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沙尘暴谈起,小辞为你科普各类自然灾害

2023-04-18 10:00 作者:辞海  | 我要投稿

最近几天,北京市持续遭受沙尘暴袭击,人们不得不带上口罩才能外出。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除了沙尘暴,还有许多其他自然灾害,比如台风、雷暴、寒潮、霜冻、严寒、大雪等,它们可能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本篇文章将为大家简单介绍各类自然灾害,希望能增强大家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沙尘暴

“沙暴”和“尘暴”的总称,通称“风沙”。风挟带大量尘沙、干土而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天气现象。主要由大风卷扬地面尘沙所致。强干冷锋在疏松沙尘地面过境时,往往出现强烈沙尘暴的推移。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中国是沙尘暴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常见于中国西北部地区的春季。出现沙尘暴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防治措施主要为扩大植被,建立防护林体系等。


除了沙尘暴之外,还有许多灾害性天气类型。


灾害性天气

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生产、建筑等造成严重灾害和损失的天气。包括寒潮、霜冻、严寒、大雪、台风、大风、暴雨、冰雹、龙卷、浓雾、沙尘暴、寒露风、旱涝、高温酷热、干热风、雷暴等。中国各级气象部门在预计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可能时就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寒潮

灾害性天气之一。自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带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中国规定寒潮降温标准为:南方,24小时内降温8℃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或72小时内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北方,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4℃以下。寒潮前锋经过地区,短期内气温急降,气压猛升,并伴有大风,常有雨或雪;前锋过境后,若天气晴朗,风力微弱,常有冰冻和霜出现。每年晚秋到早春,中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受寒潮的侵袭。


霜冻

植物因气温降到0℃或以下而受危害乃至死亡的现象。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出现霜冻时不一定伴有白霜。不伴白霜的霜冻俗称“黑霜”“暗霜”或“杀霜”。春霜冻对春播作物和蔬菜的影响和秋霜冻对棉花、玉米、水稻结实的影响都很大。防御方法除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品种和调整播种期外,还可据霜冻预报,采用熏烟、覆盖、灌水、喷洒化学药剂,以及受冻害后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以减免损失。


大雪

降雪强度较大的雪。中国气象上规定为:(1) 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2) 24小时雪量大于5.0毫米的雪。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常淹没道路,阻碍交通,压坏房屋和树木等。但雪是中国北方冬季的主要降水,大雪能解除中国北方地区的冬旱,有利于农业生产。


台风

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习惯上亦泛指各强度等级的热带气旋。直径一般200~1000千米,巨型台风可达1000千米以上,小型台风则在100千米以下。中心是“台风眼”。台风形成后,常自东向西或西北移动,速度一般为10~20千米/时,当进入中纬度的西风带后,即转向东或东北。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以7—9月最为频繁。台风的破坏力很大,常有狂风、暴雨,沿海岸并有风暴潮,造成重大灾害。


大风

风力大到对生产、生活有影响的风。通常以风力达到6级或以上者为大风。造成大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低压的发展和冷空气南下,以及台风、东风扰动、龙卷、飑线、雷暴袭击等所致。


暴雨

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雨势倾盆,短时内造成洼地积水,径流陡增,河水猛涨。中国气象上规定:(1) 1小时雨量为16毫米或以上的雨;(2) 24小时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从雨水的利用和洪涝的预防出发,可将暴雨雨量强度分为三个等级:(1) 一般暴雨,24小时雨量为50.0~99.9毫米;(2) 大暴雨,24小时雨量为100.0~249.9毫米;(3) 特大暴雨,24小时雨量为250.0毫米以上。


龙卷

亦称“龙卷风”。发生范围小而时间短的猛烈旋风,风速可达数十到100米每秒以上。常出现在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下,云形呈漏斗状下伸。在地面上,直径从数米到数百米;在空中,直径可达数千米。中心气压很低,破坏力极大,人、畜、器物等常被卷至空中带往他处;经过水面时,常吸水上升呈水柱。移动速度可达数十千米每小时,其所经路径,短的仅数十米,长的可超过100千米,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出现在陆地上的称“陆龙卷”;出现在水面上的称“水龙卷”。


寒露风

华南地区寒露前后,晚稻抽穗开花期遇冷空气南下出现连续低温阴雨的天气。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可导致水稻空瘪粒增多而减产。长江中下游一带常见于9月中下旬,称“秋季低温”;东北、华北地区出现更早一些,称“冷害”。防御措施有: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抗寒品种和适宜播种期,培育壮秧,妥善安排茬口,使晚稻于安全齐穗期前齐穗;适当控制肥水,避免水稻贪青晚熟;做好水浆管理,调节田间小气候,或喷施成膜药剂等。


雷暴

伴有雷声和闪电的天气现象。一般在有强烈的积雨云活动时出现。常有阵雨、龙卷、雹、大风等伴生。常见的有锋面雷暴(出现在锋过境时,沿冷锋出现的称“冷锋雷暴”;隐藏于暖锋云系内出现的称“暖锋雷暴”)、飑线雷暴(出现于气旋暖区内飑线上)和气团雷暴(发生于不稳定气团中)三类。在中国,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多出现在夏季,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只在中国南方偶有出现;出现时间多在下午;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使云层内的温度层结变得不稳定,也可引起雷暴。


雾霾

大气中飘浮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等与雾气结合后,导致大气混浊、能见度低(排除雨雪、沙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相对湿度较大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一种以高浓度细颗粒物为主的大气污染状态。易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造成损伤,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雪暴

俗称“暴风雪”。灾害性天气之一。伴有风暴的强降雪。雪暴时,大量雪花被强风卷挟吹行,难以判别雪花降自天空抑或飞自地面,能见度恶劣,降至1000米以下。雪暴可致铁轨被埋、道路阻塞,危及飞机起降。中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北疆等地冬季多见。


总之,自然灾害虽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预防和减轻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为了对沙尘暴天气进行有效的预警,中国气象部门建立的国家级监测、预警沙尘暴的服务性系统。


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系统

中国气象部门建立的国家级监测、预警沙尘暴的服务性系统。2001年3月1日开始运作。建有沙尘暴天气综合监测网,并成为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网除保持常规沙尘暴天气观测外,增加地表生态环境状况、起沙条件、大气能见度、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性质等内容。监测手段和设备也有拓展,“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也担负沙尘暴遥感监测任务。为做好预警工作,气象部门对已发生的沙尘暴追踪其强度和移动情况,还加强预报手段,发布专项预报,完善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高沙尘暴天气预警预报准确率,并将这些改进纳入该系统中。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相关信息,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从沙尘暴谈起,小辞为你科普各类自然灾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