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章故事)电线人的高光时刻-柏林战火中两位战友的卫国战争勋章

比起其他国家地区的勋章,苏联勋章的一大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完善的档案记录保管体系为探究获得者的相关背景,履历,事迹提供了可能。在众多款军功类的勋奖章中,设立于1942年的卫国战争勋章,因其“火线诞生”的背景,明快而大方的设计,成为最能代表苏联军事勋赏的经典设计之一。本次分享的故事就来自于两位获得了卫国战争勋章的红军战士。
时间回到1945年4月下旬,此时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两路大军已会师于柏林城下,向着这个纳粹德国的首都和大本营 ,同时也是希特勒处心积虑构筑的决战堡垒发起了最后的冲击。苏军第5突击集团军-步兵第9军下辖的248师就是这些有幸冲向柏林但又势必要付出重大伤亡的部队之一。从4月16日战役发起时起,248师跟随大部队跨过奥德河,占领屈斯特林登陆场,越过泽洛夫高地,直至攻入柏林市区。

248步兵师炮兵司令员指挥连通讯员苏霍维耶夫同志一直跟随炮兵指挥部的观察所前进。做为火力覆盖支援的决定性力量,炮兵需要冲到最关键的战场并和前进的突击力量保持密切沟通,小苏同志(时年28岁)所在的团队就负责这一项任务。此外,小苏同志还有个工作是电话马车的驭手,当年即使是强大的苏军在通讯部队的设备上还是显得寒酸,没有摩托化就得靠骡马。小苏同志在枪林弹雨下巧妙地赶着马车随军不断跟进,也算是秋名山老司机了。
进入到柏林巷战中,战斗愈发惨烈而血腥 ,在狭小空间下逐房逐户的战斗中,突击分队间的配合,基层和上级间的联系,步兵和炮兵空军的协同都更加需要电话线和无线电的畅通。4月28日的战斗中,为保障无线电通信的畅通,在敌军的火力下,248师902步兵团的电台长科斯坚科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在一座被敌军的炮弹损坏的建筑物中架设电台,保障了营指挥员的无线电通讯的畅通。两天后即4月30日,整个柏林战役进行到了最惨烈的一天。在克赫施特拉塞街的战斗中,关键时刻电台成了唯一能够指挥作战的工具,小科同志(时年34岁)挺身而出,冒着敌军的射击,在建筑物中保障了与指挥员的通讯畅通。这个区域的敌人的疯狂其实有原因的。小科同志可能当时并不知道,一条街之外有个比较重要的敌人据点,在当时标记为20号目标,现在我们通常叫它德国总理府,咱们愤怒到绝望的元首,就藏身以及最终身死于此。

同在248师的小苏同志这天也没闲着,战斗激烈之时,敌军的炮火炸断了师炮兵司令员观察所的通信线路,有1公里的通信线路中断。但令人震惊的是,他在战火中带着2卷线路在15分钟内就恢复了通讯。通讯兵的努力使得前沿突击队和后面的炮火支援配合默契,这样的故事在俄罗斯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柏林战役一集也有所体现。

经过无数指战员的浴血奋战,这天夜晚时分红旗终于插在了国会大厦屋顶,成为了二战名场面之一。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使是楼顶插红旗完成之后,国会大厦内部以及周边地区依然是处于惨烈的交火中。248师虽然不是第一批登上国会大厦的部队,但作为邻近部队(也就一两个街区)也在战况激烈之时也前去支援。5月2日,在国会大厦的战斗中,小科同志一整天都在冒着敌军的射击,保障了一分钟都没有中断的可靠通讯,协助了战斗取胜。同日,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苏军崔可夫将军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并命令柏林残余守军放下武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部分死硬份子的顽抗以及命令的传达过程延迟,零星的战斗任然是存在的。


战争胜利后, 小科和小苏同志凭借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分别被授予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和二级卫国战争勋章。两人身处同一只部队,类似的岗位,是否相识或者合作不得而知,不过巧合的是两人老家也不远,一个住在哈尔科夫,一个住在罗斯托夫。想到这两个地方的当下局势,不甚唏嘘。


最后再多说下他俩的事迹。通信兵,俗称电线人,他们事迹虽然不如其他类型的战斗人员,尤其是飞行员坦克兵狙击手这样的角色亮眼。然而,正如前面所说,奔波在战地一线的通信兵,他们所处的危险并不亚于战斗人员,而他们起到的作用也绝不是一般的后勤辅助那么简单,即是部队的千里眼顺风耳,又在必要的时候参与战斗,甚至关键时要为保障宝贵的通讯线付出生命。下面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他的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打断,血流如注。但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的地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长达3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这位英雄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

最后再向为反法西斯事业中献身和奉献的战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