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闪现“恢复视力”的奥秘
作者:茉莉使者(Gui Lei)2022年3月8日
(严禁转载,仅B站站内使用)
本文涉及内容:
【1】贝茨训练恢复法理论分析与见解
【2】“银战车”800度视力恢复的考古说明
【3】眼部解剖学知识,眼部光学原理,眼部健康
通过视觉闪现恢复视力,“近视是可逆的”,曾经给无数近视患者带来希望。但是,“眼轴拉长导致的真性近视是无法自然恢复的”,这句话又打击了多少近视患者,包括我。因此,经过前一篇文章的视力问题分析,我趁热打铁写下这篇文章,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告诉你,“视觉闪现法有用,但无法根本解决真性近视”(审核大大手下留情,这是一篇科普文)
一、视力的主要调节因素
我们眼睛调节视力由四个要素组成:
(1)睫状肌
(2)晶状体
(3)眼球体
(4)眼周肌
二、视觉呈(成)像原理
基于解剖学原理和光学原理解释视觉成像。光线进入眼睛时,首先透过覆盖在晶状体表面的透明角膜,穿过控制进光量的虹膜圈,然后经由晶状体这个生物凸透镜的折射,以眼球内的玻璃体为传输介质,到达眼底的视网膜,视网膜把光线信息传递给视神经,视神经把视网膜的全体光感信号传递给大脑。特别的,在宏观角度,现实物体的像,经过瞳孔以及晶状体凸透镜,缩小地呈现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厚度决定了它作为凸透镜的折射角度,表现为给定物体距离也就是物距,得到焦距长度。当聚焦的焦距等于眼轴长度时,视网膜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1)由瞳孔的小孔成像原理,视网膜上接受到的像是倒立的。(2)折射系统中,物和像异侧,所以视网膜上的像是实像。(3)控制晶状体的厚度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当焦距小于眼轴长度时,呈像模糊。焦距大于眼轴长度时,呈像模糊。当焦距等于眼轴长度时,焦点对准视网膜光感细胞,呈像清晰。因此,晶状体的厚度和眼轴长度共同决定了眼球呈像的清晰度,最终脑内成像清晰度主要由视网膜光感细胞的健康度决定。眼脑视神经通路和大脑视觉处理神经细胞的正常与否,决定了视力有无。
综上理论分析,我们有以下结论。调节晶状体的厚度和眼球的轴距可以提高眼球呈像清晰度,保持视网膜光感细胞的健康可以带来极佳的视觉画面。
三、眼部疾病的经验总结
基于解剖学顺序,对眼部疾病的经验分析如下:
(1)角膜脱落或受损,会导致无法正确进光,因为角膜就像相机的偏振镜头一般,所以导致失去视力。
(2)虹膜痉挛,会导致杂质阻塞在角膜四周和虹膜交界的角落里,因为虹膜就像相机的光圈,角膜就像相机的的最外层镜头,杂质阻塞在光圈和镜头之间,多到挡住了正常进入光圈的光线,造成了视野受损,所以就是青光眼的原因。
(3)晶状体问题,近视的直接原因。也是散光的间接原因,一说散光是角膜不平整,本文认为是晶状体不平整导致了角膜不平整,间接影响了散光。
(4)玻璃体混浊,会导致光线经过眼球内部的时候,会有显微镜效应,也就是我们的“飞纹症”啦。
(5)视网膜脱落和黄斑变性,就是好像数码相机的感光芯片表面镀膜脱落,以及感光像素生锈了。直接导致色彩出错,视觉畸变。
(6)视神经压迫,会导致视觉不稳定甚至失明,常常出现在颅内肿瘤和高血压人群。
(7)大脑视觉功能区受损,直接就是看不见了,常常出现在颅内出血及中风患者中。
描述完毕。作者我从小到大的所学所感,呕心沥血总结给你们了。
四、可控的视力调节因素
我们大脑不能直接改变晶状体和眼球体的状态,但是我们大脑可以控制到睫状肌和眼周肌。睫状肌收缩时可以让晶状体变厚,放松时晶状体恢复当前默认的状态,注意是当前默认状态。眼周肌每个眼球上下左右共四条,往后收缩时可以控制眼球的转动方向。
五、视觉闪现恢复概念的由来
起源于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的锻炼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是视力恢复的基本假说。而以“银战车”的描述是,睁开眼瞬间,感受眼球向内拉扯的感觉,视力瞬间清晰。“银战车”还表示,先戴镜练习,掌握技巧后再以50度为单位降低近视度数,他从800度近视恢复到了200度左右视力。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心里一颤。对!
基于贝茨的训练法主要训练睫状肌,基于银战车的训练法主要训练眼周肌,其实他们的原理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归于视觉闪现恢复方法。
六、视觉闪现的实战
闪现篇
这一词来源于肌肉的瞬间爆发力,训练闪现就是要训练眼部肌肉的瞬间调节。
(1)睫状肌是需要放松才使得视力清晰。因此是“收缩反弹”机制,就好像弹簧拉长后回弹收缩到比原来还短。
(2)眼周肌肉是需要四条肌肉同时收缩使得视力清晰。因此是“直接收缩”机制。
视觉篇
(1)晶状体周围围绕着一圈睫状肌“弹簧”,睫状肌收缩是向着瞳孔中心的,挤压晶状体变凸变厚,睫状肌放松后,晶状体恢复当前默认状态。因此,提出睫状肌闪现方法【看近突然看远,看多远,看到视力清晰与模糊的交界点】,睫状肌收缩回弹,用回弹的力把晶状体拉伸到比当前默认状态还薄的状态,实现瞬间的清晰。
(2)眼球体上下左右由四条眼周肌包覆着,眼周肌的收缩是向着视神经的,移动眼球改变视角和双眼对焦。事实上,眼周肌肉本身没有改变眼球形态的需要。(我们看近处时,晶状体调节到达极限,眼球自发被动变凸,这是的眼周肌肉被反向拉伸,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就会眼疲劳了!)眼疲劳状态不宜训练眼周肌的正向爆发力。因此,提出眼周肌闪现方法【放松状态下眼球弹性好,眼周肌韧性好,以慢速看向模糊的远处,微秒级同时快速收缩四条眼周肌】,缓慢看向模糊的远处是为了晶状体完全放松,眼球有被动缩短的趋势,此时眼周肌瞬间发力收缩,眼球顺势缩短,实现瞬间的清晰。
恢复篇
视觉闪现现象的出现是睫状肌和眼周肌肉力量增强的表现,只是视力改善的征兆,并不是说用“视觉闪现”来恢复视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视觉闪现更多的出现,说明我们的做法使得视力有了改善。
“银战车”所说的视力恢复就是实现可控视觉闪现,其实是不对的。可控视觉闪现,仅仅说明你掌握了眼部肌肉的爆发发力方式,使得视觉闪现现象可以靠自己的控制出现,视力只是暂时的“恢复”。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视力真正恢复的标志其实是晶状体正常的形变范围与眼球正常的眼轴长度。
七、总结
视力恢复,本质上是恢复晶状体的弹性和眼球的正常长度,以目前的医学研究,晶状体的弹性可以恢复,但眼轴的眼轴长度发展是不可逆的。因此,《使用视觉闪现技术实现视力恢复》的命题终于在本文有了答案:
(1)贝茨的睫状肌闪现可以实现晶状体部分的视力恢复,可以减弱晶状体僵化的状态,逐步恢复晶状体活力,最终完全恢复健康的晶状体;
(2)“银战车”的眼周肌闪现无法实现眼球轴部分的视力恢复,只能通过可控视觉闪现来主动收缩眼球,达到从800度到200度的视觉闪现“奇迹”,遗憾的是眼轴本身并不会因为这种视觉闪现方式恢复正常了!你只是在不停地压迫眼睛这个“水球”而已。
再回到开头,“眼轴拉长导致的真性近视是无法自然恢复的。”确实是真的,也别不信了!近视也确实可逆,但自然恢复法仅限于晶状体屈光度近视,所以,我们要爱护视力,保护眼睛!不然,飞秒激光等着你!?把眼轴拉长的部分用削减角膜厚度的方式抵消掉,也没什么不可以嘛!╭(-^-)╮(倒立)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