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老师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内容,直言她三观不正,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最近自己沉迷于传统文化,或者说国学经典的阅读。同时像《百家讲坛》诸子百家与王阳明心学,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吃过午饭,自己也闲暇着,于是逛了逛某乎,看到这样的一个热点---《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内容,说我三观不正,我却不认为自己是错的,该怎么办?》。下面截图就是具体的问题内容:

三观简而言之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以为该学生在作文里说了一些“惊人”之语,结果却和我想的相差甚远。这与现今一些学生在作文上写所谓的“爱豆”,以“爱豆”作为自己的三观基石根本没得比。
我们看看内容,该学生选的是“③她自己想去创业,开民族服装设计公司。”“我作文里写,希望她去创业,追求梦想。她一个学设计的帮不上太大的忙,可以创业成功后找师范毕业的老师去教孩子,做到利益最大化。”
按照我的理解,学生作文里的出发点也就是大方向是没问题的,是希望女孩创业成功后力所能及地回馈山里,提高孩子的文化教育。而具体的回馈方式(找师范毕业的老师去教孩子)和那句“利益最大化”倒是有待商榷。
老师的具体解决方式也很简单,不是直言学生的三观不正,把学生创业这个方式予以否定,甚至还让学生戴上“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关系国家大义与个人”这顶高帽子,而是详细讲述一下一些不错的回馈方式,如在自己的能力下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然后多组织点支教活动,学习材料的资助,另外也可以做扶贫那一块助山里脱贫等等。
对于“利益最大化”这句话,老师适当地指出回馈山里谈的不是利益,而是一份心意,一种乡情,也是对家乡未来的一份愿景。这不是说一个人出去外面的世界,功成名就了就一定要回馈家乡,让人觉得带有强迫性,而是一种对家乡情与义的缩影。
之所以看到这个问题会如此感慨,那是因为之前在看王德峰王老师的演讲时,谈到了课堂教育的问题。
传道、受业、解惑,后两种老师基本都能做到。而作为学堂第一位的传道有时做得不太够,这也是最难的教学所在。授业解惑是知识的传承,而传道则是智慧的点拨,大道的传承。
而学生呢,我们从来不缺客观事理,唯物辩证的教育,缺的是价值构造的基础以及人的本心溯源。
有人曾言,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乃圣人也。这些何尝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修身立命之本,人生之目标呢!可惜今人对此亦渐去渐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