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但丁·阿利吉耶里”号战列舰(1923年配置)

概述↓
类型:无畏型战列舰
权重:6.3
原产国:意大利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1910年8月20日(该舰下水于1910年8月20日)
所属系列:“但丁·阿利吉耶里”级
同系列产量:1艘(但丁·阿利吉耶里)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21800.0吨
全长:168.10米
总宽:26.60米
吃水:8.80米
船员总数:970人
最少操作人数:291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4台
引擎原产国:不详
引擎品牌:不详
引擎类型:蒸汽轮机(由23台煤油两用锅炉提供蒸汽)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32190马力
通算功重比:1.48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4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23.8节
最大后退航速:13.5节
“1/3动力”前进航速:3.8节
“2/3动力”前进航速:8.6节
“巡航”前进航速:14.0节
“全速”前进航速:20.0节
10.8节加速时间:13.0秒
极速加速时间:36.5秒
极速制动时间:45.0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16.7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380.86米
船舵数量:2具(串列布局,前小后大)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4800海里(10节)
生存力↓
隔仓段数:9
船体外板厚度:25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16毫米(钢板)
主装甲带:76~250毫米
内甲板装甲:32+24毫米
装甲隔段:100毫米
上层建筑装甲:舰长指挥塔四周305毫米,舰长指挥塔顶部305毫米,舰长指挥塔升降机140~280毫米,后指挥塔四周250毫米,后指挥塔顶部250毫米,后指挥塔升降机100~230毫米
一级火炮装甲:前部76~250毫米,两侧220毫米,后部220毫米,顶部76毫米,底部76毫米,炮座四周120~240毫米,炮座顶部76毫米
二级火炮装甲:前部100~203毫米,两侧100毫米,后部100毫米,顶部50毫米
三级火炮装甲:前部100~203毫米,两侧100毫米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4组三联装(12门)305毫米阿姆斯特朗1909型舰炮,身管倍径L46.0,最大炮口动能167675.69千焦,弹药基数1200发,单管射速2.0发/分钟,发射间隔30.000秒,适配弹种SAP/APCBC,弹丸重量401.200/452.370千克,初速每秒861/861米,装药当量31000/5660克TNT,引信临界厚度17/17毫米,引信触发延时N/N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418/673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375/611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314/521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264/447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224/387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172/303毫米,水平转速3度/秒,垂直转速4度/秒,纵向射界20/-5度,接舷火力密度24.000发/分钟(2.5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180.948千克/秒
二级火炮:4组双联装(8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1909型舰炮,身管倍径L50.0,最大炮口动能7994.46千焦,弹药基数1600发,单管射速6.0发/分钟,发射间隔10.000秒,适配弹种SAP,弹丸重量22.130千克,初速每秒850米,装药当量2200克TNT,引信临界厚度6毫米,引信触发延时N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121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93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61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42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31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27毫米,水平转速20度/秒,垂直转速20度/秒,纵向射界25/-7度,接舷火力密度24.0发/分钟(2.5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8.852千克/秒
三级火炮:12组单装(12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1909型舰炮,身管倍径L50.0,最大炮口动能7994.46千焦,弹药基数1600发,单管射速6.0发/分钟,发射间隔10.000秒,适配弹种SAP,弹丸重量22.130千克,初速每秒850米,装药当量2200克TNT,引信临界厚度6毫米,引信触发延时N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121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93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61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42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31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27毫米,水平转速9度/秒,垂直转速7.5度/秒,纵向射界20/-5度,接舷火力密度36.0发/分钟(1.667秒/发),接舷最大投射13.278千克/秒
四级火炮:12组单装(12门)76毫米阿姆斯特朗1897/1910型舰炮,身管倍径L40.0,最大炮口动能不详,弹药基数2880发,单管射速15.0发/分钟,发射间隔4.000秒,适配弹种不详,弹丸重量不详,初速不详,装药当量不详,引信临界厚度不详,引信触发延时N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不详,1千米最大穿深不详,2千米最大穿深不详,3千米最大穿深不详,4千米最大穿深不详,5千米最大穿深不详,水平转速11度/秒,垂直转速10度/秒,纵向射界20/-10度,接舷火力密度180.0发/分钟(0.333秒/发),接舷最大投射不详
五级火炮:4组单装(4门)76毫米阿姆斯特朗1897/1912型舰炮,身管倍径L40.0,最大炮口动能不详,弹药基数2880发,单管射速15.0发/分钟,发射间隔4.000秒,适配弹种不详,弹丸重量不详,初速不详,装药当量不详,引信临界厚度不详,引信触发延时N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不详,1千米最大穿深不详,2千米最大穿深不详,3千米最大穿深不详,4千米最大穿深不详,5千米最大穿深不详,水平转速11度/秒,垂直转速10度/秒,纵向射界75/-10度,接舷火力密度60.0发/分钟(1.0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不详
一级自动武器:2组单装(2门)40毫米维克斯·特尔尼1915/1917型机关炮,弹药基数3000发,单管射速200发/分钟,25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3.5秒,10米最大穿深3毫米,100米最大穿深3毫米,500米最大穿深3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3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3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3毫米,水平转速30度/秒,垂直转速24度/秒,纵向射界80/-5度,接舷投射200发/分钟
评价↓
该型舰艇为意大利在20世纪早期跟随“无畏舰”潮流开发的新型战列舰,以火力制胜论为指导思想,首创了4座三联装主炮塔沿中轴线布置的构型,使其可以在任意一侧集中多达12门主炮的输出能力,主炮火力较同时期可与之对标的同类舰艇而言更为猛烈,理论上在炮战当中,其主炮的火力优势可达20%至50%,除此之外对于中等距离的敌方舰艇,该舰亦可凭借单舷侧最多10门120毫米副炮的火力进行覆盖,在近距离交战状态下,还可额外在单舷侧追加16门76毫米速射炮的密集火力覆盖,对装甲薄弱的中小型舰艇和主力舰的外露人员、设施具有十分致命的威胁,与此同时该舰航速也略高于同时期多数同类舰艇,其主要的缺陷为装甲防护相对薄弱,主装甲带最大厚度仅有250毫米,不足以有效抵御同时期同类舰艇主炮的穿甲弹药攻击,因此在和同类舰艇的炮战当中该舰也会稍显脆弱。在外观方面,该舰设计有穿浪艏,在现实中此类舰艏适于在必要时采用冲撞战术与敌方舰艇进行最后一刻的搏杀,但这一特性在目前的游戏中难以体现,沿中轴线布置是4座三联装主炮塔分为三段布置,A炮塔置于艏部,B和C炮塔安装于中部,D炮塔安装于艉部,而4具烟囱则两两一组分置于中区主炮塔的前部和后部,前部烟囱高于后部烟囱,在A和D炮塔两侧安装有形似气泡的双联装120毫米副炮组,艉部设置有用于观察其他舰艇在编队中位置以便于协同行动的平台,上层建筑尺寸较小且结构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