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哪些?这两种药物8成真菌感染患者都用过!
由于真菌属真核细胞,其包含的大部分细胞器和人类细胞相同(许多甚至功能也相同),药物难以选择性杀伤或抑制真菌而不损伤人体细胞。因此,进入临床的抗真菌药远远少于抗细菌药,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抗真菌药物。
1.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AmB)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被引入临床,这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革命性进展。在此之前,隐球菌脑膜炎和其他播散性真菌感染几乎都是致命性的。在此后的10年间,两性霉素B是治疗致命性真菌感染唯一有效的药物,但该药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肾脏损害、发热、寒战、恶心,而且无口服制剂。
为了减轻肾毒性以及输注的副作用,开发了脂质体剂型的两性霉素B,并且差不多取代了去氧胆酸盐剂型的两性霉素B(尽管老剂型仍存在)。脂质体剂型包括脂质体两性霉素B L-AmB,3~5mg/(kg·d)]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体 ABLC,5mg/(kg·d)]。第三种制剂为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剂 ABCD,3~4mg/(kg·d)],该剂型由于输注时出现的副作用较多而很少应用。
2.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相比有较多的优势:对肾功能影响小甚至无,有口服制剂。早期唑类药物包括酮康唑和咪康唑,现在都被其他新型唑类药物替代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麦角固醇的合成而发挥作用。与作为真菌杀灭剂的两性霉素B不同,唑类药物属真菌抑制剂而非杀菌剂。
伏立康唑有静脉和口服制剂,对念珠菌属的抗菌谱更广(包括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而且对曲霉菌、足放线病菌属以及镰刀菌均有效,通常作为治疗曲霉菌感染的一线用药。一些病例报告报道了伏立康唑用于治疗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以及组织胞浆菌病等。
然而,由于资料有限,伏立康唑不推荐用于地方流行性真菌病。与氟康唑比较,伏立康唑易于干扰其他疾病用药;肝毒性、皮疹(包括光敏性)、视觉障碍也比较常见;而且比氟康唑昂贵。此外,伏立康唑用药者推荐皮肤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