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语学习需要“第一推动力”?牛顿的问题永恒

生活和学习都需要"第一推动力"。
思考"第一推动力"最著名的,要属牛顿了。牛顿当年搞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时,内心其实非常不满意。因为他发现这套体系中缺少了一个“第一推动力”——是谁让宇宙按照这些物理学规律运转起来的呢?牛顿的答案是上帝。

熟悉牛顿传记的人就知道,牛顿从来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并非晚年才开始痴迷神学。有趣的是,牛顿相信的是被主流天主教视为异端的阿利乌教,认为天主教早年篡改了基督教义。为了彰显他眼中更为正统的神学,牛顿潜心研究力学,发明微积分,撰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对,当时还没有出现“科学”这个名词,科学事实上还没有从哲学和神学的母体中分离。哥白尼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他的日心说更多的是受当时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这种学说强调天界的运动应该是完美的,而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太过复杂,一点都不符合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完美。布鲁诺更像一位魔法师和哲学家,被判成异端烧死并不因为他试图为科学献身,而是为信奉的泛神论和新柏拉图主义殉道。牛顿的重要启发者开普勒,则更不是一位天文学家,开普勒和他的师父第谷,都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占星术士。
“第一推动力”就像是一个信仰的指南针——在那个炼金术士和占星家主导经验研究的年代,信仰是理性的必要前提。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对“第一推动力”的执着,催化了“牛顿革命”以及现代科学的诞生。可以说,科学理性发展的背后,是一种类似宗教般的虔诚。所谓的科学理性,所谓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实验科学,究其背后的思想谱系,都离不开深厚的、超越性的价值理性。
英语学习也是如此。
“第一推动力”可以是一种价值目标。比如你要出国留学,以后毕业或继续做学问需要扎实的英文功底,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凸显;比如你要移民,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好的英语能让你不自限于华人的社交同温层,而是能够自如交流,让英语服务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阻碍;再如,你想和子女同步成长。把他们送到国外读书后,孩子的语言飞速提升,自己也不甘落后,不仅限于阅读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还打算拓展到更为广阔的人文社科——领略莎士比亚的文笔,熟练引用《联邦党人文集》,至少能读几本布克奖或诺贝尔文学奖的英语著作。这种“第一推动力”会以一种“生存欲”为底色,把你全身心卷入一次英语突破的努力。

正如牛顿当时的心境——这一切如果没有背后的一个“价值背书”,一个终极动力,那此前和之后的一切努力,到底还有多少意义?
当然,“第一推动力”还有另一个方法论层面的解读,我个人认为更为普适。比如要持续提升英语,可以采用"i+1可理解输入”的方式,从适合自己当下水位的原版书“i”起步,一本一本地往上累进,实现这个“+1”。然而,理论上无比正确的“i+1”假说,在实操上往往会碰壁。比如,读分级读物的小伙伴,会发现自己完全没有阅读的动力。这有可能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也有可能是读的太慢没有阅读快感,更有可能是因为词汇能力板结,不仅词汇量有问题,基础词汇“一词多义”的基本功都有障碍。按照一页书有超过5%的生词就会造成理解障碍的指标,大多数人都苦于词汇能力不够而浅尝辄止,没读几页就兴致索然。

于是“第一推动力”在实操层面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参与一个有人格带领的原版阅读课程,老师有精细的讲解和拓展,带你读完一些看似不容易的大部头的著作,比如从简单的罗尔德达尔系列,感人肺腑但颇具挑战的《追风筝的人》,到奥巴马的力作《我父亲的梦想》《应许之地》,再到学术大部头《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政治秩序的起源》。高质量的输入带动高质量的输出,读完这些作品你还可以录制英文演讲,写书评,并将作业发给老师反馈,获得更高维度的指导。当你熟悉这样一种浸入式的原版阅读,拿下几本颇具挑战的原版大部头,你的心态会好很多,会更有信心挑战自己能够驾驭的原版,进入一种自主自如阅读的状态。
另一种实操路径,是更常见的一种“第一推动力”,也就是词汇在短期内的迅速增长。如果花上二十天或一个半月的时间,把自己现有的高中菜鸟水位或四六级的尴尬水位提升一个段位,达到能够比较自如阅读原版的托福词汇水位,那么后面的输入和输出训练就会顺利很多。当你解决了词汇问题,不仅有了大的词汇量(large vocabulary),还有了能够灵活运用且举一反三的强大的词汇能力(powerful vocabulary),你便能规避翻词典带来的兴趣打击,还能带上学词过程中积累的韧劲和信心勇往直前。

试想经过了托福词汇的洗礼,当你再去读罗尔德达尔的儿童小说,体会《追风筝的人》的动人情节,你需要的只是眼球的扫动和指尖的翻阅,动人的情节和打动人心的语言本身就会持续维持你阅读的动力。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每一个骨牌都会激发下一个骨牌的倒下;但是如果没有“第一推动力”,理论上都能说得通,但是就是没有动静。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词汇能力的疏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你拉入正轨,完成英语学习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牛顿去世多年后,机械论的宇宙观似乎摒弃了他那神乎其神的“第一推动力”。经过几代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深化,到了拉普拉斯那儿,写就了一套巨著《天体力学》。当拉普拉斯把这套书献给当时的法国统治者拿破仑时,拿破仑就问拉普拉斯:这本书里,为什么没有上帝?

拉普拉斯回答道:我的理论不需要上帝。换句话说,宇宙的一切发展从一开始就是确定的,好像“命运”是存在的。然而,“第一推动力”的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实际上,按照目前的主流理论,我们知道的宇宙起源于130多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按照拉普拉斯的说法,第一推动力应该就是大爆炸了,大爆炸之后,世上没有新鲜事。那到底为什么会产生大爆炸呢?
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科学家能解决。换句话说,虽然300多年来,科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300多年来,牛顿研究的“第一推动力”那个问题,至今都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一推动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同样有启发——不仅在学习目标选取方面,在方法论和实操方面,也能给我们无限的灵感。要想实现英语能力的一次“大爆炸”,背后的第一推动力,就是你需要考虑的命题。
推荐:
相关英文原版阅读和词汇课程,可以参考up的微信公众号“羊说”(xy88chic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