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燕青离开宋江,退隐江湖,为何还趁夜色挑走了一担珠宝?

2022-12-13 17:49 作者:是啾啾崽  | 我要投稿

《水浒传》塑造出了性格极其鲜明的好汉,在整部书的前半部分,好汉们富强凌弱,汇聚梁山,可惜的是正值巅峰的梁山投奔了大宋朝廷,为宋室北战南征。

宋江先征讨大辽,剿灭田虎、王庆,后与方腊在江南激战,最终以梁山兄弟十损七八而宣告结束。

在即将回京接受封赏之时,燕青却选择就此离去,归隐江湖,为何还趁夜色挑走了一担珠宝。

其实在那个时候,选择离开的,都是聪明人,自古以来都是狡兔死,走狗烹,整个宋室战事已毕,梁山兄弟本就出身不正,再立大功,满朝奸臣很难相容。

燕青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走之前向卢俊义提出一同归隐的想法,但卢俊义并不赞同,反倒拒绝;最终被下以水银,在返回泸州时,毒发身亡。

这就是燕青的智慧,他那独有的眼光、智慧、眼界一直贯穿于整个生涯,从燕青第一次登场便有所提及。

当时梁山苦于无人可以战胜史文恭,便想要将卢俊义“掳”上山,便派出了坑人能力极强的吴用。

吴用假扮道士去给卢俊义算命,想要拐骗他去山东梁山附近地区,此刻的燕青便已认清吴用的身份,苦劝卢俊义不听,这是第一次展现燕青的眼光。

三打大名府之后,卢俊义终于进入梁山序列,曾头市难以抵挡,晁天王大仇得报,整个梁山势力达到巅峰,天罡地煞尽皆归位,招安谋划也就此开始。

燕青除了眼光独到,他还拥有极巧的心思,泰山打擂、在东京面见李师师,促成招安无不充斥着他的身影。

第二次展现燕青独特智慧,便是龙门关之战,这次战役的地势情况并不良好,进攻流畅,一鼓作气尚可,若一朝后撤,退路仅有一座平泉桥,急于撤退的士兵互相踩踏,这一座桥也就很难维持。

燕青看出此战凶险,便请求卢俊义不要亲自出战,卢俊义并未听燕青之言,率军出战,原本胜局已定,不料敌军阵中有一将军口中喷火,卢俊义军无所准备,大败。

吐火者乃毒焰鬼王寇威,长相丑陋,擅使道术,能够口吐烈火,卢俊义遭此突袭,全军后撤,由于撤退人员过多,平泉桥被踩塌,此刻水中却有浮桥显现,助大军过河

这浮桥是谁的杰作,正是天巧星浪子燕青,在卢俊义决定出战之时,他便料到了这次战斗失败的可能,便率领五百士兵,砍伐平泉桥周边树木,搭建浮桥以为大军后备。这就体现出燕青的智慧与谋略。

在整个梁山军征讨过程中,燕青多次充当内应,在征讨方腊时便有两次,一次化身虞候进入扬州,一次易名云壁与柴进诈投方腊,为梁山最后进攻方腊奠定基础。

方腊征讨已毕,正在大军还朝之时,燕青向卢俊义递上辞呈,并请求他与自己一共归隐,卢俊义并未理会,燕青又举出韩信之例,卢俊义据理反驳,此时的他只想回到朝廷尽忠报国。

燕青无奈递书一份,拜别卢俊义,随后便返回营中收拾行囊,离开之前,燕青挑了一担珠宝,趁夜色离开大军。

为什么燕青会挑走一旦珠宝?

一方面,燕青不傻,不管在什么时候,没有金银细软都寸步难行,更何况这次他是为了保全自身,进行归隐,那就更需要这一担珠宝,否则吃穿住用,谁能保证。

另一方面,打工总得给点工资,燕青自上山之后,屡立战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燕青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追求功名,只能拿命来换,但在这一时期,小小追求财富却无甚过错。

有着一担珠宝,善加利用下半辈子吃喝不愁。在其离开后,有传闻,李师师随燕青一同归隐,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这两人岂非都要饿死荒野,那可就不具备神仙眷侣的意境了。

当然,燕青的看法再一次应验,卢俊义又一次没听他的话,事实证明卢俊义没听过几次,大军还朝之后,卢俊义被封为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宋江的官职则是楚州安抚使,也是掌握一定军力的地方大员,再加上活下来的梁山散落各处,如果宋江起兵,一呼百应,奸臣们十分“关心”大宋王朝的情况。

高俅,蔡太师等人本来就不支持招安,再加上担心宋江等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暗害仅存梁山兄弟的计划也就此展开,首当其冲得便是宋江,卢俊义。

宋江自不必说,被赐毒酒与李逵共赴黄泉,卢俊义也没逃出中毒,正当他在庐州时,便派人谎称卢俊义造反;宋徽宗非常忌讳这件事,便把他调入京城询问。

当然,本来造反就是莫须有,在卢俊义的解释下很快解决,为了安抚卢俊义,皇帝赏赐御宴一桌。问题就出于此处,酒菜里面被下了水银,卢俊义不慎中毒,在返回庐州时,毒发身亡。

水浒的第一战力就这样去世,燕青所说之话确实发生了,体现出他长远的眼界。如果卢俊义与燕青一同归隐的话,结果应该会更好一些,至少不会为奸臣所害。

事实证明,如同燕青般有点眼界,远见的人都跑了。留在朝廷的梁山人员,除了安道全,皇甫端等有特殊技巧的人活着外,其他的情况都不太安稳。

适时离去的人,几乎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最为著名的某过于李俊,他在大军返回途中,诈称有病,与童家兄弟一同离开宋江,转战海外,成为了暹罗国的皇帝。

当然燕青带着财宝而去,后半生吃喝不愁,还有李师师陪伴在他身边,神仙眷侣,令人羡慕,能博得如此结果,与燕青的眼光,眼界,智慧密切相关。

急流勇退其实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公孙胜看到了,李俊看到了,燕青看到了,现实也是如此,做事适时适度,不要一味追求,有所缺失,才是完美。

对燕青等梁山兄弟,您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再评论区留言讨论。



燕青离开宋江,退隐江湖,为何还趁夜色挑走了一担珠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