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 不是消费者,是用户
新消费的新、新品牌的新,除渠道之外,更核心的是为用户创造了新的价值,而不只是创造了新的消费机会。
两者的动机是不同的。
消费者,消费你的人。
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消费,那你和她就是纯粹的买卖关系,她买完就走就可以了,不需要有更多联系。
人和品牌之间只产生销售关系,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重点是售出去就行。
用户,使用你的人。
如果这么理解,那么品牌关注的会是,我如何让她更长期、更容易、更好的使用自己,使用范畴包括但不限于:实体产品、服务、知识、语言、风格、店铺、包装、社群活动,以及你为她创造的一切。
人和品牌之间是更长期的互动关系,更关心个体情感、群体意识变化、生活方式、体验等,在这当中品牌会逐渐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用户沟通方式。

我觉得用商场的演变来对比会比较鲜明。
传统的商场叫什么?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消费的集中场所,是强功能导向的空间。
所以商场想方设法的让你能便利的消费,招商的品牌也以刚需、坪效高,单店营收有保障,该有的常规品牌也必须有。
于此同时,品牌方也用租金的方式购买商场的消费者流量,希望从流量里获得转化,这样循环起来,品牌和商场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销售的集群。
而天目里、阿那亚、源野的目的则是,我首先要营造一个你的理想社区,用户在里面能体验到那些不常能看到的,但喜欢的内容。整个空间是一个与用户沟通的媒介。
所以入驻的对象是:有特色少见的店,艺术品牌,主理人品牌,甚至刻意避免常规的品牌。它可能不单独看每家店为社区创造多少收益,而是在意是否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和内容。
这样的品牌加入之后和整个社区也形成了一种集群,通常被冠以生活方式、网红等。最终,这种多维的吸引力使得整个社区的商业价值被放大。
如今,两种商场的类型,在互相渗透影响着。

用户系列文章是以后者为基础。我们希望每天的品牌创作工作,更多围绕用户进行,也想推行这一理念让更多品牌人接受。
所以,用户系列内容里不会出现“消费者”,改变先从词语开始。
如果您认同,我们往下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