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就是领导典范(上)

2021-11-04 00:04 作者:泰普洛  | 我要投稿

即使再伟大的领导人,你都不该模仿他的风格或特质,否则,你只是个会发声的鹦鹉而已, 没有自己真实的内在。

事实上,我们都拥有激励和提升别人的能力,只要开始投注心力,就能培养个人独有的领导能力。

五十年来,研究领导统御的学者做了上千次研究,试图找出伟大领导人的共同领导风格、特征或是人格特质。不过,至今还没有人能准确描绘出理想领导人的形貌。还好这些学者没能刻画出“理想的”领导风格,否则许多人就会拚命模仿,结果他们不再是生动的人物,而变成一个定型的角色,别人一眼就可以看透。

其实,模仿别人无法让一个人拥有真实的自我。你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但不可能借着努力模仿别人而获得成就。人们是因为你的真诚实在而相信你, 并不是因为你酷似某人。安进

(Amgen)总裁兼执行长凯文·夏尔(Kevin Sharer)曾在1980 年代担任通用电气(GE)传奇总裁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的副手,他就在那段时间亲身观察到狂热个人崇拜的坏处,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每个人都想模仿威尔许,”他说:“但领导有很多种方式,你必须做你自己, 而不是模仿别人。”

过去五年来,人们对领导人愈来愈不信任,显示21世纪的企业迫切需要新形态的领导人。本文作者之一比尔·乔治(Bill George)在2003年出版的《真诚领导》(Authentic Leadership: Rediscovering the Secrets to Creating Lasting Value )一书中, 就以“真诚领导”期许新时代的领导人。

有理智,也有良知

真诚领导人对自己的目标充满热情,同时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始终如一;他们的领导风格,理性与感性兼具;他们建立长期稳固的人脉网络,也能自我提升,缴出工作成果。他们拥有自知之明。

很多《真诚领导》的读者, 包括几位总裁,都表示非常希望自己成为真诚的领导人,而且想知道该怎么做。于是,我们的研究小组开始探讨“人们如何成为真诚领导人”这个问题。我们访谈了125位领导人寻求解答, 探讨他们如何开发、培养自己的领导力。这个针对领导力开发的深度研究,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在访谈中,受访者诚实、坦率地与我们分享他们培养领导力的过程和人生经历,其中有奋斗、有胜利,当然,也有失败。

受访的领导人,年龄从23到93岁不等,我们以十岁为一个层次,每一个年龄层的受访者,不会少于15人。选择受访者的依据,在于外界对他们在真诚和领导效能方面的评价,以及本文作者对他们的了解,另外也征求其他领导人和学者的意见。最后确定接受访谈的领导人,分属不同的种族、宗教、社会经济背景和国籍,其中有半数是总裁,其余则包括各种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处于职涯中期

(midcareer)的领导人,以及事业刚起步的年轻领导人。

领导潜能,每个人都有

在分析了三千多页访谈纪录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并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性格、技能或是领导风格, 可以算是这些领导人共通的成功因素。

事实上,他们的领导力是源于人生历练。

无论有心或无心,这些领导人都不断透过人世的历练考验自己,并一再检视人生经历,以了解内在真实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了自己身为领导人的目的,同时也了解到,真诚是使领导更加有效的关键。

这个发现极为鼓舞人心: 原来,要成为领导人,你不需要什么天赋条件或特质,无须等待别人提点,甚至也不需要身居高位;其实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发掘自己的领导潜能。像我们访谈的扬雅广告(Young & Rubicam) 董事长兼总裁安·傅洁(Ann Fudge)就说:“无论是从商、当公务员或志工,我们每个人都有领导潜能。挑战在于,我们必须很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能在哪些方面利用领导才能来为他人服务。”

要发掘你的真诚领导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自我成长。如同音乐家或运动员一样,你必须终身致力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克罗格超市(Kroger)总裁戴维·迪伦(David Dillon)说,他见过的优秀领导人,多半是以自学方式造就自己的。迪伦说:“我对公司内所有同仁的忠告是:不要期望公司提供你培训计划,你必须挑起培育自己的责任。”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如何成为真诚领导人,提出我们从访谈中得到的启示。最重要的是,真诚领导人不是消极地观察自己的人生经历,而是积极地从过去经验中汲取教训,培养能够自我省察的自觉力(self-awareness)。

真诚领导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行事,即使有时承受极大的风险也义无反顾。他们谨慎地让自己的动机保持平衡,在追求名利之时,同时也能秉持自己的内在价值观行事。此外,真诚领导人还会在自己周边建立强而有力的支持团队,确保自己过着正直和踏实的生活。

旅程1了解经历,就能影响世界

真诚领导之旅, 始于了解自己的人生经历。所谓的人生经历,就是综合你所有的经验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透过你的人生经历,就可以找到灵感来影响这个世界。正如小说家约翰·巴斯(John Barth)所言:“你的人生经历不是你的人生, 而是你描述的经历。”换句话说,要紧的是你自己对个人经历的描述,而不是你人生中经历的事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描述, 就像在脑中一直播放的影片,一次次回放你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你与他人的互动,试图解读其中的意义,并找到自己的定位。

尽管真诚领导人的人生经历涵盖各种经验,包括来自父母、教练、师长及益友的正面影响, 许多领导人却表示,激励的力量来自生命中煎熬困顿的经历。让他们脱胎换骨的经验包括失业、罹病、挚友或亲人的突然去世, 以及被同侪排挤、歧视、拒绝等。不过,真诚领导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反而会从这些塑造他们的经验中,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他们重新定义那些事件,因此而能克服困难,并从中发掘领导的热情。

且看一位领导人的例子, 就是诺华制药(Norartis)董事长兼总裁丹尼尔·魏思乐(Daniel Vasella)。和其他受访者比起来,他的人生经历堪称最为坎坷。他从艰困的少年时期到如今攀上全球制药业巅峰,历程中所受的种种考验,对于想要成为真诚领导人的人而言,可以做为借鉴。

魏思乐于1953年出生在瑞士弗里堡(Fribourg)的一个普通家庭,早年都在跟病魔搏斗, 因此渴望长大后成为医生。他五岁时罹患哮喘,八岁时患上肺结核,接着染上脑膜炎。当时,腰椎穿刺手术结束后,“医师问我‘感觉怎么样?’我高举双手紧紧拥抱他。”他说:“这种具有人性的宽容、关怀和同情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我也想要成为那样的人。”

魏思乐早年的生活中变故不断:他的姊姊受癌症之苦,在他十岁时去世;三年后,父亲在手术中死亡;母亲远走他乡工作养家。孤独的魏思乐天天打架喝酒,过了三年,第一个女朋友的爱才改变了他的人生。

魏思乐二十岁时进入医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就读医学院期间,他接受心理治疗走出阴霾,开始能够平静看待早年经验,不觉得自己是受害者。透过分析,他用新眼光看待过往经历,体认到自己并不想只当一个开业医师,而想帮助更多的人。在完成住院医师训练后,他申请成为苏黎世大学的主任医师。不过,遴选委员会以他太年轻而驳回申请。

魏思乐虽然失望, 但并不惊讶,他决定善尽一己之力来提高自身在医学界的影响力。就在这个时期,他对商业和财务的兴趣与日俱增,和山德士公司(Sandoz)的制药部门主管谈过后,被延揽至山度士美国分公司。在美国那五年,魏思乐的事业蓬勃发展,先后担任业务代表和产品经理,在山度士的营销体系中快速晋升。

1996年,山度士与汽巴嘉基公司(Ciba-Geigy)合并为诺华制药,尽管当时魏思乐年纪尚轻,而且经验有限,仍然被任命为新公司的总裁。在这个职位上,魏思乐得以大展领导长才。他抓住机会,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健康事业巨擘,提供药物救人一命,例如经证实对慢性骨髓白血病具有良好疗效的基利克(Gleevec)。根据自己年轻时对优良医师的期许,魏思乐建立了以慈悲、能力和竞争为核心的新诺华文化。这些作为不但让诺华成为制药业的巨人,也让魏思乐以富有同情心的领导形象闻名于世。

除了魏思乐,还有很多领导人把自身成就归功于过往经历。这些人被问到是什么让他们具备成为领导人的条件时,他们一致回答是生命中那些令人脱胎换骨的经历,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而这些经验也使他们更深入了解领导的目的。

旅程2自觉,让成功永续

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所顾问委员会的75位成员,被问到什么是领导人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时,他们给的答案几乎完全一样:自觉力。

许多领导人,特别是那些仍在事业发展初期的领导人,往往把主要的心力都放在事业上,没有留下太多时间来探索、认识自己。他们努力追求世人眼中所谓的成就,像是金钱、名誉、权力、地位,或是上涨的股价。这些努力可以带给他们一时的成功,但往往难以为继。随着年纪增长,他们发现生命中失落了某些东西,而自己也和理想中的自我渐行渐远。要了解真实的自我,需要勇气和诚实,去面对、检视过往的经验。这样一来,领导人就会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愿意展现脆弱的一面。

所有接受访谈的领导人中, 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的前任总裁戴维·波查克(David Pottruck)是最能坚持自我省察的一位。波查克在高中时就是优秀的橄榄球员。他取得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企管硕士学位后,曾经短暂为花旗集团效力,之后跳槽到嘉信理财,担任营销主管,并从纽约搬到旧金山。

波查克是个工作狂,长时间投入工作,并积极追求工作绩效,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这样卖力工作,会让嘉信的同事讨厌他。“我认为我的成就就是展现我个人能力的最好证明,”他说,“我从来没想到会因为自己干劲十足而威胁或触怒别人。我总以为,自己卖力工作都是为了公司好。”

因此,当老板告诉他“你的同事不信任你”时,波查克大受打击。他回忆道:“别人对我的观感, 和我对自己的看法不一样。我变成众矢之的,但我当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有多自私。”波查克明白,除非他能看出自己的盲点, 并加以克服,否则不可能成功。

「否认」可能是领导人学会自我省察的最大障碍。每个人都有自尊需要维护,有不安全感需要消除,有恐惧需要化解。真诚领导人了解,他们必须倾听别人的意见,特别是那些逆耳忠言。波查克直到第二次离婚后意识到:“我在第二次婚姻失败后,觉得自己选太太的眼光有问题。”结果一位咨商师告诉他一个残酷的事实,“你选太太的眼光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你不是个合格的丈夫。”于是,波查克努力改变自己。他自己形容,“那就像一个人在三次心脏病发作后,终于了解自己必须戒烟和减肥。”

波查克已经再婚, 这次婚姻很美满,现在每当妻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时,他会仔细聆听。他承认自己有时还是会重犯老毛病,特别是在压力很大时,但他已找到处理压力情况的办法。“我这辈子已有够多成就来建立我的自尊,因此可以坦然接受批评,不予否认。我终于学会了包容自己的失败和沮丧,不会折磨自己。”

(未完 敬请期待下篇)


泰普洛领导力简介:泰普洛领导力成立于2002年,以「唤醒组织潜力 赋能企业领导者」为使命,汇聚数位有国际化背景的资深顾问和实战教练,依托CPI人才测评、人才盘点、企业定制化内训、高管教练、内部私董会等业务组合拳,为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人才发展和领导力解决方案。


你,就是领导典范(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