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6,49】二战拿下高项,我做对了这3件事!
软考备考经验分享 本文作者:姚 本人今年30+,在北京从事IT软件开发工作。2023上半年参加了软考高项并且通过了考试(55,56,49)。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软考历程。
我在2019年下半年就报了软考中级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但是那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备考。但是当时已经报了名,冲着报名费不能白交的原则就去了考场。考试下来的收获就是,第一我熟悉了考场和考试形式,第二软考中级没有那么难,至少选择题不难(考试成绩37,15)。 在2020年疫情的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一年时间,为了高效备考一次通过考试报名了《科科过》的培训课程,经过努力终于通过了上半年的考试。
所以我的经验就是:在培训机构学习可以专攻重点知识,有的放矢,学习效率高,对于职场人来说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成本。PS:科科过中级的老师讲的课很赞!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我在2021年下半年又报考了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当时也是因为刚换了工作,事情比较多,没有好好的备考,也没有报名机构。当时心态只是想试试裸考能拿多少分,遗憾的是21年下北京没有举行考试,到了22年上半年也没有举办。顿感考试机会弥足珍贵。 22年我
果断又购买了《科科过》的高级的培训课程
,但是学习的不够充分。一番“鏖战”,顺利落榜(54,37,45)。但是我清楚了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计算题能力太差,论文虽然惊险通过,但是仍然需要提升,毕竟不是每次都幸运。 时间来到2023年上半年,这次我决定全力以赴,一击必中。所以我从1月底开始着手备考。
把老师安排的每周课程又基本上过了一遍,按时提交作业,按时复习。除此之外,要着重训练计算题。所以我把往年的真题又重新算一遍,并且反复思考题型的设计和总结答题技巧。对于论文,一是要熟谙知识框架,熟悉其行文结构,掌握书写技巧;二是要练习书写论文,提升手写能力。
尽管已经准备充分,但是在备考前几天感觉还有很多的计划没有完成。知识在我的脑子里来了又走,想留住他们好难!所以直到考试前的几分钟,我仍然在调整状态,强化记忆知识点,并给自己加油打气。考试过程还算顺利。 1. 上午考试力争答对每一个题, 确保颗粒归仓,会的都答对;下午案例题首先操刀计算题,我的老对手。当时答完计算题我感觉案例考试基本拿下,等到考完跟同学核对答案才发现错算了一个值。 2.案例题的其他两道简答题,我个人感觉 除了老师在教材里标记红色重点的几个知识要掌握,还有就是需要有一些对教材的理解。比如最后一个题考察了新概念,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写,但是可以从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答题的方法入手,把相关联的内容和理解写出来,是可以得分的; 3.我的论文考试也不算顺利,虽然前一天刚复习了风险管理的论文结构,但是第二天我是一句也想不起来!救命~~还好我的 知识框架比较牢固,靠着主干知识点把论文写了接近2500字,中间还包括一个RBS的清单,手不停一直写到最后5分钟。考试完了只感觉手在发抖,我是考场内最后一个离开的。
回顾我的考试历程,自己的努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也离不开机构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交流。科科过强哥教的干货超多,压题很准,助教老师的协助也很及时,专业辅导主打一个高效。
谢过啦~下半年计划向别的目标进发! 个人的一些学习过程中的图像资料:
真题至少刷两遍
论文抄写
机构的教材-复习效率很高
论文就是要多写多练
计算题多练习多画图
~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年轻时候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