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校“悄悄扩招”!择校时如何判断目标院校扩招or缩招?附20考研备考月历!
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下,正确的选择目标学校显得尤为重要。有句话叫“选择大于努力”,虽然有些绝对,但选择的确很重要,一个好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几率更大!
考研择校要看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在个位数的要慎重考虑,计划招1-2人的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决心,建议别考虑。招生人数越多,考上的概率越大。
然而,实际招生人数有时候会比招生计划多,也就是扩招;当然也存在缩招的情况,就是实际招生人数小于计划招生人数,坑的一批。
比如中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招录政策在复试前夕大幅调整,不仅招生名额从87人“腰斩”至43人,“全日制”考生也不能调剂至“非全日制”。

截图来源自:新浪新闻中心 稿件来源: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湖南一高校研究生招录政策前后不一,影响考生,校方否认。
在今年3月中旬也有51考研网的朋友留言提到中南大学复试政策变化“全日制不可以调剂到非全”。临复试前突然告诉考生“不要这么多人了”,原本“全日制调剂到非全”的“保障”也没有了......

大多数院校当年的招生计划公布后很少会在复试之前突然出现较大的变化,那么在新的招生计划没有公布之前,我们该如何根据往年的数据进行判断呢?
一、如何查找目标院校招生计划
两个方法:
①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打开硕士专业目录,按照要求输入搜索条件,比如查找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专硕:

将鼠标放在拟招生人数一栏下方小三角处,可以看到:招生人数不包括推免77人。

但是这里的招生计划人数只是根据往年录取情况编制,实际招生人数会因下拨招生计划和实际报考人数等因素有所调整。所以说,这种方式查找的招生计划人数只能作为参考,我们还需进一步确认。
②研究生院公布的专业目录。
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为例,打开山东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就可以看到里面关于各个专业方向的招生计划、考试科目、备注信息等等,这一份数据相对比较靠谱一些。

截图来源自: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官网2019年经济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二、如何判断扩招或缩招
截止目前,19考研尼录取名单基本公布,我们可以根据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公布的拟录取名单来判断实际录取人数(包括一志愿录取及调剂录取)。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
在研招网的硕士专业目录及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招生简章中均显示统考金融专硕招生人数77人。

截图来源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官网
但在最新2019年拟录取名单中,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统考招生金融专硕实际录取90人,比原计划多录取13人。(以下仅为部分拟录取名单)

截图来源自: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2019年拟录取名单
小编特地看了一下人大去年18年拟录取名单,金融专硕同样拟录取人数90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硕
再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硕为例,2019年统考招生计划47人。

截图来源自: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2019年各专业招生计划
根据最新2019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金融专硕实际录取71人,比计划招生多24人。


截图来源自: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2019年拟录取名单
所以,如果单一只凭招生计划去判断该学校招生人数,可能导致一部分考生看到招生人数少,就选择放弃心仪的目标院校。
一定要学会自己搜集对比报考数据,以同样的方法可以判断目标院校的真实招生情况,深度挖掘报考信息。这样做出的选择,才有可能是最正确、考上几率最大的选择。
当然,扩招仅仅是相对考上的几率大,但扩招并不等于好考,还需要综合其他指标,比如复试分数线、考试内容、学校排名等等。
总之,择校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每一位考研人严肃、认真对待,切不可盲目随大流,别人的主观感受“好考”、“难考”都不等于你的感受,要以数据说话,建议大家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最终定下目标院校。(在51考研网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表格,可下载下方表格word文档)
▽点开放大可查看高清图

在考研报名提交之前,一切都有变化的可能,20考研最新招生简章大约在9月份之后公布(最早的可能7月份,最晚的拖到10月份),也可能出现突然缩招的情况,导致不得不临时换目标院校。下面是小编为20考研鹅准备的考研月历,一些重要的时间点及备考流程,建议大家右上角点击收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