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作为一个才体验大学生活一年的的18岁的学生而言,似乎没有资格来深刻地谈论青春的问题,然而趁着感受仍未消退,为了避免长大后回忆二次加工的歪曲,我还是很想说说我的感受,在今天,我18岁生日的当天。 首先,关于成长。成长很棒,很酷,它就像淬火,然后再抛之于冷水,再淬火。虽然仍处青春,但私以为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永远在经历着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人与人差异很大,经历也千差万别,但是一样的是不能完全的掌握世间的全部道理,总是要不断修正,不断涨经验,做选择,反思与感慨也伴随一生。我也逐渐明白,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人生,大多数的人生总要不断抉择,不断思考。成年后也应如此。 其次,我的感受。从中学到大学,我感觉自己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大多是认识或思想上的一些偏折,性格的内核却基本未变。脑子里时常有对立的思想找不到平衡,这段时间找到A思想的佐证,过一会儿B思想又让我动摇,不知道多少人愿意浪费时间在纯粹的思考上,可是我确实耗了很大的心力去尝试触碰真正的意义,可是现实是怎样的呢,我往往迷茫,甚至因此更加迷茫,感觉自己只是鬼打墙,似乎没有真正的透彻的悟过。海明威说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这很遗憾,因为成长需要过程,而我们往往急于求成,更多的时候,对我而言,缺的是勇气和果决。人很少能在所有都准备好了再上路,这往往会错过风景,极致的美丽与绚烂总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又哪里能够准备好了再走呢。尝试!突破!这或许才是更好的对无数矛盾的认识最好的回答。 第三点,已经在大学待了一年了,我才对孤独有了点体会,感觉自己悟的很迟很慢,人的一生难免与孤独共舞,中学阶段自以为的孤独其实往往是顾影自怜,往往是为了有朋友而有朋友,固然也是悲伤的,但是却是可以随着时间解决的。而现在我才有孤独是宿命的体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没办法体会他人命运,感受他人感受,只能挪用各种感官来因爱共情,这只是其一。有了真正的朋友确实还是觉得轻松快乐,内心安适的。其二往往是生活的不得已,我们关系再好,却也各自有各自的轨迹,不能实时关注事事陪伴,总有缺席。其三看起来倒是次要的,却也是有巨大影响。越长越大,心里也生出了更强的边界感,一两个真心朋友或家人还好说,其他的即使是要好的朋友,也往往有不愿分享不好分享的事情。最最后才是最根本的,所有的事情到底还是要自己做,听了再多的宽慰,感受了再多的感受,最后解决事情的总归是自己,这让我时时感觉孤独的要命,因为无论怎样的倾听与依靠最后的力量只能从自己体内迸发出来。以前哟总是试图依赖家人,朋友,倒是过于懒惰和逃避了 第四点,尊重他人命运,永葆谦卑心态。登至山腰向下看,难免的生出傲娇之心气,难免的看他人困于泥沼而或同情或不屑。然而,这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你以为他人深陷泥沼,实则非你所陷,也非你法可解。提升自己,只有着力提升自我,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成己成物,只有先自己具有力量,才能真正帮助别人。有时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冷漠与孤独消解了不少热情,但善意还是要永远留存。 总以为长大了,过两年现下写的这份感受大概看起来也是幼稚无比吧,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也基本可以完全接受自己的每一种不成熟,包括过去的错误,毕竟深夜登山启程看日出,夜黑风高,哪里有不磕磕碰碰的道理。 轻松得意的时候自然可以高谈阔论,要看人失败之时是否能有平静。我们往往在危险未到来时感到轻松适意,似乎天底下没有努力就做不到的事,可当失败来临时又惶然失措。登高时藐视一切,衰落时自我不甘。这恐怕是永远需要克服的困难。人生永没有完全的安逸,只愿我们都有来时的勇气。成败得失的道理小学中学就学过,长大后才付诸实践。保持清醒不麻痹自己不沉浸在幻想的世界,勇敢地对待这个世界吧! 最后呢,反反复复,曲曲折折才是青春的常态,也是人生的常态,希望大家高考顺利,一站上岸,不断成长,爱自己,也爱世界。