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现状—消失的鞭炮声:
许多年后,00后父母也有了孩子,一家三口去日本旅游,因为夫妻俩早就许下承诺,要带孩子来看一场真正的“烟火大会”。孩子望着天上绽放的烟花,清澈的眼睛里映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就像夜幕下波光粼粼的海面…… 爸爸站在原地,透过孩子喜出望外的神情,和耳边回荡的隆隆炮声…不禁想起了当自己还像儿子这么大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在街边玩耍,一听大人们喊:“赵本山的小品来了!”雪仗便也不打了,飞也似的跑回家看春晚的情景。 突然,孩子的一个问题把这位中年男人拽回了思绪:“爸爸,原来放鞭炮这么热闹,比课本里描绘的还要壮观呢!”妈妈说:“其实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早在古时候,人们为了驱赶一个叫做‘年’的怪物……” “可是,既然是中国的,为什么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呢?韩国人还说是他们的,咱们得抢回来呀!” 孩子本来天真的一段话,妈妈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只剩下无语凝噎……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鲁迅) 没错,这也是我的切实感受,虽然身在中国,但却感觉这些离我越来越遥远了,或许以后的孩子们只能从书本里读到了,再也闻不到“年”的味道,只能根据文字,试着想象烟花绽放空中那绚烂的场景。 我们一边喊着“文化自信”的口号,却不知如何珍惜,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甚至自己也要亲手抛弃它。 文化宣传与保留同样重要,本国发源的文化没保护好,被日韩学去,我们还能在看到的时候满怀自豪的来一句那都是学的我们吗?我其实说不出口,只会感觉挺羞愧的。 如果觉得老祖宗有些东西还是挺好的那请麻烦保护好。 中国传统节日是如何丢掉的?每当谈论这个问题,许多人不禁想说—过年都不让放鞭炮了,还要为了教育而教育?只想躺尸好好休息或者疯狂消费,对孩子而言也许只是更多的作业和游戏里的“节日礼包”。 实际上,问题出在了没有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传统节日带来的欢乐(或者即使背景严肃的节日,也能让其感受到浓厚的氛围)我们不妨试着反向思考——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西方节日?很简单,因为能玩啊!过个节人家就想关注放不放假,你倒好,给人家布置超额的作业和手抄报之类的为了所谓“学习节日”并对其予以歌颂赞扬,孩子当然不会喜欢,对孩子来说,爱玩是天性,那我们为什么不在陪他们玩够之后,像讲故事一样告诉他们节日的由来呢? 如此许多年以后:烟花是日本的,端午是韩国的,春节是世界的。——而我们最“著名”的四大节日是情人节 618 双11 双12 ……别笑,这都是你们的购物节。 甚至就连不是传统节日的38妇女节都不放过,分不清有些人是误解了“妇女”二字蕴藏的赞美,还是低估了这两个字能顶半边天的力量,资本不管来历,三七二十一 改成什么所谓的“女神节”来促进消费… (如此案例之多不胜枚举) 留给中国人的是什么呢? 2022.12.29 LZ不是老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