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楼市“宽松潮”在加速!什么信号?

2022-03-07 19:15 作者:蓝白argentina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蓝白。


最近催更问郑州的朋友,不下15个。


我觉得,这件事不能孤立地看,正好一年一度的大会工作报告出来了,可以从宏观角度,来解读郑州放松调控,对全国楼市的影响。


先捋一下过去几天的时间线。


3月1号,郑州发通知,取消“认房又认贷”,重启棚改货币化,二手房可以选择核定1%个税,20%差额税可以避开,引起轰动。

3月2号,银保监会说,“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我们不希望调整得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太大,还是要平稳地转换。”


3月4号,央行发通知,明确提出,要提升3亿新市民的房贷借款和还款便利度,也就是说,不管是大学毕业生、农民工,还是快递外卖小哥,上班族还是灵活就业者,只要是城市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后的首付、利率、月供,都会有更大力度的扶持。


3月5号,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房地产方面的内容,有120多个字,定调了今年的风向。


比如,连续4年强调房住不炒,第一次提出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这些内容不算多,但非常精炼。


4件事,4个信号,指明了同一个风向。


1,郑州是本轮调控大潮中,首个千万级人口大城、万亿GDP大城、国中城市、米字型高铁城市,忍不住了。


2,房地产金融调控的主管部门确认,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接下来,是平稳过渡的时间。


3,针对3亿新市民的买房金融支持,让首付和利率下调,有了更多的政策依据,不再是地方上的“试探”行为。


4,工作报告再次确认,2022年是调控“怀柔”的一年,不会像2021年锤的那么猛,先让市场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所以,2022年的风向是:稳住。


郑州这一次放松调控,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度?


想必大家都能感受到,这是一次超预期的、全面性的楼市松绑。


不再是遮遮掩掩,不再是零星的、琐碎的“隔靴搔痒”,而是针对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大力度“轰油门”。

需求端,减差额税、二套低首付、拆迁户给钱不给房,老人投靠买房。


供给端,降拿地保证金,调高限价,降首付,降利率。


没有刚需,可以制造“刚需”嘛。


追本溯源,本来,刚需这个词,就是被媒体硬生生造出来的。


好了,说回郑州。


这些政策,在前段时间市长讲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


很多人总是说,从2017年到现在,5年时间里,郑州房价,一路暴跌,全无信心,


这话不对。


准确地说,2017-2021年,郑州楼市一直是横盘。


这个时期,是城市版图从三环向四环扩张的过程。

这个时期,每年都是上半年小阳春,下半年降价促销,波动很有规律。


这个时期,是远郊的绿博、平原新区、南龙湖大跌现原形的过程,也是三环外的金水北——惠济——常西湖——管南轮动上涨的过程。


2021年,是横盘到大跌的关键节点。


如果我的记忆足够准确,2021年上半年,当大家一度以为疫情已经过去的时候,郑州的房价,异常躁动。


金水北轻松2W+,管南毛坯1.7W+,四环边1.5W起,一片生机勃勃。


转折,是720。


这个日子,对郑州的影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洪水冲击的房屋和桥梁,积水覆盖的道路和绿地,都可以在短时间里清理完毕。


可水灾对一个城市造成的心理阴影,挥之不去。


让购房者望而却步,让开发商自我怀疑。


让小商小贩、经营者、创业者、毕业生失去负债打拼的信心。


接下来的8月、11月、今年1月,3次疫情,又使得整个市场的悲观情绪加速放大。


恶性螺旋,我最近经常用到这个词。


大批房企放长假,遍地停工的楼盘,售楼部空无一人,全靠中介堆人气。


从试探性的做活动,到常态化降价3K-4K每平。


成片的土地流拍,开发商不报名,城投也不想拿钱托底,以至于每次集中供地前,郑州只能把卖不出去的地块,临时紧急撤牌。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云端坠入泥沼。


所以,从“情绪”的角度,大家才能理解,全面救市的背后:

一座曾经雄心勃勃的千万级北方大城,在遭遇了连番挫折后,心中集聚的不甘有多么强烈。


接下来,我们跳出郑州,看全国。


事实上,全国范围内的房价停涨,也是以2017年作为重要节点的。


那一年,棚改结束,房住不炒提出,限购房票越来越珍贵,利率直线跳涨。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我们只见识过部分城市房价轮动上涨,一年几个月份的短暂行情,却再也没有见到过大范围的房价蹿升。


更进一步说,把郑州720暴雨,作为楼市极速下坠的转折点,只是一条明线。


背后还藏着一根暗线:


共同富裕下的楼市视角。


住建部约谈,房价上涨就问责。


三年楼市乱象大整顿,异动城市纳入观察名单。


围堵经营贷,限制开发贷和个人按揭房贷,二手房参考价推广。


调控的级别不断上升,调控的新招层出不穷。


2021年7月份,可以看做全国市场的转折点。


理解了收紧调控的脉络,才能明白一个铁一般的事实:


戴着镣铐跳舞,放松是有底线的。


往好里说,作为第一座全力救市,且至今没有撤回政策的大城,郑州之于全国,有极强的风向标意义。


就最近这两三天,青岛即墨松绑限售,新房交易由拿证满5年改为网签满5年。

江西南昌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至最高80万元。


唐山推出公积金贷款新政:二套首付比例从60%降至30%。


宁波部分银行房贷政策转为只认贷不认房。


遍地开花,从郑州开始,这是共识。


松绑有限,房价有高压线,这也是共识。


从历史上看,包含“棚改货币化”在内的全面宽松,当然会涨。


但是,忽略背景去谈历史走势,本来就是刻舟求剑。


当时的开发商,沉醉在冲规模的幻觉里,对2021年的大坑没有丝毫防备。


当时的购房者,追求的是高负债,一刀流,不管老破小还是远大新,荤素不忌。


狂热的时代,钱就是纸。


爆雷的年景,钱就是命。


只要开发商继续躺平,不能发债,不愿拿地,债券展期,商票拒付,持续停工,就没有任何上涨的持续性。


对,棚改也救不了。


这也是很多朋友催更问的:货币化又来了,我好慌。


别慌。


当初的货币化,有央行提供的PSL,有大规模、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拆迁,城市急速扩张,有拆迁户如狼似虎的购买力。

现在的货币化呢?


只有零星城市敢提出来,财政也给不了多少支撑,因为今年的一般公共预算,只侧重建农村危房、老旧小区改造和租赁房。


靠棚改专项债?不说这一类专项债已经压缩得七七八八,就算批了,也是只支持已开工项目,而且不能用于货币化安置。


威力更大的,是去年住建部的一个通知: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


老城区更新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

不突破老城区原有密度强度,更新片区内,拆建比例不大于2。


就这两条红线,两个指标,就把棚改压得死死的。


你不是想货币化吗?


可以,本来就紧巴巴的地方财政,掏钱给拆迁户安置,上面不管。


别再有市区里大规模拆迁的想法,不批。


难道去拆远郊的农村?现在郊区房子都多得卖不完,拆了意义何在?


词还是原来那个词,可货币化,早已不是原来的货币化。


房地产调控的根基,还是定力十足的。


即便像郑州这一次超强力度的放松,也没有取消房子3年限售的规定。


是不敢,还是不想,留给大家琢磨。


调控,还是那个调控,稳稳当当的。


救房地产,是2022稳增长大年的必然。


有一说一,土地、债务、基建、货币的信用扩张、上下游行业的信心,离了房地产属实不行。


但,打压楼市过度金融化的决心,摆脱卖地路径依赖的坚持,以及“共富”的底层逻辑下,就注定,会给所有城市划下了红线:


房价只要涨,就被锤,没有例外。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楼市“宽松潮”在加速!什么信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