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经验分享丨从理工背景到手绘142的逆袭之路

从理工背景到手绘142的逆袭之路
——吴宇彤经验分享
初试成绩:379分;
手绘成绩:142分。

考研之路总是坎坷曲折。面对一战失利,有人选择了放弃,有人则选择迎难而上,再接再厉。吴宇彤同学就是一位不畏挑战选择二战的同学,最终成功二战上岸北航。
在备考期间,她认真听取美然老师的建议,完善备考计划、调整复习策略、攻克考研难关,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稳中求胜。
我们衷心祝愿吴同学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继续保持努力和执着,不断进取,砥砺前行。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考研经验。我是吴宇彤,本科就读于北航工业设计专业,此前高考是理科生。一战时我想考北理工的视传方向,但没有上岸;二战我总结经验教训,把目标转向北航的设计学,历经艰辛总算获得了成功。
我今年的初试成绩是379分,其中政治56分,英语一76分,理论105分,手绘142分;初试复试均排名第五。
对我来说,绘画完全是业余时自己的个人兴趣,能够把爱好精进并获得老师的认可,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我也会把经验分享给大家。

在开始分享各科的复习经验前,我想强调一下考研选取目标的重要性。考研是一场历时很长的战斗,对于这样的考试来说,务必要选择正确且适合自己的院校。
因为我自己是不喜欢制定计划的人,也很不喜欢收集这种信息,所以一战时对选择的学校了解非常少,草率做出决定后就立刻一股脑地投入到复习中,这直接导致了我的失败。
我认为大家在开始正式复习前,一定要收集尽可能多的院校信息,包括的层面越多越好,比如自命题科目考什么(最好具体到内容、风格)、学校概况、学院位置及招收人数、甚至校风、院风、导师风格等等。信息的来源最好是直接在学院就读的学长学姐,大家可以广泛运用一下自己的人脉。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直接问美然的老师,我想他们应该会有很多了解,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大家常说考研有时选择大于努力,希望同学们不要重蹈我一战的覆辙。


合理选择机构:
我大概从初二起就会在业余时间自己画画,不过虽然自学过一些技法视频,但没有系统练习过专业的绘画;而且我一般是使用数位板,手绘基本没有接触过。我是从第一年决定考研的寒假时在美然报了全程班,跟着老师一起学习马克笔手绘的。虽然有一定的绘画经验,但马克笔技法还是需要学习和适应,我认为美然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大帮助。
我的手绘是142分,应该是与另一位同学并列第一,能以非艺术生的身份取得这个成绩我还是很开心的。北航手绘可以自选素描和快题方向,我选的是快题方向。
对于视传手绘来说,构图和创意是最重要的。我不是很擅长构图,这方面从美然的课程中学习了很多;平时也会多观察花瓣、B站等网站上优秀的快题手绘采用了什么样的构图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但不要抄袭噢)。
此外,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整体保持统一性也是很重要的,能够使作品为观者留下更好的印象。我认为想要实现这一点唯有多积累多绘画,从大量的尝试中逐渐将自己的创作风格稳定下来。


(作品及创作过程)


(其他手绘练习)

我史论考得不是很好,给大家分享下经验教训。
首先,因为我是理工科出身,艺术史是完全0基础的。
但我今年没有选择跟课,只报了美然12月的冲刺课程,其他时间在家自己看学姐给的资料以及专业书,整理和背诵知识点。我感觉我自己复习时,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没有什么概念,导致考试时考到了很多我以为不会考就没有看的内容,所以有很多选项我不太认识……最后我的成绩也不是很好,还是比较后悔的。我觉得和我一样跨考的同学或许还是报个史论专业课会好一些,自己闭门造车可能容易出问题。
tips:
北航史论中做原题是非常重要的,主观题和客观题都容易考到原题,大家务必把市面上能找到的真题全部做一遍,每道题都搞懂。

其实我两年都在政治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但是结果并不好,只能说我真的不是很擅长这个学科,因此只能给大家分享一下通用的一般学习经验。
政治可以不用太早开始复习,因为背诵的内容太提前学最后会全部忘记……一般来说,政治选择一个老师全程上TA的培训班即可,我一战二战中听过腿姐和徐涛两个老师的课程,我认为没有明显的差距,大家可以把免费的试听课听听,更喜欢谁的风格就选谁的。
跟其中一个老师听完强化课,把每部分知识点过完、练习题做完后,就可以适当地刷题,如果时间还早,可以刷肖秀荣老师的肖1000(但是肖1000太多了,大家有选择性地做)。
如果已经临近九十月,就可以适当地了解一下仿真题目了。因为政治的时政老是会变化,肖四、肖八、腿四的出版时间都会比较晚,记得留意一下时间去买。
感觉这几年政治都有反押题的倾向,因此不要盲目地背诵押题内容,最好听听腿姐的答题技巧,学会做题而不是无脑写背诵内容。另外就是北京地区以政治大题压分著称,大家在定各科目标和预估成绩时,千万别把政治看得太乐观,否则真的很容易翻车……

我的英语基础较好(裸考四六级、一战时英语二86分),所以今年大量削减在英语学科投入的时间。因此英语我就不细说了。
借这里跟大家说一下:一定要对自己各科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擅长的科目保持必要的练习量即可,节余的时间投入给不擅长的学科。考研的时间非常非常宝贵,一定不要浪费时间,用在刀刃上,假装努力感动自己是最没用的。
英语学科最重要的两件事我认为是背单词和刷真题,无论如何压缩,这两点还是要保持。

最后,给大家讲一讲我很想说的话。我的很多学长学姐、身边同学在考研过程中,都制订了非常周密的考研计划并严格执行。我也认为能做好计划是最有成效的,非常推荐大家按部就班地进行考研复习。
但我个人其实非常不喜欢制定计划,而且比起每天持续完成同样的任务,更喜欢选择其中几天突击完成高强度的学习,然后热情消减的几天轻松地复习。因此,我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着重于抓住高峰期使劲复习,把最重要的内容(政治重点章节、史论高频考点、完整的手绘快题等)在最有动力的时候弄懂。比较颓废不想复习的日子就遵从内心轻松度过,以复习细碎知识点为主,甚至会用于休息,完全不学习。
这种方法使得我的整个考研过程心态非常平和,没有发生崩溃的情况,能以饱满的状态学习知识,因此效率非常高。如果有性格跟我相近的同学,或许可以参考这样的复习节奏,不必盲目学习别人做计划,结果又不能完成。
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很明显,就是容易过度放松。我认为这需要心里始终挂念着考研这件事,抱着明确的目的,问问自己如果今天休息了,总体该学会的东西还能不能学会?采用这种方法学习时,我觉得一定要对总体的学习目标有清醒的认知,并且绝对不能玩过头,轻松学习几天后,还要重新高强度地学习。总之,其实学习计划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定不要盲目跟风,找到能让自己效率最大化的方式。
还有一点想和大家说的,就是考研一定不要和周围同学瞎攀比复习的“量”(也就是不要卷……)。我在考研路上见过各种以非人速度大量背书和做题的同学,尤其是社交平台有各种各样的卷王在晒自己的超高强度复习,被裹挟其中时我一度非常焦虑。但其实,考研是一场超长马拉松,没有人能够真正从头到尾都保持机械一样的学习方式。
长期用不符合自己的强度学习,最后一定会效率低下,变成“假学习”。而考研是只讲效率不看量的,这种假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只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该学会的知识都学会了,就是优秀的复习。希望大家可以自信起来,考研期间本来精神状态就很脆弱,不要因为攀比而焦虑。
考研是一场残酷的竞争,但也能视为一种修行。祝愿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技能的提升、自我的认知,从而变成更优秀的自己,而这样的你一定能够如愿以偿。希望我写的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