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7.14 批判实在论

2023-06-23 12:3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4、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产生在美国,二十世纪初较为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有:桑塔亚那、斯特朗、德雷克、洛夫焦伊、普拉特、罗杰士、塞拉斯等。这七个人在1916年就计划共同编写一本阐述他们理论观点的书,1921年出版了他们的《批判的实在论论文集》。他们宣称:“我们的实在论并不是物理的一元实在论,也不仅仅是逻辑的实在论,而且避免了那些妨碍‘新’实在论得到普遍接受的许多困难。”他们俨然以“科学的”实在论出现,故称“批判的实在论”。

  批判实在论同新实在论相反,它否认主体与客体的同一,用不可知论来修缀新实在论。它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存在,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尽管认识来自客体,但客体的存在是无法认识的;“知觉材料并不是被知觉的对象的实在部分或被选取的形象”,因为没有任何证据绝对保证这些感觉材料是外界存在的特性。这样,批判实在论就从新实在论的主客体完全等同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客体的不可知论。如塞拉斯认为,“所给予”[i]的东西全部都是当时心理存在体的特征。德雷克认为:“材料作为材料仅仅是一个本质,是一个被认为的但不一定是实际的存在体。它可能有或者可能没有。”另一位批判实在论者斯特朗则认为:“在感觉知觉中被给予我们的东西,是作为一个意义的感觉而不是作为一个事实的感觉    或者更正确地说,被给予的是意义,而不是感觉。”这样,批判实在论就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设定了一个超时空的“纯粹地逻辑的实有体”,它不但不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桥梁,相反地,倒是成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座屏障。可见,批判实在论完全是不可知论改造新实在论,因而它是比新实在论更加荒谬的唯心论哲学。


注:

[i] 即感觉材料。

《哲学小辞典》7.14 批判实在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