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一些稀烂考据】伊比利亚观察日记
食用须知:
1.本文所有内容均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一些可能非常牵强,轻喷。
2.如有不足或想要补充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提出。(当然,前提是如果有人看的话…)
3.由于本人对克系神话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本文仅考据伊比利亚neta现实历史的部分。
4.人已经在被审判庭追杀的路上了,勿念。
1.关于伊比利亚的原型
虽然大家都说伊比利亚的原型是西班牙,但是我还是想说现实中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家不止西班牙啊喂!

总之,对于伊比利亚的原型,个人还是站伊比利亚=西班牙+葡萄牙(毕竟,葡萄牙人才是最早的航海家。)

不过据覆潮之下及部分干员档案里所描述的,伊比利亚人乐观、热情、“如果能够哭泣,一定会号啕,如果能开心地笑,一定会放声大笑”的民族性格,比起把忧郁刻进DNA里的葡萄牙人,确实更符合被称作热情之国的西班牙…
2.“黄金时代”、远洋舰队与失落的大航海之梦

西班牙、葡萄牙,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锋。
(←而且还是回费先锋,带回来的黄金全部流入别国自己啥也不剩的那种。)
我们都知道,早在十五世纪,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在中世纪的蒙昧中进行着无休止的养蛊时,葡萄牙人就已率先染指大洋,向未知的蓝色领域进发,而统一后的西班牙也紧随其后,通过航海夺得了世界的霸权。
而在当时的欧洲,大西洋称作“死亡绿海”,被认为是不可航行的,某种意义上也和方舟世界观里海的概念相合。
在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像方舟世界的伊比利亚一样,最先认识到了完整的世界。

在覆潮之下SV-ST-2中歌蕾蒂娅提到了“黄金的大船”,深靛的档案中提到了“她窥见了黄金时代的一角”,棘刺档案中提到了“那里曾流传有黄金国度的美名”。
反复使用的“黄金”一词,既可以理解为对伊比利亚曾经辉煌的比喻,也可以理解为对大航海时代历史的neta。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
西班牙、葡萄牙的强大,是因为在殖民地上获得了大量黄金;他们的衰落,是因为“富于黄金,贫于生产”。

←不过从现有情报来看,方舟伊比利亚的衰落更多是因为外部因素(海嗣抄家),且从目前情报来看伊比利亚拥有相当可观的科技水平,并不“贫于生产”(都有钻井了还贫于生产呐…),也并未像西班牙帝国后期那样大肆对外征伐,鉴于现在具体情况仍不明晰,等关于“大静谧”事件的更多情报出来后再做讨论。
【11.02追加内容:伊比利亚的黄金之船,究竟驶向何方?
(整合自我和我一位同坑的表哥的交谈。)

目前对玻利瓦尔的原型虽有一定争议,但至少,其原型是拉美某国或多国这一点上是确定的,而多索雷斯的人工湖里又有一艘伊比利亚时代的沉船,为此,我们不难想到西班牙、葡萄牙对拉美的殖民统治以及罪恶的“三角贸易”,因此,个人猜测伊比利亚的黄金大船,极有可能就是去往玻利瓦尔的。
(看地图感觉伊比利亚-萨尔贡-玻利瓦尔似乎可以连个三角,但据已知剧情萨尔贡南部是焚风热土根本上不了岸,而且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萨尔贡跟伊比利亚有关系,所以就当是我的瞎猜吧。)
诚然,伊比利亚人要去玻利瓦尔走陆路也行,但沿途可谓是遍地炸雷——可能要经过局势复杂的维多利亚(皇家海盗警告),信仰不合的米诺斯和谢拉格,字由且民风淳朴的哥伦比亚……
如果伊比利亚人所掌握的阿戈尔技术可以使他们免于海怪骚扰(又或者海嗣因为“得不到神谕”/在跟阿戈尔人干架没空理他们等等的原因直接无视他们),那从绕开陆地上那些难缠的国家、直接从海上航线到达玻利瓦尔确实省事多了。
况且,当年葡萄牙人想要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不就是奥斯曼土耳其霸占了传统商路吗……
(不过,当然也不排除“海外还有大陆”的可能啦……)】

……这都快把无敌舰队四个字打文案里了有没有?!
无敌舰队,是西班牙16世纪晚期的海上舰队,拥有130艘以上的大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是西班牙帝国霸权的象征之一。在著名的1588年英西海战中,无敌舰队被击败,此事件标志着海上霸权的天平开始从西班牙向英国倾斜。
所以,维多利亚帝国出来挨打吧…(←有一说一,这事儿跟维多利亚还真没关系。)
某种意义上,伊比利亚的远洋舰队也是伊比利亚征服海洋的象征,而它的“一夜消失”,也是伊比利亚“成为海洋的牺牲品”(引自凯尔希档案)的标志。
3.与拉特兰的关系、审判庭及宗教狂热

目前我们知道,伊比利亚受到拉特兰文化的熏陶,信仰拉特兰教,但拉特兰铳在伊比利亚却受严格管控,且关于拉特兰的事在伊比利亚似乎都较为敏感。
个人认为这可能neta自西班牙开国君主伊莎贝拉一世的宗教主张:伊莎贝拉一世虽然是天主教的虔诚信徒,但却“从不允许天主教的正统观念干扰她的西班牙民族主义”,为此她和费尔南多二世展开斗争使西班牙的天主教及宗教裁判所皆处于西班牙君主而不是教皇的控制下。她规定主教区的主教们必须是有学问的、效忠于她的卡斯蒂利亚人,禁止教皇任命外国人为主教。

而审判庭,从名字来看应该是neta自伊莎贝拉一世及其夫费尔南多二世建立的“宗教裁判所”。

在15-16世纪的西班牙盛行的宗教迫害,和他们的辉煌成就一样著名。
如审判官艾丽妮所说的“为守护伊比利亚的洁净与德行,提起了剑与灯”,宗教裁判所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维护西班牙基督教的纯洁性,促进西班牙的团结与统一。
但不管怎么说,宗教裁判所的不人道与落后性,是不可否认的。
(本段摘自伊莎贝拉一世的百度百科)宗教裁判所不给被告人以申辩的机会,被告不得反驳加给他们的罪名,他们不知道指控他们的全部证据,连控告者的名字也不能知道,被告只有受酷刑折磨的权利,直到他们承认被指控的罪名。根据一项保守的估计,在第一个20年里,西班牙至少有2000人受火刑而死,并有数倍于此的人受到比火刑较轻一些的惩罚。
而在之后,宗教裁判所常被用来镇压宗教改革、迫害新教徒,使本就封建色彩浓厚的西班牙更加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最后来唠唠西班牙的宗教狂热吧…这种狂热或许在早期促进了西班牙的统一与强大,但在后期也和君主专制一样加快了西班牙的衰落,宗教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宗教而发动的对外战争消耗了西班牙的国力,这个骄傲的初代日不落帝国上空的太阳逐渐西沉,曾经站在世界巅峰上的他们最终也和君主专制、宗教迫害等等的封建糟粕一并成为了时代的弃儿,走向了沉寂与衰落。
而如今的伊比利亚,出于宗教狂热与对未知灾厄的恐惧,驱逐、迫害曾给他们带来过先进科技且同样是海洋灾厄受害者的阿戈尔人,以内部的高压与恐怖将伊比利亚推向更深的死寂,使像棘刺这样原本深爱着伊比利亚的阿戈尔人也不得不离开这片曾经被他当作唯一故乡的土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4.一些杂七杂八的零碎细节
(1)伊比利亚的建筑



从以上信息来看,伊比利亚建筑是典型的地中海风格。

(2)伊比利亚的国徽

两边的图案类似翅膀,应该是指其主要种族黎博利。
最下方类似三角形的设计个人认为可能neta自葡萄牙国徽中浑天仪的底座,虽然可能有点牵强……
其中的建筑剪影应该是教堂或灯塔。
最上面的四角星……好像没查到有什么特殊含义,个人认为可能是魔改版的十字架(同参考葡萄牙国徽)或者在航海中可借以判断方向的星宿。

(本人才疏学浅先写这么多吧…以后可能会写个后续啥的…)
…没人了是吧?没人我说啦……我永远喜欢深靛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