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勇者世界”系列(1)
这一篇算是万恶之源吧,我稍微整理了一下之前写过的一些东西,发现这一套关于“勇者世界”理论实际上成型的是非常之慢。当时我在上一节关于简帛的课,这门课很有意思,我可能会在这个系列的第5篇讲一下,有感而发开始了这个系列的研究。这个系列的主流哲学理论是现象学。
原文写于2019年5月30号。注:因为是比较早的东西,有些观点和我现在的可能有些许的不同。
以下是原文:
(前面的寒暄等略去,直接正题)对同样的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也是哲学解释学的前身观点。作为一个对政治学不感冒的朋友,我的推理也必然会偏向于我感兴趣的方面。
就像上个季度的《格林笔记》一样,有很多关于主角团和反派团哪个才是正确的争论,或者更普遍的话题,灭霸和复联哪方是正确的,在党派之争中,还有另外一部分人持有以下观点:没有正确错误,只是立场不同,认为这样通过正题和反题达到了合题。

但是,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按照李老师(补注:当时的任课老师)的推演,构造不平等社会的一种方式是构造“身份大于生命”的价值观,来实现身份制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一旦身份错乱,将会生不如死,不仅自己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活,别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个人。
这在《格林笔记》中体现的极好,当主角发现自己的命运之书是空白的时候(补注:应该父母发现),养父母不知所措。没有身份的人就是这样,如同暧昧地散播爱的神明比纯粹恶的神明更危险一样。
一个空白命运之书的人该如何书写他的命运呢?
很多人也在调侃现在的某些轻小说和漫画名字太长,但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很多漫画都有着一样的套路:构造身份。
我之前也一直疑惑,为什么这个被构造出来的世界中人们非得按照给定的职业或身份来生存呢?很明显他们完全可以打破所谓的规则啊。但后来我才发现,所谓职业,所谓身份,在那个世界中,已经是一种结构,一种存在方式了,没有存在方式,这些角色也无从存在。(补注:这个想法后来我是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来解释的)
而且如出一辙,这种结构产生的根源往往是神圣性的,很多世界中会将身份的存在和按照身份行事设定为维持整个世界运转的必要要素,换言之,不这样,神明就无法维持整个世界。
但是,现在的更多作品是为了突出这种设定的不合理,故意夸大身份的作用的。目的很简单,为了解构。身份、职业这种结构的存在是有内在矛盾的,这样,就有了解构的可能。而且解构的后果不仅仅是所谓炮灰级别的职业可以飞黄腾达,更严重的是身份与这种身份所要求的道德的分离。
所以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村民开挂、魔王打工这样的现象,还经常出现冥风淳朴、天使残暴、贤者是幕后黑手这样的现象。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格林笔记》中双方的立场了。主角团是为了维护身份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身份制想区的稳定。而反派团是为了解构这个看似不合理的世界,去摧毁身份制想区存在的神圣性。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男主的心路历程,而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守护每个角色的信念。
诚然,即使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是身处在身份制世界中并且被身份这种结构所限制,但单纯地不够后果地结构并没有意义,承认世界不合理来中断命运的恶无限轮回也没有意义,在这个看似决定论的世界中,在自身的思想存在内在矛盾的情况下,一些角色终于走到了合题——我的思想并没有被决定。
而主角,所要守护的,就是这种思想的绝对自由。(怎么感觉回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所以,很多人认为二次元走入死局,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很多作品反映了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再到存在主义的过渡期,只要坚信辩证法是对的,二次元作品还是会有质的飞跃。(补注:这也是我当时的观点)
(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