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君盈衡达城市建设发展重庆有限公司:跨越千年的喧嚣与浮华

2023-04-01 12:03 作者:bili_80236923540  | 我要投稿

江水一寸一寸往上涨,古镇一寸一寸没入江中。

盛装出场2000余年之后,2003年,富贵浮华之地——云安古盐场消失在汤溪河中。那些千年古井和盐灶,伴随着单调而沉着的江水拍岸,沐浴过最后一抹阳光,无声作别云集江岸的众多盐工,化为云安人永远的记忆和牵挂。多年以后,曾为云安盐场送行的人们,会向后人诉说起这悲伤的故事吗?

肇始

云安盐场故址在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长江支流汤溪河畔。至迟西汉初年,第一缕煮盐的柴烟就在这里袅袅升起,延续了2000余年时光。赤膊流汗的盐工,粗野豪放的运盐人,以及为盐民服务的人员,渐次构成了盐场的生态。盐场的房子,也从简陋稀拉的茅草棚,而渐为吊脚楼、渐为街市,终成三街六坊。茶馆青楼,丝竹管弦之声日夜不绝,与盐劳作号子和峡江竹枝歌,同构出盐雾蒸腾的“奇特交响乐”,粗野又不乏雅致。

云安古盐场的盐井将大地丰美的“乳汁”引出地面,成为五湖四海淘梦者们的“兴奋剂”,他们离乡背井、携家带口,云集在汤溪河畔这褊狭之地,演绎出一台长达2000年的大戏。

专家普遍认为,云安盐场肇始于樊哙。樊哙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猛将,楚汉相争时,他奉命出征巴郡,屯兵今四川省宣汉县樊哙镇一带。樊哙镇离云阳不过二百余里,快马朝发夕至。樊哙带兵到云阳募兵,期间发狩猎之兴,追一白兔至汤溪河畔,盐泉由此被发现。刘邦获讯,即命隐士扶嘉掘井煮盐。扶嘉,汉眗忍(云阳)人,与刘邦颇有私谊,官至廷尉,后封于眗忍。扶嘉之名,得于其进言刘邦定三秦取关中以制天下,刘邦遂赐姓扶,以表其匡扶之功。

扶嘉获命,随即带领当地土著百姓垒石为井,挥锄深掘,卤水喷涌而出。因感白兔引路之恩,云安盐场这第一口盐井遂命名白兔井。这一饱含着云安人强烈情感的称谓,历2000年而不改。当地人说,白兔井是云安人的衣食父母,人人敬畏,奉为神明,不敢稍有亵渎。

奉命掘井煮盐的扶嘉,因劳苦功高而被尊为龙君、白兔神。

发展

汉至唐,云安盐场发展壮大。公元785年,唐设云安盐监,云安之名由此而得。其时,云安已由粗鄙之地变身街市,有主街一、里巷数条。除煮盐厂房外,另有居民百户,专司生产、销售的盐号十余户。溪畔市镇,渐具雏形。杜甫在前往夔州府(奉节)的途中,曾短居云安,目睹盐场的兴旺而留下诗句:“寒径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划船何郡郎。”

1071年,云安成为北宋安义县治,云集四方商贾。此时的云安盐场,已有昂首阔步的“贵族之态”。2002年,中国博物馆、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云阳县文物管理所对云安盐场汤溪河北岸的东大井区宋代地层进行了发掘,发现一组规格相当高、规模相当大的宋代建筑遗迹,初步判断为宋代衙署。衙署由多个台基组成,规模可观,天井、房基、踏道、排水系统等都相当规整。其中,天井侧壁雕有山、海、云、日、龟、竹等图案,还有龙头构件。专家推断,这里或是宋代某一时期的盐业管理机构,行使中央赋予的职权,所以有龙的构件出现。日、龙图案,乃皇家象征,民间富家僭用,为杀头灭族之罪,云安盐场出现龙和日的图案、构件,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皇权在此。这些考古发现,证明偏居峡江深山的云安盐场,已非同期普通市镇可比。

宋代地层还出土了铁锅、铜碟、铜钱、砖瓦等遗物。其中,铜钱的钱文顺读为“嘉祐(佑)元宝”,隶书体。嘉佑元宝乃北宋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铸行。筒瓦为泥质红陶,内饰布纹。板瓦为泥质灰陶。瓦当为泥质灰陶,侧有牡丹花纹饰,或仰莲纹、芙蓉纹等。滴水侧饰菊瓣纹或卷草纹。另发现侧饰忍冬纹的泥质红陶砚台一方、浅黄色象牙质篦梳一件、精美簪子7件、耳环一件。结合宋代云安盐场的繁华风流,目睹这些遗物,当令一干诗人大动情怀,生出无限感慨和浪漫想象。

出土遗物中,还有宋代陶执壶、釉陶杯以及种类繁多、品相上乘、来自各地窑厂的宋代瓷器,包括圈足碗、高足盘、盏、蝶、钵等。这些遗物组合在一起,描绘出宋代云安盐场的富足和华贵。

宋代制盐遗迹也被发掘出来,包括水池、水槽和输卤管道,它们给出宋代制卤的大体流程和工艺。其中,水槽与水池是井盐生产时存放卤水的场所,平地挖坑,用火烤硬地面及四壁,再抹上三合土或泥灰。水槽为瘦长型,水池近方形,一般为弧壁平地。输卤管道包括管道和小水凼两部分。小水凼近长方形,以平整石板铺地,四周以石板围护,顶面盖有两块小石块,南北长0.55米,东西宽0.35-0.40米。管道长约9米,用筒瓦上下扣合,形成圆形管道,再左右子母口套合而成。这一发现,突破了井盐卤水以楠竹管道输送的传统论断,丰富了对古代井盐工艺的认识。

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大量柴木灰,证明宋代煮盐以木柴为燃料。

繁盛

云安盐场的发展起起落落。

1387年,云安监设盐课司,专司办盐征课。云安盐产量持续增长。1488年,产盐1249吨,较宋时增长2倍。然而,明末战乱,熬盐工人四散逃亡,云安盐场几近毁亡。

清初,四海平定,云安盐场复产。

乾隆年间,有江西、湖北、陕西、湖南等地陶、郭、周、林等10姓集资赴云安,开发盐业,云安盐场规模扩大,成为著名盐场,带动相关商贸蓬勃发展,形成黄洲、江西、陕西、公平等11条街道。云安盐场迅猛发展,吸引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人汇集于此,形成多元文化盛景。

鼎盛时期,云安盐场有各省会馆20多所,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追梦人在云安实现了财富自由,纷纷出资修街巷、筑庙宇,以铭刻各自的乡愁。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盐场各团甲和帮会在各条大街舞着不同颜色的彩龙庆祝佳节:升平团舞黄龙、仁和团舞白龙、屠帮舞乌龙、栈房帮舞红龙、豆芽帮舞蓝龙,热闹喧天。川剧、京剧、皮影、评书、竹琴、金钱板、谐剧、相声、四川方言等七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也在盐场各个剧场精彩亮相。当地有歌谣“女娃子,快快长,长大嫁到云安厂”,云安盐场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1771年,云安卤井增至137口,盐灶增至357座,产量达到6500吨。

1853年,太平军占领两淮,淮盐难引湘鄂。湘鄂告急,上书朝廷,清廷命川盐济楚,云安古镇迎来发展机遇,煮盐改柴为煤,商号增至300多家,居民5000余人,年产盐25万包(每包60斤)。其时之云安,可谓“富得流油”。

云安盐场清代地层的发掘,给出了这一时期盐井的构造形态。考古队2002年发掘出的两口清代中期盐井,其中一口紧靠牛头山山体,一半凹入山岩中,北壁、东壁露出地表。井口平面近方形,东西内宽3.75米,南北内宽3米,足有房间大小。盐井主体是在岩石上垂直往下凿穿岩层形成。北壁直接为裸岩,井南面的岩层比表土面低,为加固这一段井壁,采用条石垒砌,其构造方法,用较大的条石叠砌数层,达到所需的高度。每一层均用条石铺平,石缝以三合土黏合,条石光面朝外。条石长短不一,约0.4-0.9米,高约0.2米。砌石的内边自然不齐,为此改用三合土、黄土、碎石填平补齐,与内井壁切齐。再如此层层叠砌,构成井壁。

遗憾的是,我们尚未得到更多正式发掘报告,因此,云安盐场清代以前的盐井状况、宋以前的制盐工艺,我们不敢妄撰,待更多发掘报告正式出炉后,这些疑问或能解答。

谢幕

抗战期间,川盐第二次济楚,云安盐场迅猛发展,万人麇集、喧闹非凡,却成为了侵华日军的轰炸目标。据云阳当地媒体报道,1941年8月12日上午8时31分,8架日机轰炸云安盐场,投爆炸弹39枚,燃烧弹7枚,未爆炸弹2枚。共计炸毁盐井1口、盐灶房10座、民房25间。两处起火,烧毁民房3间。因重伤死亡1人、轻伤6人。日机飞走后,悲壮的劳作号子又在云安盐场此伏彼起,煮盐的烟雾重新弥漫在盐场上空,运盐队伍奔走穿梭,昼夜不息。炸弹让人恐惧,却无法屈服英雄的云安人。

赶走侵华日军后,1946年,云安商号发展到近500家,学校4所,两万多人口,超同期云阳县城。沿汤溪河两岸,客栈、饭铺、茶馆、杂货店、剃头铺、肉铺鳞次栉比,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据载,其时依靠云安盐场谋生的不下10万人。

至1949年,云安有商号近500家,人口近3万——在当时,这已是一个中等县城的规模,号称“川东第一城”的万县城,其时仅4万余人。

1949年12月7日,云安和平解放,步入新时代。

1954年,云安盐厂安装第一台火电机组,盐厂开始用水泵汲卤,古老工艺现代化。1959年11月,云阳至江口公路通车,结束了云安盐全靠人力运输的历史。

1992年,产量达9万余吨。

1990年代中期,在慈悲流淌数千年之后,云安古盐泉逐渐枯竭。2003年4月,云安盐厂停产。同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云安盐场永远消失于江水之中。

据称,云安古盐井不下500口,整个古镇就坐落在废井之上。

云安盐场的盐井皆因卤水枯竭而废弃,唯白兔井一直卤水丰溢,这口被业界和学界尊为“川东祖井”的传奇盐井,成为中国最古老、使用寿命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大口径浅井。

1987年,白兔井正式“退休”,高寿2000余岁。

它谢幕的那一天,一众老盐工掩面悲泣。

争议

云安盐场的肇始,坊间一直争议不断,樊哙射兔而得盐源的传说,虽寄托着云安人的美好情怀,却无法避免杜撰的嫌疑。有史家认为,早在先秦,云安盐场即已存在。春秋战国时期,巴人能够建立巴国并逐渐强盛,依赖的就是渝东地区的盐泉,包括云安盐场。

史家认为,前611年,巴与楚、秦联合灭庸。楚军西出石溪、仞(在今湖北省均县与石堰市之间),秦军从西北向东南挺进,巴军则从西面向东挺进,与楚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最终灭庸。

庸国在今湖北省房县、竹山、竹溪以及重庆市巫山、巫溪等县一带。灭庸之后,巴国分到了巫巴山地的相当部分,得到了宝源山盐泉,打开了巴国从长江三峡通向楚国的门户。至此,渝东的所有盐泉,全部归巴国所有,其中包括清江的盐阳盐泉、彭水的郁山盐泉、巫山(今巫溪)的宝源山盐泉、鱼复(今奉节)江岸的碛坝盐泉、开县的温汤井盐泉、万县江南的长滩井盐泉、忠县的涂井溪盐泉和㽏(音干)井溪盐泉、朐忍县(今云阳)的云安盐泉等,垄断了全部盐的生产、销售和运输,方圆几百公里所食,皆巴国之盐。

巴人靠盐业起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强国,领土迅速扩大到今丰都、涪陵、重庆主城,经济势力远达今乐山、中江、广元,与秦、蜀接壤。鼎盛时期,巴囊括今陕南、川东北、川北、重庆、湘西北、鄂西南、黔北等地。

云安盐场,也因此而成为巴人的摇钱树。

然而,此一家之言因巴史记载稀缺,一时难为定论。将来,随着越来越多考古发掘报告出台,云安古盐场的种种史实之争,或将盖棺定论。

君盈衡达城市建设发展重庆有限公司:跨越千年的喧嚣与浮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