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阅读1】Western Technology and Soviet Economic Development
这本书其实是三卷本中的第二卷,第一卷是从1917年到1930年,第三卷是1945年到1965,第二卷有中译本,安冈译校的《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其余两卷只有英文版。三本书都是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比较靠近那个时代,可以运用一些当时的资料,不过当时意识形态对抗激烈,作者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褒美贬苏的倾向比较明显,需要客观看待。但是,作者大量引用了美国国务院和纳粹德国国防部的档案资料,以及一些在苏联工作过的美国技术人员的亲身经历等等,史料十分翔实,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作者简介】
Antony Cyril Sutton (February 14, 1925 - June 17, 2002) 是一位英裔美国人的作家、研究者、经济学教授。萨顿成为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968-1973年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从事战争、革命与和平方面的研究,这就是在这一时期撰写了《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三卷本。
【一些总结】
其实这本书老早就读过了,主要读的第一卷和第二卷,这几天稍加总结一下。
在苏联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上,苏联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论战各方大致提出三条不同的发展路线。简单说来,第一条强调发展农业,第二条主张工农业发展平衡,第三条强调发展重工业,主张快速实现工业化。前两条了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哈林、沙宁、李可夫和马列茨基(后来被称为“右派”),第三条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托洛茨基、皮达可夫和斯米尔加(后来被称为“左派”)。随着斯大林成为权力的核心,苏联走向了斯大林模式。
苏联在列宁、斯大林时期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也要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曾说:“有人在这个会议上说,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我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以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以外,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斯大林也说过:“俄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如果它不用自己的原料换取西方国家的机器和装备,那就很难靠本身的力量组织运输业,发展工业并使城乡工业电气化。”因此,西方技术、技术人员、资金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27年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苏共名称演变也是挺有意思的,直到1952年才改成苏联共产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年底苏联一五计划启动,1932年底基本结束,提前完成。苏联在工业化启动初期,恰逢遇到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西方世界需要向国外输出资本和技术,这与苏联的要求不谋而合。苏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大量引进西方技术,构建了苏联工业化的基础。萨顿的这本书就详细的介绍了这一方面。说一句题外话,西方学界对于苏联工业化的分期挺有意思,不是按照苏联传统的五年计划来划分,详情可以参见贾斯尼的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1928-1952》。
苏联工业化时期从西方引进的技术涵盖了几乎所有部门,斯大林说:“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萨顿在这里补充到,他认为其余的三分之一是由德、法、英、瑞典、意大利、丹麦、芬兰、捷克和日本等外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具体史料来说明,无论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运输业、军工业等,细分了十几个主要门类。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克钢铁厂和扎波罗热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整套建于美国,再拆运至苏联组装(后来二战时期转变为制造坦克的厂,我了解了一下,因为二者履带具有相似性,战时经过设计改装直接生产坦克......)最大型电站第聂伯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工程项目,苏联炼油厂的77.5%的设备是由外国设计和建造的。苏联最大的别列兹尼奇化学联合工厂的基本工程——合成氨厂是在美国氮气工程公司董事长弗雷德里克·波普上校直接领导下设计、监督和运转的。苏联飞机技术的主要来源是美国,1932-1940年间美国有20个以上的公司向苏联供应飞机或飞机附件,并给予各种技术援助。苏联在莫斯科建立的一个生产轻型战斗机的工厂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道尼飞机制造公司提供的技术援助。此外,苏联在意大利设计师维多利奥·伊萨科的帮助下,生产了第一架直升飞机。造船业和海军建设方面得到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大量帮助,包括军舰的发动机、图纸、技术人员等。棉花生产和纺织业的发展得到了德国和美国的援助的支持。
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到,西方对苏联的技术援助十分全面具体,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时时代的大背景,西方国家积极地向苏联提供技术援助和资本转移,主要是为了解救他们自己所面临的严重的经济危机,把苏联看作他们输出资本和设备的重要场所,苏联招聘大量的外国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不仅是苏联自己的需要,也是当时西方经济危机大量失业人员自身的需要。正是”苏联的制度加上美国的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苏联领导人抓住了历史机遇,大量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资金,使得苏联工业化能够快速发展,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