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吗?

(UP回复评论区合集,Q问、A答) Q1:你眼里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 A:在我看来,传统文化是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的君子之学,更适合
宏观战略层面判断大局
(这里不是反对科学、反对量化,二极管思维请勿杠) 地位越高的“君子”,越没有精力锱铢必较。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抓大放小,啥都要亲自论证,就往死胡同里钻了 如果你完全不认同传统文化,首先你可能很闲、忙的事很少或者从事的工作比较基层、不太需要动脑。 Q2:传统文化不重视逻辑推理? A:传统文化
多先验、多论点
,不完全拘泥于论证。 好比辩论赛的正方反方,辩论“钱是万恶之源吗”,双方的观点也许没有绝对的正确于否 比如说“民为贵社稷次之”、“敬天保民”、“天人感应论”等等,属于基本战略层面的国策。 这是国本、前提,之后的详细方案、计划都是据此展开 公理、定义也要全都严谨证明吗? 如欧氏几何,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不必证明,穷举例子充当论据即可 Q3:传统文化有用吗?
A: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
结合
国情和时代背景
,去当时当地看实用性,有没有解决
当时的大问题?
如果有,那就是伟大的。
你现在上帝视角,也许啥都看起来对你没用,可以随便嘲笑燧人氏钻木取火很低效
但没有前辈一代代的伟大探索,没有五千年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怎么能屹立不倒,看棋盘上的对手换了一轮又一轮,怎么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不要因一时低迷,丧失了全部的勇气和自信。
1)举个国情例子: 假设A朝支持 性善论,B推翻了A,那么要获得Z权合法性,最好结合实际另起造炉,支持 性恶论、修改历法,这是ZZ正确 但人性先天也许本无善恶,性善性恶都是需求产生的“公理” 如从“玄鸟生商”变成“敬天保民”
一切的“牵强附会”,都是对国策的“证明”
2)再举个时代背景的例子: 汉文帝,得位不正,国力弱小,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所以支持“黄老之学” 文景之治结束,民强但权力不集中,汉武帝要统一铸币权、收回盐铁经营权,集中国力灭匈奴,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逐渐完善,成为我们今天看到民族图腾:秦汉时期
内法外儒
的战略方针 换成我们今天的人话:社会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约束。 Q4: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吗? A:如果你是普通人,你不必研究传统文化,就算研究哲学也可以当你的复读机 如果你
格局很高,想解决现在的大问题,一定要学历史文化
,从五千年历代先贤的知识宝库里找到灵感,结合你自己的知识、能力,从现在的国情和时代背景着手,来探索发现 现在解决问题的钥匙 就好比你学围棋,一定要掌握古谱定式,从人类思维着手一步步前进 如果你只关注阿法狗的招招一选,想走捷径,那你除了复读机抄答案,啥也学不到,于是只能复读“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