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下棱镜,打破偏见的《五十》

2022-02-02 10:21 作者:miss此方  | 我要投稿

“躺着花五十万,我是个瞎子

出来挣这五十,我们都一样。”




主人公最后说的这一小段话让人深深触动。


看完后的第一印象:一部很棒的作品,情节很精彩,且其背后体现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让人忍不住反复看。这次艾导还尝试了以一种微电影的方式进行真人拍摄,突破了之前的动态漫画系列也是非常不错

而如何去呈现盲人的视角也是值得下功夫的,此次的处理方式觉得也很不错,参考了《见》这款游戏通过触摸呈现物体大致轮廓的方式,较为真实地还原了盲人了解周围事物的过程。




最妙的是从17:42开始的全黑20秒,赶到马路红灯这一段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但选择这种拍摄方式也实在是很不错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最近距离地感受盲人面对马路时的恐惧。




而除了拍摄手法,这部作品想传递的内容也是很难得的,希望以一种更加平等的视角去打破大众对盲人的一些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


关于片中对几位盲人的刻画,着重强调了“盲人爱钱”这一点。他们明明也有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帮助,为什么还要去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因为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尊,渴望自立与平等。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异。


同时在此引用一段艾导在幕后拍摄日志里面艾导提到的一段话:


“我进到一位盲人顾问的家里,想要看看一个盲人的家庭和健全人的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细节,但是结果看下来真的没有什么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家也装了镜子,反而是育儿的细节很多。”

这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残障人士的看法,除此以外片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很现实的问题:盲道占用以致威胁盲人生命健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而除了环境上的问题,大众又究竟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残障人士?他们真的需要这些关怀吗?这也是值得反思的。

最后还想补充一点,关于我国近年对这类人群称呼的改变,从最早带有贬义的“残废”到“残疾”再到如今的“残障人士”,尽管细微,却充分体现了其代表的价值观,相似的是在西方也经历了一个由"disabled people"到"people with disabilities"的过程。一个小小的称呼语的改变背后其实反映着全社会对残障态度的变化,而了解这些也可以加深我们对自身残障的了解。



我国近年对于“残障人士”称呼的改变


摘下棱镜,打破偏见的《五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