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密度各向异性磁性增强的Ti3c2TxMXene@Ni微球的微波吸收性能

2022-01-24 10:31 作者:北科纳米  | 我要投稿



一、文章概述

二维材料,特别是新兴的MXene,在能量转换/存储和电磁屏蔽/吸收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然而,MXene固有不可避免的聚集和无磁损失极大地限制了其电磁吸收的应用。磁性器件的引入和良好的结构工程是提高微波吸收(MA)性能的替代方法。在此,作者报道了一种组装双层MXene@Ni微球的球形化策略,其中通常的层状MXene被重塑成三维微球,为Ni纳米尖刺的定向生长提供了衬底。虽然这种结构特性提供了大量可接近的活性表面,有效地促进了介电损耗能力,但磁性镍纳米尖刺的引入使额外的磁损耗能力成为可能。由于这些优点,合成的3DMXene@Ni微球的MA性能更优越,在超薄厚度(∼1.5mm)时,最小反射损耗值为−59.6dB,有效吸收带宽为4.48GHz。此外,电子全息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各向异性磁性对提高MA性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为mxene基材料作为高效微波吸收器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二、图文导读

图1.三维PMMA@MXene@Ni的形成示意图。


图2.(a、b)PMMA@MXene;(c−f)3DPMMA@MXene@Ni;和(g、h)2DMXene/Ni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3.(a,b)少层Ti3C2TxMXene;(c,d)PMMA@MXene;(e−g)3DPMMA@MXene@Ni;和(i−m)2DMXene/Ni样品的TEM和HRTEM图像。(h)3DPMMA@MXene@Ni样品的STEM图像及相关元素映射。


图4.(a)MXene/MXene界面示意图。(b、c)MXene的离轴电子全息图及相应的电荷密度图像。(d)沿白色虚线箭头获得的电荷密度曲线。(e,i)PMMA@MXene@Ni微球内的MXene/Ni界面和Ni/Ni界面示意图。(f、j)对应的离轴电子全息图。(g,k)在MXene/Ni界面和Ni/Ni界面上的极化电荷密度分布。(h,l)g和k中白线标记区域的电荷密度分布。

三、全文总结

综上所述,一种引入均匀磁性成分并抑制MXene固有自重压的优化策略是构建一个三维PMMA@MXene@Ni微球,该微球由内部MXene薄片和外部Ni纳米尖刺组成。合成材料具有优异的MA性能,在15.76GHz时的最小RL值为−59.6dB,超薄厚度仅为1.5mm,EAB为4.48GHz。高密度镍纳米尖刺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合成材料的磁损耗能力,而且还导致了电磁非均匀界面的产生,显著提高了MA的性能。此外,镍纳米尖刺的强磁各向异性特性保证了大量的磁耦合,进一步促进了磁损耗能力的增强。这些发现证实了优良的MA性能无疑是由于PMMA@MXene@Ni微球的结构特征的显著优势。因此,这篇文章所研究的方向,为MXene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结构工程概念和磁性改性方法,并促进了MXene基MA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本信息源自互联网仅供学术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高密度各向异性磁性增强的Ti3c2TxMXene@Ni微球的微波吸收性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