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
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三国·魏·曹操
【原文及今译】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190年春,董卓杀汉少帝,作乱于东都洛阳,烧毁宫殿,逼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函谷关以东的东方义勇之士们,诸州郡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各路人马联合起来,兴兵讨伐殃民贼董卓及其团伙。)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初期最先的愿望是正义之举,原本约定各路军队会师孟津口(今河南孟县)同心合力讨伐长安的董卓,大家的心都向着长安,匡扶汉室把贼灭)。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虽汇合,诸郡首领却各怀私心,不齐心,诸军列阵后逡巡迟疑不前,互观望)。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各为权势、都想趁机争夺权利,扩大自己的势力,继而不久群雄争战,各路军队内部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建安二年,袁绍的堂弟袁术公开在淮南寿春做了皇帝,191年袁绍私自刻制玉玺,图谋废除汉献帝,在北方另立幽州牧刘虞作傀儡皇帝)。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由于久战不息,不脱战服,战袍久穿都生了虮虱,万千百姓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死得都看不见什么人了)。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堆堆白骨曝露于郊野,无人收埋,茫茫千里没有人烟,几乎听不到一声鸡鸣犬吠)。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生灵涂炭百剩一,能够活下来的,100个里头也不见得有一个,想想这种现实,真叫人伤心哪)。
【赏析】
蒿,是一种野草。
蒿里,传说魂魄聚集之地,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蒿里是魂魄所归之地。
《蒿里》为汉代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充满悲伤凄凉的情绪。
曹操的这首《蒿里》是以挽歌的形式,借旧题写时事,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乱政,本诗通过对袁绍等军阀讨伐董卓不成,转而互相攻战,群雄私争给广大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这一历史事实的叙述,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民遭涂炭的现实。
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那些昏庸腐朽、只图谋私利的军阀割据势力的痛恨;
真实、深刻地揭露了人民所蒙受的深重苦难,和对劳动人民和下层士兵的极大同情,寄予了作者要削平战乱、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愿望。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形象地刻画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悲惨景象,是诗人忧时悯乱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成为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