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放弃最后的生机:陈昌浩与徐向前争论后,回到倪家营子
西路军的来龙去脉之八
作者:桅杆
就在红5军袭占高台的第二天(1936年1月3日),随红9军行动的西路军总部在夜间行军时,在甘州(今张掖)西南的甘浚堡突遭马家军骑兵袭击,损失惨重。尤其是总部,参谋和情报人员伤亡甚多,侦查电台等通讯器材大多散失,通讯系统大部瘫痪。
无线电侦听是情报的重要来源,也是红军的强项,作战不可或缺。这次损失,对西路军后续作战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只能请求远在河东的红军总部提供侦察情报。
甘浚堡遭袭,西路军在4、8、9日三次向总部报告战损情况,可见损失和影响之大。并且电台损失的恶果很快就显现了。
红5军占领高台后,马家军上万步骑跟踪而至,并在4日包围了高台,随即发动猛烈进攻,同时分兵牵制驻临泽的红9、红30军。当时红5军只有1部电台,由政委黄超所掌握,与西路军总部(驻临泽)在一起。因此,红5军被围后,无法与西路军总部电台联络,军长董振堂数次派人出城报告,均被马家军截杀。
直到18日,西路军总部破译马家军电报,才得知高台被围,红5军情况危急。当时西路军已经没有机动兵力,只得派骑兵师在19日一早出援。途中,骑兵师遭敌1个骑兵旅和2个步兵旅围攻,损失殆尽,师长董彦俊、政委秦贤道以下大部牺牲,仅1团团长徐国夫率100多人马撤回。
董振堂率红5军(2个团、军部及直属队)孤军奋战半个月,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近3000勇士大部壮烈牺牲,仅极少数突围。
很多文章说红5军在高台全军覆没。这不准确的:当时红5军有4个团,政委黄超率另外2个团在临泽。但红5军基干尽失,西路军再遭重创,人数已减员一半,此时战斗人员只有7000多人。
(二)最后的东返机会,因内部争论而丧失
徐帅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从16日起,中央即连续来电,指示西路军准备东进。”并说这“与西安的紧张局势密切相关”。但总部16日电报是这样说的:“你们必须从提高信心……求得自己的力量战胜二马,才能保证创立甘北根据地,及在可能时派一部占领安西的胜利。”
这个电报的意思很明确,是要西路军在现地扩大根据地,而不是东进。实际上,东进是西路军主动提出的。在此前后,总部并没有要西路军东返的电报。
21日,徐、陈致电总部:“以十天行程到达古浪、上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或靖远集中。”并说“士气正旺,沿途相机抗击”。
23日,电报询问黄河的开冰期以及“到古浪、土门后,究取何路渡河、何地集中”;24日在报告马家军企图“堵我东进,迫我西进”等情况后,表示“我方基本上坚决执行东进计划”。从这些电报可以看出:西路军提出沿原路返回河东,并且决心很大。
对西路军东返,总部一面数电指示与南京方面谈判的周副主席、潘汉年等,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要求马家军不要拦截;一面在24、25日两次致电徐、陈:“你们行动方针以便利击敌、保存实力为目的,行动方向由你们自决。如你们决定东进,我们是赞成的”;并准备派红28军、红32军适时到靖远河边策应及“以各方用力设法援助”。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一是行动方向由西路军自己决定,总部并无明确指示;二是如果西路军决定东进,中央明确赞成,并准备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应当说,这个决心和决定是正确的。此时西路军实力尚存,如果横下一条心,坚决向东打,或许还是有一线生机的。这也是西路军最后的机会,但西路军内部又起纷争。
(三)困守倪家营子,决定了西路军的最终命运
西路军东进途中,一路上与堵截的马家军展开激战。23日进至龙首堡、西洞堡一带,“暂休整一两天,备击来敌”。27日,西路军在西洞堡消灭马家军1个宪兵旅、击溃1个骑兵旅,歼敌800多人,取得进军河西走廊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
可令人费解的是,此时西路军的东进信心却开始动摇,在当天(27日)21时致电总部,认为马家军“已备于东,马上东进不易,宜在甘州以西周转一时,求各个击敌。万一东北地区受阻,可否在现地区争取时间”。并要求“实情望今夜速实告,以便可东则东,可西则西”。
可未等总部回电,西路军即于28日晚西返临泽,进驻倪家营子,争取休整和歼敌,“为东进创造有利条件”。此后,西路军被动应战,困守倪家营子。由于子弹几乎耗尽,此后西路军将士基本上是用大刀、棍棒等冷兵器作战,已经十分疲弱的兵力逐渐被消耗。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和危险局面,2月中旬,徐向前提议讨论行动方针。在西路军的会议上,基于外援无望,徐建议自救突围东返,并得到一致赞成。21日,西路军撤出倪家营子,向东突围。当进至威敌堡地区时,遭马家军拦阻。
见东返受阻,陈昌浩的信心再次动摇,提出返回倪家营子。对此,徐向前坚决反对,两人大吵一顿。开会讨论时,陈昌浩不惜祭出“逃跑”等大帽子。这样,西路军于当晚返回倪家营子,最后失败的命运就此决定。
西路军返回倪家营子后,马家军跟踪而至,血战5个昼夜,濒临绝境。27日,西路军不得不再次从倪家营子突围,准备沿祁连山东返。此时,西路军实力已经消耗殆尽,失败已成定局。下文继续为您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