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知识如何「运用」到创作当中?
我希望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享如何将乐理知识运用到创作当中。首先,我认为音乐先于乐理而存在,“通识乐理”并不是音乐创作的必需品,并且乐理也仅仅是音乐创作所需能力的一小部分;其次乐理在我看来是一种听觉感受的总结,他把音乐家创造的美好作品的共性总结起来,便于他人分析学习,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最后我们应该从实践而非理论的角度去学习乐理,出发点与终点都应该是实践,脱离实践需求以及应用性的乐理,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无助于创作的。
一. 先有音乐再有乐理
吉他大师Guthrie Govan曾经分享他的经历,在互联网并不普及的年代,他能够学习乐理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但他学习乐理的方式并不是埋头去图书馆研究,而是先在吉他上演奏出好听的音乐,然后再去查阅资料,看看他演奏的内容在理论上是如何解释的。
乐理这个东西其实是对已有音乐的共性进行总结,因为很多人都使用了很多类似的创作技巧,所以才有了这样的音乐理论。在乐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其实不同的音乐家对于自己创作出来的东西,都有不同的解释和独属于自己的术语。Mark Levine的《jazz theory》中提到:
The only truth is in the music itself. “Theory” is the little intellectual dance we do around the music, attempting to come up with rules so we can understand why Charlie Parker and John Coltrane sounded the way they did.
在音乐世界中唯一的真理在于音乐本身。“乐理”只是我们围绕音乐所做的一个小小的智力舞蹈。我们试图提出一些规则,以便能够理解为什么查理·帕克和约翰·科尔特兰的音乐会听起来声音像他们演奏的那样。
All these musicians could have played with each other and understood one another, even though their terminology may have differed.
所有这些音乐家都可以合作演奏,相互理解,尽管他们各自的术语有所不同。
Periphery乐队的Misha讲过一个自身的经历很有意思。他说:“乐理其实是一种语言,音乐家通过乐理来互相沟通,但是我的语言可能和大家的都不太一样,我的语言只有我一个人可以理解。”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乐队中创造出4张神砖(第五张准备要来了,期待!)。

As you study jazz theory, be aware of what your ultimate goal is in terms of what he said: to get beyond theory.
当我们学习爵士乐理时,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超越理论。
所以如果本身就可以写出满意的作品,自然就不需要去学习乐理,就好像你本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却还要去纠结中文的语法一样。
二. 乐理是一种听觉感受的总结
乐理(包含和声学harmony)是一种听觉感受的总结而不是一种规定(约束),因为乐理是后于音乐本身而存在的,所以: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jazz theories” as there are jazz musicians.
有多少爵士音乐家就有多少爵士乐理论。
The entir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gradual acceptance of dissonant intervals.
整个西方音乐史可以被描述为逐渐接受不和谐音程的过程。
——Mark Levine - jazz theory

当我们学习乐理的时候,可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听觉感受上面(而不是理论本身或数字上),下面我用几个例子来详细说明:
1)音符
Guthrie Govan在大师课中讲到,一般来说十二个音在一个调中有7个“正确”音符,五个“错误”音符。但当我们细细品味的时候会发现,这些“正确”的音符的正确程度是不同的。
根音:最“美妙”稳定,最正的音符,决定key
五音:听感接近并仅次于根音的音符,但不会有太多稳定感
三音:最“旋律性”/“歌唱性”的音符;三音决定和弦大小,所以可以传递听众你的情绪是开心还是阴郁
七音:(没听错的话GG说七音)像在给Key拉皮条,没有结束的听感,类似于和主调调情的感觉
四音:类似于一个疑问句,或者一句话没说完的感觉。Go on? You are saying?
二音:更加不和谐一些,把人吊着吊着的感觉,稍微有点tension;当回到主音的时候会有一种finally,忍受完之后终于回来了的感觉。
(这里建议大家一定要自己多试试看,去体会和感受音符的变化,相信我,你会有所启发的)
Guthrie Govan分享了一个非常好的观点:我们看待音符不能仅仅用“对”的音,和“错”的音来判断,音符他并不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12个音符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一个不同程度的“对与错”(亦或者是tension & release)的频谱。
Tension and release 非常重要,例如在4音,2音反复tease之后,再来一个root,会让人觉得root更加美妙。有一句话说得好: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Tension就像饥饿感,而release就是你获得的音乐美食。当你知道了每一个音的特性,你可以决定在乐句的结束音,你想让他听起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这个音符类似于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或者不同方式的断句。

Mark Levine 同样也说过:
"Avoid note"is not a very good term, because it implies that you shouldn't play the note at all.A better name would be a "handle with care"note.
“避免音”不是一个很好的术语,因为它意味着你根本不应该弹奏音符。更好的名字应该是“小心处理”的音符。
2)调式音阶
Guthrie把调式音阶可以分成3个类别:大调,小调,和啥也不是:
Dorian,Phrygian,Aeolian是minor modes,各自有不同的小调感觉;
Ionian,Lydian,Mixolydian是Major modes,各自有不同的大调感觉;
Locrian 使用概率较小,啥也不是;
在Dorian,Phrygian,Aeolian这三个小调modes里面,大家都有共同的minor 7和弦,以及共同的四度。然后这五个音恰好就是小调五声音阶。另外的二度以及六度就是他们各自的味道的元素了。用这样的视角去看调式音阶,可以让你感知到,自己玩的东西有多少“调式的感觉”。所以看似调式音阶很复杂,我们从简单的已知的东西开始推理学习,其实要学习的内容是少且精致的,就像数学也是环环相扣。
每个Mode调式音阶都有自己的Mood情绪色彩。(很押韵哈),调式音阶的色彩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一些主观判断:
minor modes中
Dorian听起来相对更愉悦一些,六度的音是他比较特点的音符;
Aeolian更加中性;
Phrygian更加邪恶,主要体现在主音的那个小二度;
Major modes中
Lydian听起来具有宇宙感,空间感(老范和老乔都喜欢弹Lydian调式);
Ionian类似童真般的开心,但缺少Lydian的梦幻感;
Mixolydian是唯一一个可以用在dominant和弦上的大调音阶;
剩下一个
Locrian在m7b5和弦下可以使用,这种紧张强度极大的色彩通常会作为passing notes;
(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自己喜欢的音乐家用的是什么调式,说不定会有惊喜。)
3)和弦
可能我们刚开始接触和弦的时候,对于大小三和弦的听觉感受特别的明显,他们代表了明暗,暖冷,开心与忧郁的对比。我们可以由此推及其他的和弦性质,分门别类的打上自己的听感标签。这里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主观听觉感受,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会有些许的不同,作为创作者,需要表达的是自己的主观情感。
和弦属性听觉感受Major (e.g., C)Happiness, cheerfulness, confidence, brightness, satisfactionMinor (e.g., Cm)Sadness, darkness, sullenness, apprehension, melancholy, depression, mysterySeventh (e.g., C7)Funkiness, soulfulness, moderate edginessMajor Seventh (e.g., CM7)Romance, softness, jazziness, serenity, tranquillity, exhilarationMinor Seventh (e.g., Cm7)Mellowness, moodiness, jazzinessNinth (e.g., C9)Openness, optimismDiminished (e.g., Cº)Fear, shock, spookiness, suspenseSuspended Fourth(e.g., Csus4)Delightful tensionSeventh, Minor Ninth(e.g., C7♭9)Creepiness, ominousness, fear, darknessAdded Ninth (e. g., Cadd9)Steeliness, austerity
4)和弦进行
在音乐中情绪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一定走向的,即“Emotional Direction”,和弦进行就是充当这样的作用。通过分析不同的和弦进行的听觉感受,我们可以了解到怎样的情绪变化最适合当前音乐创作的需要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绪。下面是我自己做和弦进行分析的部分范例,供大家参考。


分享一个比较全面有意思的和弦转换的情绪描述:


在积累了大量的和弦进行的听觉感受之后,我们可以选择符合当前作品所表达情绪最为贴近的和弦进行。
5)和声重配 Reharmonization
Secondary dominant
Tritone substitution
Extended dominant
Passing chord
......
这些手法在爵士的领域应用比较多,不过现在其他风格的音乐上也有很多的应用,这些技巧都代表了某一种声音的特质,从特定的紧张到解决的一个过程。在学习这些和声技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每一种的听觉感受与和声手法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止步于理论与“数学计算”当中。
《jazz theory》一书有非常多的范例,目的就是为了让和声创作技巧作为一种声音印象存在于学习者的脑海中。视唱练耳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这个作用,他的基础是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本身就是理论知识听觉化的一种表现,所以理论最终是服务于声音特质,而不是符号与数字。

6)节奏/律动
节奏也是乐理的一部分,不同节奏型的听觉感受,总结了不同音乐风格的律动特质,例如:
Double Kick,连续的十六分或十六分三连音的音符段落,常用于金属
Swing,常用于摇摆爵士,作为其核心律动
Blues,八分三连音的首拍与第三拍,布鲁斯音乐的核心律动
雷鬼,后拍重音,跳跃感强
Bossa Nova,南美音乐风格常见律动
四分音符Kick EDM,电音节必备的咚咚咚咚
Hip-pop 三连音,嘿啪音乐里常用的韵律节奏
7)总结自己的乐理
因为我对乐理的理解是一种听觉感受的总结,这种定义其实是比较广泛的,我们可以把分析的几十首曲目的曲式框架总结成一种听觉感受的规律;可以把几十首流行曲的和弦进行总结起来形成某些听感的规律;把几十首曲子的鼓组写作的共通点总结起来,作为一种听觉的乐理等等。无论是曲式、和弦、音阶还是乐器法、配器法、混音都可以当作音乐创作的一种理论的总结,这是一种广义的音乐创作实践理论,都可以由我们从各种曲目的分析以及创作的过程中进行总结。
这些总结,往往并不是完全客观正确的,但有可能是实用的,适合于自己的。并且,有可能当我们再去翻阅这些书籍的时候,会发现某一些已有的音乐理论验证了自己的“乐理”,或者对于自己的乐理进行了一些补充。毛选的本本主义一章中说到: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这里“上了书的”可以理解为音乐中书籍中的“乐理”,“马克思主义”可以理解为在音乐实践中验证的可以切实指导音乐创作中的理论。
三. 从实践的角度去学习乐理
知识是一回事;能够应用它是另一回事。只有你能运用知识,别人才会欣赏它。在音乐中,一个演奏(作品)胜过千言万语。
Knowledge is one thing; being able to apply it is another. Only if you can apply knowledge do others appreciate it. In music, a played example is worth many words.
——Jamey Aebersold

我个人倾向于先实践,即先创作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若遇到了需要用我只是范围外的乐理知识解决的问题,我才会去学习对应的乐理知识。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我也会自然的学到很多当前实践暂时并不需要的“高级”内容,这时候我同样也是从“我可能如何把这些知识用在我的创作中”的角度去学习。如果遇到了偏研究型的乐理部分,并不是以实战为目的的理论知识,我会考虑暂时搁置,不去深究。
其实乐理作为听觉感受的总结这个观点与从实践角度学习乐理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期望得到某一种声音特质,那么就可以自然而然的然后从实践的角度去去关注,搜集,整理,总结具备这些声音特质的理论知识,最后服务于实践。
例如在学习音符的功能的时候,我就会考虑,我的旋律是否需要根音与五音的稳定,还是七音与九音的色彩;在学习音阶的时候,我就会考虑,哪一些音阶可以用于我当前的大七和弦,我更喜欢哪一个音阶的哪一个音的声音;在学习和声的时候,我会考虑这种reharmonization的技巧,是否适合于丰富我当前使用的和弦进行,是不是我所期待的声音。
其实就是这样,把每一个微小的理论点,尝试着一点一滴的用于自己正在创作的音乐当中,时时用这种实践的态度去看待理论,自然而然就会将创作与乐理联系起来了。

♪( ´▽`) 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 ❤点赞关注哦 ❤ @BOHAN博涵
(知乎Ins油管:BOHAN博涵)原文出自我的知乎
更多关于编曲,电吉他的纯干货分享,可以看我的专栏哦
自学编曲(音乐创作)(音乐人从写曲,编曲,编辑,到录音,混音,母带之路)
电吉他进阶学习(不聊虚的,只讲提升电吉他的高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