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私生子到道长再沦落到街边卖艺 瞎子阿炳的传奇一生(上)【海盗电台人物传系列】

2022-05-01 21:57 作者:-CHOCOLATE-  | 我要投稿

1.

初夏的朝阳洒向了亚欧大陆东方,刚刚改革开放的北京迎来了波士顿交响乐团。时年42岁的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指挥乐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演出,随后到达中央音乐学院

年轻の小泽桑

他与同行人员一同观摩一场中国民乐欣赏活动,其中就有那一首著名的《二泉映月》。随着二胡声起,小泽征尔的内心被触动了,他掩面而泣。一曲终了,当乐手要演奏下一首曲子之时,小泽征尔站起来抱住了她。因为就在前些天,他也指挥了交响乐版的《二泉映月》,但与大编制的乐团相比,二胡声却更直击人的灵魂,他说,如果他提前听过二胡表演这首曲子,他也许就不再敢指挥了。

“这样的音乐是要跪下来听的”

优秀的作曲家能够很好的将情感融入作品当中,而对于二泉映月来讲,它则完美融合了其作者——华彦钧(艺名阿炳)一生庞大的起伏悲剧,琴声背后,不仅是华彦钧的悲惨一生,更是一个时代的哀歌,要想了解这首歌曲的传奇,我们要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去了解它的作者——华彦钧,和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2.

阿炳原名华彦钧,光绪十九年(1893)出生于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雷尊殿香火很旺,其父名为华清和,正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长,熟悉道家音律,有着铁手琵琶的美称。母亲秦嫂,原名为吴阿芬,在嫁入秦府一年后不幸守了寡,在丈夫的葬礼上遇见了前来做法事的道士华清和。

两人私通后不久,秦嫂便怀上了华彦钧。在那个年代,如此不贞的行为不仅会受到道德上的严重歧视,更是要受“浸猪笼”的严酷处刑(把人塞入竹编的笼子里淹死),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小华彦钧被送到了乡下寄养,而吴阿芬最后在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于同族的压迫下被逼投井而亡,那一年,华彦钧三岁。

也是在那一年,江西龙虎山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到无锡巡游,给小华彦钧赐名,并称此儿有真人之相,但是真实性存疑。

由于清规,阿炳私生子的身世不能对外界公开,因此,华彦钧与父亲只能以师徒相称。作为当地著名道士的后代,华彦钧天资聪颖,八岁时就当上了小道士,并在私塾念了3年的书,随后从父亲与其他乐师那里学习道教音乐。

道教佛教在传教上有一定区别,佛教主要依靠念经,而道教则主要依靠音乐,因此在无锡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道教音乐占比极大。华彦钧年少就接受昆曲雅乐的熏陶培养,12岁那年便从私塾退学,开始当起职业乐师。华彦钧的悟性极高,许多乐器不需要刻意学习就能掌握,而即使这样天赋异禀,华彦钧在练习乐器上的刻苦也丝毫未减。

吹笛子时,他将铁圈与秤砣加在乐器上以锻炼臂力,站在迎风处以锻炼风口。拉二胡时,他会换上更粗壮的琴弦以练习手劲,琴弦经常被他练到布满血痕,手上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这样的练习虽然痛苦,但是也使得华彦钧的技艺进步飞快

年的农历九月十三至十五日,无锡城内所有道士都要集中起来进行大忏,其本意是为了祈福避灾,期间,无锡城内所有道家乐班要举行演奏比赛,其成绩可以直接影响到道观的名望与当年的香火,各路高手都云集于此。可是宣统二年(1910)的大忏仪式,到了雷尊殿上场表演时,司鼓却出了问题没能登场。司鼓在乐班中相当于指挥的地位,没了司鼓,演奏很难进行。情急之下,年少的华彦钧接过鼓棒,演奏一首《十八拍》,统领全场,行云流水,华彦钧因此受到了很高的赞誉,他的名望也随之传播开,并当上了雷尊殿主事,距离当家道长仅一步之遥。

 

3.

披头士乐队的成员可以因为其在音乐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授勋加爵,贝多芬可以凭着自己天才般的作曲能力而傲视权贵,但是在中国,特别是旧中国,可不适用。

中国的艺术从业者一直不被重视其社会价值与地位,统治者们认为他们所创作的是下作的东西,为了打破这种不公,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尝试过,例如关汉卿,而结果无非是以卵击石。

年轻的华彦钧也是这茫茫人海中的一员,他发现自己虽然在道士中威望很高,但是在外人看来,仍然是不入流的家伙。华彦钧尝试着走出道观,结识社会名流。这期间,无锡城里一户书香门第的公子杨荫浏向阿炳请教江南丝竹演奏技法,但是杨父却十分瞧不起华彦钧的出身,杨荫浏的进步思想与父亲顽固的封建思想间隔阂过于巨大,杨荫浏索性离家出走,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杳无音讯,这件事情让华彦钧备受打击。

杨荫浏先生


到了1918年,华清和病危,据传其临死之前,奄奄一息的华清和将华彦钧叫至床边,用尽最后的一口气向华彦钧坦白其真实身世,将雷尊殿交给他继承,随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虽然真实性存疑,但是人们历来喜欢更有戏剧性的故事不是么。

华清和去世后,华彦钧接替父亲出任雷尊殿道长,这时,他的技艺精湛,嗓音嘹亮,长得一表人才,有着“小天师”的美誉,名望与财富双收,只是这样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4.

能是出于对吴阿芬的愧疚(吴阿芬死前华清和一直没敢出面承认),华清和生前对待华彦钧堪称溺爱,小华彦钧一直过得衣食无忧,活得恣意妄为,华清和在世时可能还出于规矩有所忌惮与收敛,但是华清和去世后,名誉与地位,金钱与权利,欲望与贪婪,彻底让华彦钧迷失了自己。

同时,他得知他最尊重与敬仰的师傅居然就是那个抛弃母亲,导致其投井而亡的负心汉,这使他的精神受到了巨大打击,他的生活失去了节制,开始挥霍无度。他的交友不慎让他染上了赌博与大烟,频繁出入花柳场所,那个曾经无比天才,无比潇洒的“小天师”开始了自我堕落之路。

但因为雷尊殿的香火很旺,靠着华清和生前积攒的名望与地位,华彦钧可以很轻松的收到大笔烟火钱,但这也使他更加挥霍无度。在烟管里,华彦钧结识了一位叫做阿珠的姑娘,被当地的乡绅逐出家门后,在烟馆里当接待,二人很快相爱,但是这段爱情注定没有好结果,因为阿珠也有严重的大烟瘾,还经常偷阿炳的东西去换钱抽大烟,二人多发争吵,阿珠甚至把雷尊殿里象征着道长权利与尊严的法器给卖掉了,二人最后不欢而散,而在那之后不久,华彦钧性病再次发作,染上了梅毒,在严重的疾病与当时中国灾难级的医疗系统的配合下,华彦钧瞎了眼,他仅仅当了三年的道长。

道观中的弟子们以此为由合伙将他驱赶出了雷尊殿,这年的华彦钧才不到二十七岁,却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卖艺生涯(华彦钧生命最后几年不以卖艺维生),他的挥霍与放纵终于迎来了报应,身边只有二胡作伴,他没有钱,也没地位,蜗居在“一和山房”,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人们看他的眼神全然没有了恭敬与仰慕,有的只是冷眼与嘲讽,华彦钧也深知自己现在的处境是自作自受,也不配有什么过多的怨言。他重拾了被自己荒废掉的手艺,在街边以拉二胡为生,还取了一个艺名,叫做阿炳。他父亲在世时,因为华彦钧五行缺火,于是给他取了这么一个小名,以这个名字作为他的重生。

 自此以后,那个纨绔子弟,那个自甘堕落的废物华彦钧死了,取代他的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那个用一把二胡向命运与时代宣战的东方贝多芬。人们最后记住了他的名字,只不过这次,他的名字叫做阿炳。

阿炳在世时的唯一照片



从私生子到道长再沦落到街边卖艺 瞎子阿炳的传奇一生(上)【海盗电台人物传系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