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男人的“舰”!“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一)曲折发展的红海军

2020-11-04 09:25 作者:飞趣  | 我要投稿

在人们的印象里,谈到前苏联海军,记忆里似乎总是少了些什么,毕竟曲折发展得“红”海军少有能够拿得出手的经典战例或武器装备。在大陆军和海军空潜快思想的主导下,海军俨然成为了衬托强大陆军的“绿叶”军种。

无论从作战能力再到军费占比,前苏联海军都无法与美国海军甚至一些北约国家的海军相媲美。但即便如此,前苏联乃至俄罗斯海军依旧走出了一条极富苏联特色的“红”海军之路,而其中最具传奇色彩,也最富威慑力的当属“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在这一系列中,飞趣将带大家走近苏联海军,走近象征光辉与荣耀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1144型”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斯大林的遗愿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民凭借顽强抵抗击退了法西斯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战火的洗礼下,前苏联的陆军和空军得到了长足发展。战后,前苏联数百万的地面部队配合数以万计的坦克装甲车辆以及火炮等,傲视整个欧洲大陆,苏联陆军要是说自己排第二,那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即便是美国。


但相比之下,苏联海军就显得有些许的暗淡。二战中苏联海军能排的上号的也就是潜艇了,而长期以来苏联海军的发展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冷战初期,苏联的航母数量为零,各型巡洋舰以及驱逐舰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同英美国家相媲美。同时拥有世界第一的陆军,和只能在近海防御的海军,用“瘸着腿”走路来形容苏军当时的状态,再合适不过。


当然,苏联人也不傻,海军的不平衡发展并不是红色帝国愿意看到的,只是迫于无奈,一方面当时苏联的战略重心主要集中在东欧,另一方面经过战火洗礼的苏联百废待兴,元气大伤,在战争结束后的数年间有限的开支要用在刀刃上,重建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而烧钱的海军只能先放一放。


在国内经济恢复后不久,斯大林开始着手打造属于“红”海军的“蓝”海舰队。海军不仅是国防力量的核心,更是一个国家走出去的“颜面”之所在。一系列先进的重型巡洋舰和战列舰被提上日程。只是对于电子工业相对落后、造舰经验匮乏的苏联人而言,想要一口吃个胖子又谈何容易。


1953年,随着斯大林的逝世,苏联海军的发展之路陷入了瓶颈,既定的任务基本没有完成,造出来的也基本只有在二战战前由意大利协助设计的“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型巡洋舰。该型舰艇满载排水量约17000余吨,首舰于1952年正式服役,而这一型巡洋舰与现代舰艇的概念相距甚远,还处在“炮舰”的阶段。

“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型巡洋舰

但“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型巡洋舰并非毫无意义,从某种程度上,它算得上是苏联自主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开端,为后续舰艇的设计研发制造积累了宝贵经验,而该级水面舰艇也算的上是“基洛夫”级的直系亲属,在“基洛夫”级的身上,还能看到些许“斯德尔维洛夫”级的影子。

“红”海军的至暗时刻

斯大林时期苏联海军的崛起也仅仅是昙花一现,随着斯大林的逝世,那个手拿“玉米棒”男人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的,他就是赫鲁晓夫。而随之而来的则是苏联“红”海军的至暗时刻。


迷信导弹万能论的赫鲁晓夫一厢情愿地认为,未来战争的真正主角儿不是那些庞然大物,而是小巧灵活,威力十足的“导弹”们。赫鲁晓夫认为,任何大型水面舰艇在面对导弹时,都是活靶子,而在这种论调的主导下,大型水面舰艇成为了前苏联决策层眼中的“浮动棺材”。


在那个缺乏有效反导手段的年代,赫鲁晓夫的想法不无道理,但一刀切的思想致使苏联海军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空潜快”成为了那段日子里,苏联海军的绝佳代名词,即大力发展能够携带导弹及核弹头的海军航空兵和水下作战力量,说白了就是海军远程轰炸机和潜艇。


1955年向来主张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库兹涅佐夫被迫退居二线,并于次年被降级为中将。而新任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同时也是苏联的国防部副部长,将成为改变“红”海军现状的救世主。戈尔什科夫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四位前苏联领导人,在任长达30年,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海军逐渐从一支近海防御型海军,成长为冷战时期能够令西方国家畏惧的远洋海军。而这位功勋卓著的苏联海军元帅也被亲切地称之为“红色马汉”。

戈尔什科夫

不同于库兹涅佐夫的强硬,戈尔什科夫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如何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在制度中寻找漏洞成为了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海军的发展思路之一。为了迎合赫鲁晓夫的“导弹万能论”,苏联海军先后发展了拥有强大导弹发射能力的“卡宁”级和“克鲁普尼”级导弹驱逐舰。我们以“卡宁”级为例,其满载排水量接近5000吨,携带有大型导弹发射架。


但此类舰艇远远达不到大型水面舰艇的标准,颇有现代护卫舰的意思,当然这也仅仅是戈尔什科夫和苏联海军的权宜之计。除了“导弹艇”外,潜艇也成为了苏联海军发展的重点之一,比较著名的有“十一月”级、“回声”级等等。但潜艇总归是潜艇,并不能替代水面舰艇的职能,在这一点上赫鲁晓夫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627型“十一月”级

“红”海军之春

“红”海军的春天来的有些惨痛。随着冷战进入白热化,美国在可用于直接对苏联进行打击的洲际导弹数达到了数倍于苏联的水平,这是令莫斯科不可接受的,毕竟如此大的差距不仅没面子,也让前苏联在即将到来的西柏林问题谈判失去了筹码。于是乎,赫鲁晓夫决定秘密地将R-12中程弹道弹道部署到古巴,可直接用于对美国本土进行核打击。这就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


整个行动很快被美方知晓,一支由七艘航母组成的大型水面舰队被派往加勒比海执行“隔离行动”。庞大的水面舰艇编队在水上、水面以及水下组成了强大的“阻拦网”,苏联的运输舰想要进入古巴难于登天,而真正能够算的上抵达加勒比海的也仅仅是四艘“K”级柴电潜艇。面对美国海军舰队强大的封锁能力,赫鲁晓夫也只好放弃,而这波操作也最终将自己断送。


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领导层也认识到了发展大型水面舰艇的重要性,强化“制海能力”十分必要。结构性缺失的“红”海军虽然在战术武器和潜艇等方面独树一帜,但潜艇毕竟不适合于所有场合,威慑是存在的,但在执行常规任务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回声”级攻击型核潜艇

当然在海军发展这一块,赫鲁晓夫也并非一无是处,其执政期间苏联在导弹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这也为未来苏联乃至俄罗斯新型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的设计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赫鲁晓夫悬崖勒马为时已晚,1964年苏联海军的改革计划逐步迈入正轨,但赫鲁晓夫却被一场政变逐出了克里姆林宫。苏联海军的发展并没有止步,随着那个胸前挂满勋章的男人的出现,“红海军”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高潮......(未完待续)


真男人的“舰”!“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一)曲折发展的红海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