入一些小的笑料也很有意思,如,男主去接女主,一接上就单手开车,由于只专注恋爱开错了方向却走进了单行道不得不与大车面面相觑地倒车,场景选择的是一个小巷的固定机位,十分的有意味。

男主所爱的即兴爵士演奏是将当下的所思所想 所见表现出来。然后我想起理论中说的:音乐是人说话的异化,舞蹈是人走路的异化 。这一异化,将两人的纠缠及两人的心理刻画,因这一错位而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但理想是美好的,人却总要面对现实,在男主这里,导演使用了一个小心机,镜头的切换,其实是视角的切换。导演试图让观众被引导到男主的角色上去,以便操控观众的情感。(我为自己听了课后识破导演的心机而骄傲,却以为自己小小地悲哀了一下。以后我可能很少能直接一个作为导演或作者的“理想观众”了,不那么容易走进他们的套路了,没有更多真挚的情感被打动了 ,或许可以叫不那么好骗了 。

但这意味着我感性情感的流失,我也还是想体会看电影简单的快乐。生活已经够累了,简单地看得开心或悲伤也挺让人动心的,不过现在这样能够看破导演等的伎俩或技巧 我也很满足。 或许以后我能平衡得更好一些,毕竟我才刚开始,而平衡的很好的杨老师就已经这么做了 几十年,十几年了 (狗头

说回视角的转换,不难看出男主心里有矛盾冲突 ,只是用了一种平静的镜头语言表达出来 。

将这组矛盾放大了之后,其实是爵士乐与电子器械的冲突,演奏爵士乐的人与需要他演奏更受欢迎的乐曲的冲突 。 

男主的手放在键盘上无所适从, 因为这里的键盘与琴的键盘不同 。他的一双大手在小小的电子键盘上显得那么的不协调。男主放弃了梦想, 与此同时,女主开始追梦 。

过程中插入了,两人第一次约会的电影院的镜头 ,“影院关闭”,这里我写的关键词是——运镜丝滑……运镜非常流畅就会让观众身临其境 ,就像在这故事主人公身边一样,真实可感极受震撼 ,

逐渐,男女主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时间差 。

女主在家时 男主不在 男主在家时 女主不在 

两个人的生活开始缺少了彼此的陪伴 。

男主弹奏的爵士变成了通俗流行歌曲 ,陌生 ,男主越似乎融入流行乐就让人觉得他越陌生 。尽管女主不如男主更了解爵士乐,但那一瞬间她也已经知道,她深深地知道,他所演奏的并不是他所深爱的爵士乐 。

秋天来了 ,两人相聚的晚餐 ,我预料到就会是不愉快的晚餐 ,其实个人不喜欢干饭的时候有不愉快。但其实这也是人生常态 。

情节中厨房警铃大作,其实也暗示了两个人的情感警铃也在不停的响着。

对于剧中台词 ,为什么是“是时候成熟了”代表了并且是等于有个稳定的工作呢 ?这让人不由得深入思考其中的意识形态,不论西方东方对人的成熟的定义,为什么都是有个稳定的工作呢 ?是谁告诉我们?是谁下了定义:成熟 =有个稳定的工作 ?有稳定工作的人,未必心智成熟。思虑完整,同理 ,反之亦然。

太多的价值观是社会灌输给我们,是外界环境给我们的,是别人给我们的,那我们究竟是在为谁而活呢 ,为别人而活吗 ? 

&台词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在意别人喜欢什么了” 其实人无往不在 “在乎别人喜欢什么”之中 。即。人大部分生命,都在在乎别人的意见,别人的看法与别人的评价当中。 即使有人说不在乎,大多数可能也并非真的甘心寂寞 不在乎别人的不喜欢,独自绽放。 不然这人也不可能在别人对其称赞,表达喜欢时欢欣鼓舞,欢欣雀跃。 一旦这成立,那么逻辑倒推回去就成立了,我认为这就是“本质 ”那些不会改变的东西 。

情节发展到高潮,到了典型的“两难环节” 前有女主在两个 男人之间抉择,后有男主在事业和女主之间做选择。两难的镜头留给了观众,下一步就直接到结果 ,过程及中间经历的都不表现 ,只能说导演拿捏了 ,导演对镜头语言的掌握确实让人惊讶和叹服,这个时候,我居然因为配乐好听而开始了扒谱……什么1 2232 2345#什么1456542,但我没有继续,毕竟我垃圾得很 。

我倒是一直挺喜欢anymore这个单词,总觉得这个单词每次出现,不管谁说,都像带着旋律似的那么动听。私以为这个词像汉语的词一样有抑扬顿挫 ,韵律美,像歌儿一样 所以是我格外喜欢 。

男主承认了自己的普通,承认了梦想的遥不可及,他跟大多数人走的路一样了 。

人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是事件时最先想到的故事大多数是称为梦想的东西。

无论看起来多么愚蠢,搞砸了事情也不需要害怕,新的色彩会被看见,梦想是一个个新的图画 。台词说到造反。造反是反叛精神的代表。 我比较赞同 :要想创新,要想实现梦想 是需要造反和反叛精神来打破束缚的 。

冬,高跟鞋引入镜头,我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意象,因为影片到这里,高跟鞋, 平底鞋在剧情里出现了多次,有不同的情境穿不同的鞋,个人认为这个高跟鞋的出场 就预示了女主的梦想成真 。然后循环了别人的故事。由别的女服务生眼神看着她,而她变成了那个昔日自己羡慕的优雅独立 热烈自由的女人 ,故事就在这里有了转折 。男主和女主回到了各自的家 。重点,各自的家 ,两人总是能遇见 是缘分 。所以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个seb's的箭头图标是有寓意的意象。果不其然 后面又再次出现了。

两位主角五年后的相遇 ,两人都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两人最后都取得了当初最希望的成就,梦想的成就  。但两人的相遇,只看到此时两人周围都黑黯下去了,就可以知道两人的心理活动 。

过去那遗憾的痛恨的结局 本该是幸福快乐 。

可是,却错过了。

舞蹈是走路的异化更在结尾表现出他们是真爱 当然是否是真爱可以从一举一动看出来的 。

此处乐曲表达的是真爱,是热爱,是梦想,是一段已经过去的时光,是曾共同度过的快乐, 也是那些曾经有过幻想的新结局。

结局是他们笑了,是“带泪的笑 ”。此处有两个含义 :既是他们的实际表情,深情看着彼此,嘴角缓缓向上,那笑与他们共度欢乐时不一样 。眼里却满含着遗憾和泪水。同时也是指他们的结局 :虽然两人都成功了 实现了梦想是值得高兴的,也值得为对方高兴,但……经历过了 一切就都已经不一样了 。

我想 爱乐之城 是指心中的梦之地。梦之地不只是关于梦想,梦中人还关于梦中的那段 没有成为现实的时光 。

曾经梦想的生活,未必真的实现了 ,或者这样说 :梦想实现了, 但没完全实现 。

梦想不只是一个职业,同时身边有所爱之人,还有所爱的生活,这些“加”起来才是真的梦想。

听着片尾曲我抬起了头,对面那家人的窗户 本是黑色的,融入在一片黑暗,却在一霎时亮起了灯。 一个人影在厨房里忙活着 。

看完电影 ,似乎总有一种真的跟着演员经历过了一切一样 ,从片尾回到片头 ,回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

这里要加上杨宁老师的一句话 :“真实读者与理想读者的区别是,读者一定要以抵抗式的方式去阅读作品,以免受到意识形态的裹挟 。”

或许我因为刚听了课的缘故 ,大受影响 。以至于我一个十分感性的人,看完电影,没有太多的波动 ,用抵抗的姿态去分析 。但这不影响我认为它确实是一部好影片 。现在回想觉得这两个小时似乎有些冗长 ,但刚看完时觉得这节奏还是不错的,主要导演想讲的东西很多,所以我现在也是如此 。

追加几句话 :看完影片后 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 生活其实就是一场即兴演奏 ,还没弹下去,这个片段可以有很多种可能。一旦这个片段弹奏下去结果就已经确定了。但即兴演奏仍然是自由的 。在未落手之前仍是自由热烈的无限可能。

(ps.其实刚看完时 自己想了一段关于即兴演奏与生活,但是都忘了 ……个人认为那个总结的好一些 )

以及男主的小房间跟《心灵奇旅》的动画电影男主住的小房间好像,让我不由得疑问:爵士演奏者都住一样的房子嘛(疑问)

小小的房间,门的样式, 进门后各种杂物,和处在正中间偏右方的钢琴 ,以及写的时候刚想起来 两个人都是一弹琴 周围就黑下来 ,人和琴飞起来 ,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难道是爵士演奏者的超能力吗? (挠头


梦想是什么——文学理论分析爱乐之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