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被拍卖,800亿富豪成“老赖”,昔日首富做错了什么?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最近有一位总资产曾经高达800亿的富豪「跌落神坛」。
新光集团创始人周晓光,曾被誉为「浙江女首富」、「中国最励志的女企业家」。
前几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
故事原型就是周晓光,剧中很多场景都是在她的工厂里拍摄的。
周晓光16岁就在义乌摆摊创业。
后来开办了自己的加工厂“新光饰品”,并迅速做到了中国饰品业老大。
随后她开始广泛布局,旗下“新光集团”从金融投资到互联网,再到房地产,什么行业赚钱就做什么。
义乌世贸中心、义乌香格里拉大酒店等知名地标性建筑项目都是周晓光的手笔。
新光集团2016年成功借壳上市,旗下参股公司超40家,控股子公司近百家,总资产高达800亿。

2018年3月,周晓光登上了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富豪榜,以36亿美元财富,排名高居26位,成了浙江女首富。
然而风光背后,她的公司深陷债务危机,总债务规模竟超过340亿,旗下多家子公司接连破产重组。
2022年5月24日,周晓光的上市公司*ST新光发布公告,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周晓光的商业帝国崩塌,她总价值1.2亿的豪宅被拍卖,还有20多亿的债务无力偿还,最终被戴上了“老赖”的帽子。
这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度攀登到财富的巅峰又迅速跌落神坛。
这种过山车式的经历,让人唏嘘感慨。
更让人感慨的是,从首富到老赖的案例并不少。
曾经的山东首富王清涛,经历了类似的过山车。
这位曾经身家百亿的“焦化大王”,公司负债600多亿。
王清涛自己也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个人背负了96条的限制消费令,未履行总金额为16.45亿元。
王清涛以煤炭发家,缔造了山东省最大的焦化企业,成为身家百亿的“焦化大王”。
2015年,王清涛的公司中融新大从能源开始向金融行业跨界。
2015年末,中融新大已有晋城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农商行、齐商银行和邹平农商行的股份。
其中耗资最大的是以71.88亿元从烟台润仕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手中获得其所持恒丰银行股权收益权。。
据不完全计算,王清涛在各种银行资产上花的钱超过了100亿。
此外,中融新大在实业和上市公司股权方面也频频出手,以55.24亿元收购价款取得了山东淄博一家濒临倒闭的矿厂的三家秘鲁公司名下的39个矿权。

大手笔并购下,公司债务规模已经激增。
随后中融新大多只债券逾期,并被评级机构接连降级。
由于不能按期偿还金融机构借款,中融新大被诸多债权人告上法庭。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不少富豪身上。
成功的机遇各有不同,失败的道路大多类似:加杠杆盲目扩张。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着鲜明的特点:盲目自信加赌性。
市场发展期,踩对了节奏,遇到了风口,就迅速成为跻身财富排行榜的富豪。
问题是,这是一把双刃剑。
一旦发展趋缓,风口逝去,这些人飞得越高,就摔的越惨。

不光是富豪,普通人也经常遭遇类似的困境,只不过规模小很多,但本质是一样的。
不少普通人辛苦工作几十年,终于有车有房有存款,成为体面的中产阶级的一员。
然后他们开始膨胀,盲目自信,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比如炒股或创业,还通过不断增加杠杆,希望实现财富级别的跃迁。
但往往事与愿违,最后一夜回到几十年前。
归根结底,他们忘记了几条最基本的简单准则。
第一、不熟悉的不碰。
公司的悲剧往往来自多元化,进入太多不熟悉的领域。
个人的悲剧类似,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进入了不熟悉的高风险行业。
第二、不要眼红别人赚钱快,而忽视别人承担的风险。
很多人光看见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揍。
有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第三、最重要的是,千万千万不要加杠杆。
巴菲特的话特别有道理,我一再提起过。
如果你聪明,你不需要用杠杆,如果你不够聪明,你不应该用杠杆。
在这个风险和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时代,保守一点,稳妥一些,让自己多一些反脆弱性,真是太重要了。
可惜的是往往是吃了大亏的人,才真的明白这些简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