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要在家高效学习不可能?那是你没掌握方法!

2020-08-22 17:18 作者:日本致远教育  | 我要投稿


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很多同学(是的,你不是一个人)都纷纷反映,在家学习效率真的惨。不。忍。睹

眼见着夏季考的笔试临近,这就更慌了。


于是于是,咱们今天就为大家请来了,合格东京大学的陶学姐,来叨一叨她的在宅高效学习心得!(现在上车,你的学习效率将妥妥碾压昨天的你!



01


这听起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儿,但只要试过的同学应该都能感受到它的“不简单”。


毕竟,“学习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过了N1还有托业,过了笔试还有面试。”




而且大多数人会经历以下这个“自我怀疑”的阶段:


内心 A:“追了一下午的剧了,是不是该去复习会儿专业知识了?“

内心 B:“急个啥啊,离考试还有那么长时间呢!淡定淡定。”

内心 A:“可,再不学要考不过怎么办呀......"

内心 B:“害,我以为多大事儿呢,到时候努力一点闷头学一两个月一定可以的!”

可......以......吗??(超小声)


你拿起因为“深思”暂时放下的手机,继续“腆着老脸”和玩伴在游戏的世界里“升级打怪”。


你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一番类似这样的内心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自我怀疑”的频率会越来越高,但是,付出行动的可能性却会越来越小。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欠”的东西越多,你的心理负担就会越重,心理负担一重,你就会对即将要面对的事情感到深深的不确定。


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你感到害怕。


要知道,人做令自己害怕的事,要比做轻松的事,花费更多倍的勇气心力和毅力,尤其是那些无法预知结果、费力的事。


如果现在的你正处于这样一个状态,那么我想送给你曾经点醒我的一句话:


“每一个想要学习的念头,都有可能是未来的你在向你求救。”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和可能,同样,也有无数人迷失在这众多的选择之中。


而学习这件事啊,就是在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未来的路在何方的时候,给自己增加的“能力砝码”。


这个砝码不同于出身背景、人脉资源这种生来就有的“卵巢红利”,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各凭本事去争取的背书,说白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奖励


考证也好、升(留)学也罢,无论“启动”有多难,无论努力过后的结果有多么不确定,我们还是应该抱着必胜的心态,为自己放手一搏,抓住这难得的“奖励”。



02


我知道啊,也有些人,既有了学习的念头,也安安分分的坐到了书桌前,但是一翻开书吧,就“不由自主”了,仿佛你是个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商业大鳄”。


什么,不懂什么意思?

那来看看这些场景说的是不是你吧。


场景一:手机屏幕亮了诶,解锁看一下吧。内心 OS:是不是班群发延迟上课通知了?是不是男/女朋友发出约会邀约了? 是不是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群里发红包儿了?


相信我,只要你打开手机,就一定不是只看微信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场景二:看了会儿书有点累了,45 度角仰望天空放松一下,突然发现今天的蓝天白云格外吸睛夺目啊,让我想起了某品牌奶茶上层顺滑绵密的奶盖滋味,啊,这这这,不能忍!点外卖!



场景三:“宝贝,吃早/中/晚饭了,你看看你一天到晚闷在房间里学习会把自己给闷坏的,快出来休息一下啊!这孩子,太用功了!”



单词背了吗?

大概背到了 アクセス 吧。


口语练了吗?

天気が良いから、散歩しましょう 算吗?


专业书看了吗?

看了一页,叫:写在前面,哦,还有背面,售价4000,挺贵的,书应该不错。




你努力回想这一天到底干嘛了,却怎么也没想出来,只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忙?


想要心无旁骛的在家学习,也太太太难了吧?


这突然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段话:

90%说自己忙的人,都是装忙,剩下 10%是瞎忙,真忙的没几个,你又不是企业家,你忙啥?


的确,无论你是真忙、装忙、还是瞎忙,在家学习都是考验你意志力、自控力的绝佳“试金石”。


如果你能够在家保持学习效率、完成目标的学习进度,那么很大程度上你就是个自律的人了。


不过你放心,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即使放在整个中国的人口样本中,也并不很多,因为大家都有好逸恶劳的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人的天性。


那为什么有人在家也可以好好学习呢?(叫嚣)


比如传说中的李华就很好啊(啊,那货好像没考上大学......)

咳咳,换一个。隔壁家小美就是个东京大学的学霸啊!


我也不藏着掖着了,八个字: 在家学习,讲究方法。


那些在家能够保持高度自律的人,也是运用了一些方法,才能将这种状态得以延续的。


人的机体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你得跟他好好“协商”,他才能给你好好工作。


当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不再那么怪罪自己的“无能”了。是我没有用对方法,而不是因为我特别懒或者特别散


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几个令我受益匪浅、亲测有效的“在家学习”的好方法,咱们接着往下看。



03


首先,你得明白,在家学习就是要比在学校学习更难,因为它没有了一个同伴压力,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满是N1托业高分的,学霸的教室里打游戏是什么状态?


别人都在认真复习考试,你却在潇洒度日,看到此情此景,这游戏多半也是“玩之无味”了。


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大摇大摆承认自己是学酥逃出教室,继续玩,二是受他们感染,和他们一起学习。


选择逃出教室的那位,你可以退出这篇文章的阅读了。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其实是一个社会促进现象。人总是有惰性的,在单独一个人时,无所谓输赢、好坏,都没有人看见,没有比较,就会觉得怎样都可以。


可是当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人,我们会就感到有人在看着自己,会情不自禁的想:“他们也可能在评论我干的怎么样呢!”


就像只有外卖小哥才能见到你最真实狼狈的样子,那就是你一个人,失去比较的生活


所以啊,在家学习三心二意、缺乏动力是常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专心致志,并且,创造激情,最后,高效率完成既定目标。



04 


第一步:减轻心理负担。


这一步非常重要。为什么说重要呢?因为很多人在家学习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多很满,让自己从 0 到 1,从1到10,无懈可击。


结果是,你的学习计划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因为你一想到你制定的计划,就会觉得莫名烦躁,产生这样的情绪,大概率有2个原因:


一来是任务太难,太艰巨,你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结果只能反噬自己的热情


二来是你总想一鼓作气干到底,在家的时间安排,不确定性更强,一天能完成的任务总是很有限。一旦打破一次任务进行的规律性,就会有后来无数次的打破。



首先,让我们来解决任务太难的问题。



这个需要根据你目标的特性来定,如果你的目标是长期的,那么你所制定的计划一定不能离你的舒适区太远,不然巨大的挫败感一定就在不远处等候着你。


比如,你想让你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那你一定不能给自己定一个类似“一个月之内托业成绩上900”的计划,保准你一想到这个任务就头疼,这个任务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针对长线任务,我们的着眼点应该在于顺利完成而不是取得多少进步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给自己定一个“今天搞懂一个语法点”的任务,你会很容易就达成这个目标对不对?当然,你也可能会反问,这么轻松的任务要怎么提高?


但人性的特点是,在你达成一个目标之后一般不会选择马上停下,你很有可能会想着再多搞懂一个语法点。


这就是一种激励效应——完成任务给你带来了成就感,学习效果是double的。


人总是高估自己一天里能做的事,低估一年里能做的事。


把一件离舒适圈不太远的事坚持到极致,你也会是个狠人!



05

再来呢,就是有些人总想着一鼓作气干到底,一下子就学好一门语言,学透一门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学霸。


这同样是“阻碍”你在家学习的心理状态之一。


美国宾州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发现,有过度完成欲的人极易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恐慌心理,反而导致能力下降,不能真正很好地完成某一任务,而且会使情绪失常,甚至健康受损。


当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无论是从制造、结构还是性能方面来看,在今天,都是“粗制滥造”的产物,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推进了人类征服天空的历史进程。


如果当时的他们精益求精,不打磨到完美就不公众于世,那么人类的“飞天梦”可能还要往后推迟一段时间。


你不必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不必见到房间里有点灰尘就立刻放下手边的事情去打扫房间,也不必强迫自己在一个晚上,弄懂所有的错题否则宁可不睡。


有些事不必非得一次就做到尽善尽美,事实上,一次就做到完美的人少之又少,而且都没有尽头,只有无限接近。


留一点“未完成”,能让后续的学习变得更有热情。



第二步:多让可预见性来刺激自己


在家学习是个对自己行动力要求比较高的环境,目标只有定的足够“清晰”才能让你有动力去完成。


拿我自己举例子吧,一定有人现在或者曾经干过这样的傻事


放假前背回一大摞书,想着趁着这个假期,一定要好好精进,绝不能荒废度日。


可现实情况往往就是,你能怎么扛回来,就能怎么扛回去。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定的目标太过模糊,没有把任务进行拆分啊。


想提升专业能力,怎么提升?第一步是什么?


在家学习,更需要你一步步的把阶梯铺好,创造“可预见性的成果”,而不是一想到目标任务就乱作一团,不知该如何下手。


那么,如何给自己创造可预见的成果呢?


很简单,只要通过设置“过程”来代替“结果”就行了。


很多人不相信,其实在你学习一样新东西,或者想要把自己的某项技能打磨到一定高度时,你有多少过程,就会出多少结果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近年来有很多言论说:“这个社会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那些没有“结果”的人,他的“过程”真的足以达到可以换取成果的地步了吗?


这个时代,好像缺少肯心甘情愿下苦功夫的人。


另外,着眼于过程有一个好处,就是心态会比只关注结果要平稳得多,就像我复习考试的时候,我不会总想着今年会不会考不过,它每年的竞争有多激烈,通过率有多低,我只会告诉自己我今天要背哪些题。


再问你个问题啊,“确保一道过去问里不会的概念不超过 2 个”和“把之前过去问里碰到的不会的概念都挑出来梳理一遍”,这两个目标哪个效果更好?


一定是后者。


因为后者直接告诉了你学习路径,并且走完这条路之后,你迟早能达到这个“结果”。


在家学习要更明确的告诉自己"做什么,怎么做"。



第三步: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家学习,诱惑确实很多,但你依然应该去排除万难,为自己创造条件。


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学习的时候,你需要尽量排除周围一切可能会干扰到你的东西。


比如说,手机。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想好好学习,我会习惯性的把微信几个“消息轰炸群”设置成免打扰模式,或者直接把手机丢到我触碰不到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我更加沉浸于我所学习的东西里去,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也会更有效率。


虽然可能关闭了几个小时的手机,但是重新拿起来后,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错过多少重要的信息,但却对手头的事情格外的专注。


在家学习,专注力,尤为重要。


另外,在家学习可能会经常遭遇来自室友或父母的“嘘寒问暖”,如果你不想在某一时间被打断,不妨提前跟他们进行沟通,相信他们会理解你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你知道写报告写到一半被猛喊吃饭了,是一种什么感觉吗?



“无语”、“伦比”。


总之,“在家学不易,且行且珍惜”。


好啦,咱们来复习一遍,想要在家进行高效学习,你需要……


第一步,减轻心理负担;

第二步,多让可预见性来刺激自己;

第三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



下一期的主题:

笔试当前,如何一天刷一本书

敬请期待哦。

 



学姐码这么多字也不容易,希望大家点个分享点个赞呀~


想要在家高效学习不可能?那是你没掌握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