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实战:表寒里热感冒


表寒里热感冒:舌偏红
主症: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口渴。
病因病机
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形成外寒内热,又称寒包火。

辨证要点
因外感风寒,故寒热无汗,肢节烦痛,鼻塞身重,苔簿脉浮。内有蕴热,热鼓于上,则见心烦口渴咽痛;邪热郁闭于肺,肺气失宣而见咳嗽气急、痰黄粘稠;热结于下,则尿黄便秘。苔黄脉数均为里热之象。
临床表现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上焦:
头晕晕乎乎:舌胖,有齿痕,湿浊蒙窍。
胸闷气短:湿浊在胸,胸阳不振。
舌诊中焦:
胁胀,易急易怒:舌两边红且黄腻苔,为肝胆湿热,湿热阻滞胸胁,气机不畅。
舌诊下焦:
腰膝酸软,尿黄浊:舌根腻苔,为下焦湿浊,膀胱气化不利。

证机:表寒里热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双解汤加减

安全用药(中西医)
发烧恶寒先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紧张,明确恶寒、寒战是发烧的前兆,也是发烧的必经阶段,一般体温会超过39℃以上。这时候要做好保暖工作,可以多盖被子,在颤抖停止的时候及时的测量体温,最好是测量腋下体温,多喝温开水并且用温水擦浴。
体温超过38.5℃以上时口服布洛芬、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帮助出汗、退烧。如果体温不能下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目前,医学上已经明确普通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和流脓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才可以选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