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陆军航空兵装备发展选择刍议

2023-06-08 15:53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陆军航空兵,是最早诞生的航空兵部队,从一战时便担负着对地前线支援,战场遮断等重要任务。虽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陆军航空兵的制空、战略轰炸职能被新生的独立空军包揽,但是为一线火力支援而保留的前线支援强击机和各类直升机,在大多数国家仍属于陆军航空兵的编制序列之内,在历次战争中也不断发挥自己的强大实力。

但是,陆军航空兵由于长期担负着繁重的支援陆军任务,需要使用直升机频繁出入战区,这也使得陆军航空兵在大规模战争中往往付出惨重的损失。以世界最大规模运用陆军航空兵的战争越南战争为例,美国陆军航空兵损失了5000多架直升机,平均每天损失一架,其中损失最大的莫过于UH-1通用直升机,累计投入6994架,损失高达3000多架,平均每两架UH-1休伊就有1架被毁。

UH-1在越南

越南战争惨重的陆航直升机损失原因有很多,除了早期飞机性能不足,使用战术错误等各种问题外,早期直升机自身火力不足也是很大原因之一。在越南最为广泛运用的UH-1直升机,虽然名为“通用直升机”,但是自身无法在一次行动同时运兵和对地火力支援,而且对地的武器也相当简陋——仅有无制导火箭弹和舱门重机枪,这些火力在和地面越南军队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对射时难以占到优势,而且缺乏装甲的设计也使得在低空飞行时甚至面临被AK-47击落的风险。因此在越南战争的惨痛失败后,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专用的武装直升机,并在之后的阿富汗和海湾战争中大显神威。

苏阿战争时期的米24
AH-64在海湾战争一夜成名

同时,由于直升机过于缓慢,为了应付敌方有较强伴随防空系统支援的装甲部队的冲击,70年代各国又开始重视前线支援战机——强击机的发展。在这一阶段,A-10,SU-25和Q-5等知名强击机也雨后春笋般诞生,迄今仍然和武装直升机一样是陆航主要打击的载具。

A-10
苏-25迄今仍然是俄乌战争出勤率最高的攻击机

但是,这种武装直升机+攻击机的组合,在陆军伴随防空火力网愈发强大的情况下,已经越来越难以撑得住了。那么,未来我们还需要陆军航空兵吗?如果需要保留陆军航空兵,我们该如何选择陆军航空兵的武器系统呢?

陆军航空兵 VS 空军——自己手里的永远是最靠得住的

很多人都有一个想法:既然空军主要任务也包括对地支援,那么为啥要保留隶属于陆军的陆军航空兵呢?俄罗斯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1998年废除陆军航空兵司令部,并在2003年将其收归空军。但是从2023年俄乌冲突实战来看,俄罗斯空天军和陆军的协调并没有那么想象中的出彩。除了一开始“1小时22分钟”中VDV(俄罗斯空降兵)和陆军灾难般的协同失误外,空天军也很难如同陆军自有的火炮一样及时有效对一线的敌方兵力进行打击。而在战时情况时,跨军种申请前线紧急出动直升机投送兵力,运回伤员也会很麻烦。因此,虽然理论上空军确实是可以有效对地支援,但是在跨兵种协同下,必然存在很大的数据不通畅的问题,在遭受大规模电子战的情况下,这种问题会愈发严重。

同时,陆军航空兵的作战类型,如超低空突破的前线火力支援和战场遮断,往往需要频繁的使用前线简易机场/直升机起降坪,同时由于敌我识别的需求,己方的前线支援飞机还需要和己方陆军防空单位有效协调。所以,对于这种陆军“随叫随到”的火力支援的需求,保留一只专用的陆军航空兵部队,还是较为适合的。

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和强击机往往需要在环境较差的前线机场部署,和一般依托于永备机场的空军有较大的区别,训练模式也差别很大
2013军改后进入合成营的陆航引导员

陆军航空兵的武器选择——从近距离火力覆盖到远程导弹打击

如同其他的对地飞机一样,陆军航空兵的对地打击距离也从二战时期的凌空投弹,到了现在以空地导弹为主的打击模式。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自然是对方陆军的防空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二战和冷战初期,敌方的陆军防空通常只有37-40mm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此时从直升机居高临下发射火箭弹完全可以压制;但随着陆军开始配备区域防空导弹和发射储运一体车的近程防空导弹,陆航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而现在神出鬼没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也是低空缓慢飞行的直升机的灾星之一。因此,为了对抗敌方射程越来越远的防空武器,陆航部队也不得不加强自己的火力支援射程。以直升机的对地导弹为例,从越南战争时期的射程4公里的线导反坦克导弹,到海湾战争时期射程9公里的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再到如今射程15公里的毫米波对地导弹,无一例外看得出打击距离的不断增加。

AH-1搭配的空射BGM-71陶式导弹,射程3.9公里,采用线导
AGM-114地狱火射程约为9km
AGM-179导弹已经达到了15公里射程

此外,随着地面防空能力越来越强,当初在阿富汗经常出现的直升机以机炮疯狂扫射地面的景象,已经相当少见,而至于直升机另一款很常用的无控火箭弹,目前运用时也多数以抛射为主,鲜少进入平射直接瞄准状态。这样的一大缺点就是精准度大幅下降,缺乏直接摧毁车辆能力。显然,随着空地对抗白热化,传统直升机将不得不越来越依赖远程导弹的运用。

传统武装直升机以俯冲直射火箭弹为主

陆航会全面走向无人机化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如今飞行员日益成为高价值资产的情况下,战场损失飞行员往往比损失战斗机本身还造成更坏的影响。但是现代战争不能没有制空权,也不能缺乏前线支援飞机。因此,在无人机这一事物大规模泛滥的如今,很多人也提出了“应该用无人机淘汰陆航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事实确实是这样吗?

陆军使用无人机的历史已经很久了,早在冷战时期,无人机就替代了载人观测机成为了战场观察火炮落点,校正火炮诸元的利器,现代的炮兵无人机甚至具备了末端激光制导的能力。但是,当代无人机都有一个困难——起降飞控。小型无人机为了简便,一般采用火箭发射,开伞回收;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则需要长跑道起飞。而能够垂直起降的无人机,则往往受制于结构而不适合远航和快速飞行。因此,想要建造一种载弹量能和攻击机、直升机媲美,又能轻易适合在前线艰苦的环境起降的无人机,在目前来看还有很大的技术难度,所以无人机在现实的陆战中,主要担负的职能仍然是侦察监视,辅助功能才是对地支援。

察打一体无人机由于起飞推力小,起落架纤细,往往不适合前线机场粗暴使用

当然,技术一定是会不断进步的,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飞控技术的优化,大载弹量,大航程的战斗无人机并非不会出现,只是在现在,还需要传统的直升机和攻击机站好最后一班岗。

未来陆航理想的火力支援载具应该是什么样的?

个人认为,未来陆军航空兵,会主要装备两到三类对地支援载具,分别是通用高速直升机,可快速部署的无人武装直升机和具备垂直起降的高速无人攻击机。理由如下:

1、通用直升机将成为未来对地打击的骨干。

通用直升机对地历史悠久,早在越南战争期间,UH-1就是越南上空最常见的火力支援直升机。不过,在便携式导弹和自行高炮出现后,这类通用直升机因为没有装甲,且座舱视野不适合对地搜索而逐渐交棒给武装直升机、但是,随着地面防空火力越来越强,武装直升机自身已经难以靠机动性和防御力来硬抗敌方火力打击,因此载弹能力大的通用直升机,将在未来起到远程发射对地武器的主要职责。

通用直升机挂载武器能力往往被忽略
目前大多数通用直升机都配备了光电探头,使得对目标的侦查识别能力不亚于专业武装直升机

2、具备快速部署能力的无人武装直升机

直升机具备在原地起降的性能,这使得它对于跑道的依赖度较低。因此,无人武装直升机,可能是未来应对战场需求的有效选择。不过,目前的无人武装直升机,要么体积过小而不适合携带大量弹药,要么起降不方便。因此,未来应当发展能够以大型卡车运输和部署的无人攻击直升机,可以伴随机动部队作战和回收,保证前线随时能够得到稳定的火力支援。

目前无人直升机尺寸通常不足以携带大量对地弹药

3、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高速无人机

在轰炸对手有较高防御水平的阵地和有完善防空系统保护的车队情况下,一般的低速无人机靠近后很容易被摧毁。因此,应该适当发展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高速(比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飞得快)的高速无人机,能够较快进入和离开战场,同时便于前线快速整备和再次起飞。

陆军航空兵装备发展选择刍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