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汇编》(46)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46)为什么价值、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一种历史范畴?
要弄清楚价值是一种历史范畴,首先应该化政治经济学中所论证的价值范畴,跟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习惯使用的价值概念分开。比如,有人说某件东西很有价值时,他的意思或者是说这件东西很有用,或者说它很值钱。在这里,是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同价值混淆起来了。政治经济学上所说的价值,有严格的规定性,它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的一种经济范畴。因此,对于价值的理解,必须同社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本质。
为什么说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呢?
我们知道,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联系,如马克思说的“相互交换自己的活动”,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下,人们是通过商品交换来相互联系、相互交换自己的活动的。商品交换的共同基础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它形成价值)。商品生产者在交换和较量商品时,实际上是较量他们消耗在商品中的劳动,较量商品的价值,通过这种较量,使商品实现了,从而也实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因此,商品交换,从表面上看来是物与物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们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上所讲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不是商品的物质属性,而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价值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是在物的形式下掩盖着的。
既然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因而不是商品的自然物和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比如,不是经过劳动生产而天然存在的东西(空气、阳光、泉水、野果等等),虽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的农民家庭所生产的粮食,虽有使用价值,但由于它是直接为了自己消费,不去交换,因面也没有价值;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实物地租,虽有使用价值,但由于这种使用价值不是通过交换转到别人手里的,也没有价值;到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不存在了,人们的劳动产品,虽有使用价值,但也没有价值。所以,价值这个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失的一种历史范畴。
了解了价值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一种历史范畴以后,就比较容易理解抽象劳动也是一种历史范畴了,因为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的。可能有人会问:任何时候的生产都是人们劳动力的支出,为什么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抽象劳动这个范畴呢?这是没有把抽象劳动与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理解。马克思对于抽象劳动的研究,并不是单纯地把它看成是生理意义上的劳动力的支出,而是把它当作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的范畴来研究的。
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的必要性,是由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引起的。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整个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又是私人的事。因而这种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着的,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既然要交换,就得有一种共同的基础来较量,可是私人劳动直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不能比较,因此,必须抽掉劳动的具体形式,把它看作同一的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把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作为人们交换商品(经济联系)的共同基础。所以,抽象劳动是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的一种经济范畴。只有通过商品交换表现出其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才是抽象劳动。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不存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生产者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但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的存在,国营企业和合作社企业的工作者的劳动,在社会性的程度上还存在着差别。这表现在产品的所有权上,国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属于全民所有的,而合作社企业生产的产品则是属于集体所有的,因而人们相互交换自己活动的关系,还必须通过商品交换;社会劳动的消耗,还不可能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表现,还必须迂回地通过价值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有把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的必要,但是在这里,它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到将来商品不存在了以后,作为从理论上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 价值、抽象劳动,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