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坛授华识,半才寿笔解疑章:郑州优胜实验中学第39个教师节征文选登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冰心存玉壶,妙笔铭师恩。为庆祝第3 9个教师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感恩情怀,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郑州优胜实验中学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举办了“教师节征文比赛” 活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本次活动的部分获奖作品吧!
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一身素衣桃李天下—高三7班 黄文玟
时间将我们带入校园,又将那些如歌岁月匆匆带走。犹记得初入高中时自己对学业的美好憧憬和老师对我的殷殷期盼。都说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我说,九月更是一个感恩的季节,一言一行育桃李,一举一动做表率,一字一句润心田,一笔一划写春秋。老师——用生命的力量诠释大爱无边。
“朝暮不辞培苗苦,年岁只为育才忙。”老师的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情。
班主任左老师每天早上六点十分就已进到班里,来得比大部分学生都要早。他时常教导我们:“只要早起五分钟,你就可以享受一个不慌不忙的早晨。”对我们来说如此困难的五分钟,他却一直坚持了下去,无论风雨,雷打不动。刚开学,总是难以接受过早的晨起;而现在,我已然成为这“早起五分钟”的践行者。 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栋材,也是我默默追随的榜样。
“三尺讲坛授华识,半才寿笔解疑章。”老师的爱,是人世间最严肃的情。
我的语文老师无论课上课下总是十分温柔,我们私下常常亲切地唤她为“培培”。但在我们犯错误时,她也露出严厉的一面,批评对学习有所懈怠的我们。她是“双面”的,一面与同学为“益友”,一面与同学为“良师”,良师益友是她的最佳代名词。年少时,总不能理解老师的严厉;再回首,却万分怀念与感激。老师——是平易近人的“好友”,也是威严非凡的“教师”。
“待到桃李芬芳后,青眉染雪鬓堆霜。”老师的爱,是人世间最长情的情。
考场失意时,是老师鼓励我重拾受挫的信心,告诉我不到高考出成绩就不要放弃;身体困乏时,是老师提醒我要头脑清醒;发生摩擦时,是老师帮助我解决同学纠纷;难题未解时,是老师指导我找到正确思路。老师——是解决问题的帮手,也是引导方向的路标。
老师!您引领着我们走过那段青春的旅程,用岁月的剪刀裁出精彩的片段,让驿动的心能在和风细雨中欣赏无限风光。
人生没有送分题,好在您曾教过我标准答案!
(指导老师:刘培 )
白鸽衔枝乘风去,留下青苗长成林—高三12班 杨淳博
当船儿想去探索深海的奥秘,那么指明灯的引领就必不可少,当你想要勘破知识的迷雾,那么老师就是划破迷雾那支必不可少的火把。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所以谢谢你——老师。
粉落白尘染鬓头,呕心沥血真理述。讲堂当中老师的每一次书写,每一次讲述,都希望我们将知识消化,将梦想变为现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张桂梅老师将教育当成了余生之事业,当她夜晚涂上治疗风湿的药酒,心中的愿望便是再多活几年,让孩子们考上大学,她用知识为大山里的孩子们铺成了一条通向山外的路。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望桃李香满园。
学为人师育桃李,行为世范速栋梁。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上的引路人,更是学生价值观上的规量尺。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在学校里劝告学生戒烟,却被学生反问:“先生吸烟难道不损伤身体吗?”于是张伯苓先生愤然折断烟杆和学生共同戒烟以身作则。老师的谨言往往是规正学生错误的一剂良药,言传身教规范人生价值导向,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目标导向。
尊师重道谨师礼,师恩心中莫敢忘。老师对学生的求知心是尊重的,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老师的言行尊敬是不为过的。在古代,就有程门立雪这一佳话,学生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在鹅雪中站立等待熟睡的老师,虽然我们早已丢掉繁重的礼仪,不再”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但尊重构建起的桥梁就是师生情意纽带的象征。老师对我们是不图回报的,但我们心中对老师的恩情是不能忘的,学生给予老师的只是获得知识后的一句谢谢,但老师心中看到的却是林木成材的盎然。
教师的辛苦和悲酸只有自己知道,对学生的关切、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奉献都化作课堂上的动力。三尺讲台您如此渺小,三尺讲台您又如此巍然,老师您将一切的劳累放在肚里,担在肩上,又将一切知识献给我们,我们对您的恩情铭记心中,谢谢您的教诲,谢谢您的嘱咐,谢谢您为我们人生路上指明方向,老师节日快乐!
(指导老师:田圆圆)


授于三尺讲台,弘以立德树人—高三7班 郭晨煊
文明因授予而兴,铸就百花齐放;技艺因授予而扬,得以流传于世;常人亦因授予而立,才可行于世间。
岁岁年年勤恳如一,无声奉献不扬功名——道因师而传。
火焰之辉,所照之处皆光辉四射,然薪尽火灭。正因子路、颜回等七十二贤者,孔子之道才可流芳百世,儒家之礼才可家喻户晓;正因挥代英、李大钊等有志之士,革命思想才可遍及神州,马列主义才可扬于中华;正因邓小岚、张桂梅等人民教师,知识之光才可照耀边陲小镇,教育之机才可惠及人民。师,似阳也。道因师而传。
桃李不言硕茂于林,累累硕果飘香于世——世因师而清。
清风之爽,所过之处皆自得悠然,然有碍风停。“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儒夫!”巾帼不让须眉,正是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才让我们知何为教师之责,何为教师之任。赞那不言桃李,嗅那硕果飘香。师,似风也。世因师而清。
教书育人以身正德,不负己身不负人民——国因师而兴。
雄狮之威,所过之处皆百兽俯首,然不负当年。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因而不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小学而大遗,因而不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于师,虽令君子不齿,然其智乃反不能及。故曰:学于师,志可明,行则远,安于世。璞玉经琢,方可成器;盆栽修剪,方得美观;朽木精雕;方能为材。师,似焰也。国因师而兴。
水,无穷般流向四海,溯其根本,有源;道,无尽般流传于世,究其原因,有师。白居易曾言:“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道因师而传,世因师而清,国因师而兴。故曰:感吾师授于三尺讲台,赞吾师弘立德树人。
(指导老师:刘培)
穷尽世间理,殷殷恩师情 —高三2班 李心情
“雨润桃李花千树,风举鲲鹏路万程。”老师是指引清流涌向大海的河道;是黯淡无光的黑夜中的明灯;是知识的播种者、耕耘者。
以爱育人,践行初心使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支月英19岁远离家乡,不顾家人反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用自身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山区教育数十年,十二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教师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千载如一日,其精神为人所同钦。
以智树人,造国之栋梁
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者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践行者。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诸如此类,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程开甲,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首都十大杰出医生陶勇,都是在老师的培育下成为国之栋梁。《送东阳马生序》 中写道:“又患于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可见从师求学的意义之重,正是有老师的教导,使他们步入更广阔的平台,铸就丰功伟绩。
以责塑人,逐时代砥砺前行
“橡筋老师”赵世术,一名乡村教师,学校的必经之路有一条小河,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他主动担起了每天背学生过河上课的重担,由于长期浸泡冰冷的河水,他患上了风湿重病,双脚无法自行下地行走,双手发肿不能弯曲,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他让学生在上课前用一根橡筋把他的手和粉笔绑起来写字,他知道乡村的孩子们需要他,所以他要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这浓浓师恩,使人们铭记于心,老师的脚步很短,很短,走了一生,都没走出过三尺讲台,老师的脚步也很长,很长,他扛着时代的重任,走向每一个渴望飞向理想的孩子。
世间情千万,唯有师恩情谊不可磨灭,时时铭记,古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今便是穷尽世间万千真理,殷殷不变的是师恩。
(指导老师:吕玮)
前路荆棘,她给我刀剑—高三5班 代魏鑫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慢慢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觉得学习苦涩时,她的每一句教导,让一切终有回甘。
她经常说:“同学们,莫看山重水复疑无路,危中见机,自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看着面前还未背完的课文,而考试却越来越近时,我感受到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考试出了我没背过的古诗和文言文怎么办?考的不好被父母批评怎么办?各种不好的念头涌上心头。直到我听到她讲课文时有感而发的这一句话,在不知不觉间点醒了我,“危中见机”这个词印在我心头,我突然想到我可以化繁为简,最后轻松化解了这次背书危机。
她还说过:“同学们,莫叹蓬山此去无多路,变局开新,自有青鸟殷勤为探看!”在题海之中遨游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事,而我是个死脑筋,遇到一个不会的难题,非要自己把它弄懂,这或许不是一个坏习惯,但这个习惯会严重消耗掉本就不多的时间,我又想到她在课上说的“变局开新”一词,我试着去换一科学一学,没想到,刚才困扰我的难题,居然一下子就有了思路便迎刃而解了。
她最后说:“同学们,莫道秋风秋雨愁煞人,拨云见日,自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不管是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焦虑的心情时常会伴随在我们左右,听完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努力的时候也要学会放松,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节奏快慢有序,张弛有度才能顶住大风大浪,稳稳的在天际中遨翔。
“她”便是我的老师,也是我成长路上的好朋友,也许我与她之间的交集并没有那么多,但她却在不知不觉间给予了我长剑,让我有勇气在前行道路上披荆斩棘。
老师您也曾告诉我:“愿你年少足风流,一万星辰掬在手,三千清诗唱不休。”而此时的我也正在向着我那还未完成的梦想和更好的自己进发,在以后的前行路上,我想对您说:“无论是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还是崇山沃野,大江大河,有您不辞辛苦,无时不在的教室,便是我温暖的国。”
(指导老师:李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