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祺被那英调侃为“下岗工人”,这个事件中普通人有没有必要生气?
4月12日有一条热搜

这词条里面讲的是
在“声生不息宝岛季”中那英调侃马嘉祺的穿着像下岗工人


马嘉祺提个水壶像不像下岗工人咱们暂且不论

关于这件事,网友们众说纷纭
有的人认为这样做不尊重下岗工人

也有人认为有些网友太上纲上线、断章取义

以下为我个人观点
1.我本人已经看过那个节目的原片段了,那英没有嘲笑下岗工人,而只是单纯地觉得马嘉祺的装扮像下岗工人而已
2.像“下岗工人”和“下水道工人”或者“清洁工”这样的词汇,本身象征了一个社会身份,不应该被污名化和娱乐化
我更倾向于 那英 并没有想要侮辱“下岗工人”的意思,而是纯属无心之失
3.在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的中国社会环境下,“下岗”这个词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有一些事物是无法被娱乐化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像今天这个那英调侃马嘉祺像下岗工人的事情,本身没有故意冒犯之意,却依旧有人要多想
那英 之前鼓励下岗职工的种种好,大家都忘记了?那么着急给她扣帽子

4.我不否认这个事情的发生是有问题的
首先 那英 确实没有顾虑到结合当今就业环境,这个喻体有一点敏感,我希望以后公众人物在录制综艺的时候能更“精明”一些
毕竟说出一些有争议的言论本身会影响到节目的口碑,明星个人形象,甚至牵扯到他人(马嘉祺又被拖出来挨骂一通真的很可怜,这个事情明明他没有做错任何事,“下岗工人”这个话题也不是他提的)
5.总觉得过分解读不好,太麻木了也不好。。。
普通人对于这件事应该是什么态度?
我觉得应该带一个全面的视角去看,那英本人是有为鼓励下岗工人表明心意的,她本身不是那种会去嘲笑下岗工人的人,大家不能因为一个片段就否定掉她一整个人
普通人要制止的是社会身份被污名化,而不是去制止别人提起
一个词语用在这个地方合不合适,要看表达者的本意和场合,已知那英没有恶意,那就是场合不对,在录综艺的时候难免需要节目效果,但是“下岗工人”这个代表社会身份的词明显地不适合放在娱乐化的地方,就这样造成了部分人的反感,我认为这种反感存在是合理的,这个反感可以被大众提出
但是,普通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出令人反感的那个不妥之处,并督促公众人物去规避和改正,而不应该感受到反感了,就去肆意辱骂他人,甚至把气撒在不相关的人身上(比如马嘉祺和其他明星就是这个事件的间接受害者)
码字不易
点赞关注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